4月20日,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在长沙实地考察了一批标志性文化建设项目,对“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着力构建公共文化阵地,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新品和精品。(4月21日红网)
湖南是文化大省,湖湘文化不仅为潇湘子民提供了文化惠民的营养大餐,还让湖南在全国都具有影响力。在当前转型升级期间,文化事业的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面临变革和重新洗牌。湖南如何做好“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功课,始终保持湖湘品牌特色,是摆在湖南人面前的一道思考题。文化,攸关时代、攸关民众、攸关一地之核心竞争力,比之于各项事业,尤其需要精心培育和浇灌,尤其需要专注的创造力。其中,精品意识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一条重要之路。
所谓精品意识,首先是着眼未来,建设好文化精品工程。在这方面,湖南已瞄准未来,正在建设一些标志性项目: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湖南省美术馆建设项目,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将全面升级湖南文化场馆和演艺场所,成为繁荣湖南文化的绝佳载体和平台。抓住这些文化精品工程,就抓住了文化惠民的关键。
立足于文化惠民,文化精品工程建设还要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文化精品工程,意味着前述现代化、功能齐全的大型场馆和演艺场所要建成精品之外,还要将视野投向遍布城乡的小型多样的公共文化设施。这些公共文化设施既要布局合理,同样也不能忽视精品意识。作为众望所归的重点工程大工程和遍及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都不能忽略精品意识,否则文化惠民会大打折扣。
精品意识还要求全面提升文化剧目精品的创造力。如果说文化场馆工程建设是硬实力的话,文化剧目的创造则是更需要重视的软实力。现代化既意味着民众对文化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又意味着文化创造的无限潜能和多种可能性。我们要以民众喜闻乐见为出发点,用开放的胸襟引进学习先进的文化产品,还要保护好民间涌动的文化创造力,相信湖南人自己能够创造出更多出色的文化产品。
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新品和精品,当下最应该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湖南文化传统具有历史悠久,品类齐全的特色,湘江文化、洞庭湖文化、湘西文化使湖南文化色彩斑斓,多姿多样。这些既是传承的目标,又是创新的前提。在继续编演传统的湘剧,激发传统文化项目的活力之余,重点还应放在创新上。着眼未来,湖南的影视文化、演艺文化、出版文化、互联网文化现代化精品化创造,应该不失为一大努力方向。
文/严辉文
来源:红网
作者:严辉文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