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一些地方,近期有一些年龄并不算大的“局办委”或乡镇“一把手”、重要班子成员向上级打报告,要求按照地方“公务员50岁(或50多岁)以上可退居二线、享受比在职时更高待遇”,自请“早退”,成为“休而不退”的“散吏”。(新华网4月5日)
提前退休,其实早有耳闻,为了照顾彼此、安排位子、消化冗员,有的地方甚至鼓励公职人员提前退休,并把此作为政治性强不强的判断标准。2014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9289人进行的民调显示,92.0%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提前退休”“提前离岗”现象较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教授调研也发现,某人口大省提前退休的比例竟达17%,数据触目惊心。提前退休在某些地方虽属无奈之举,但要警惕“早退”成为为官不为的新装。
在推出相关“早退”政策后,相关县域一些单位领导干部的响应热度很高,一些人甚至催着组织部门赶紧为其办理提早退休手续,“一天也不想耽搁”。还有干部表示,自己工作几十年,该拿的荣誉都拿了,该得的奖都得了,提前退居二线工资待遇一分不少还有提高,医疗保障也不缺,机会实在难得。另有干部说,自从当上领导干部,平时工作太忙,而在岗学习、培训的机会太少,导致工作能力难以提高,跟不上形势。“一天也不想耽搁”就是想获得相比“早退”时高一级的工资,没有了进步的锐气,知识不足或许都成为“早退”的理由,其本质还是在唱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的老调。
警惕“早退”成为“为官不为”的“新装”就要丢掉待遇提高的吸引。在上述中青报关于提前退休的民调中,从单位性质来讲,受访者认为提前退休和离岗现象多发的单位依次是:行政单位(51.9%)、事业单位(25.1%)、国企(19.8%)、私企(1.6%)、外企(0.5%)。2013年11月,河北黄骅市科级副科级干部提前离岗休养提高三级工资事件,引发舆论哗然。事实上,在河南、北京、安徽等很多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都存在不到退休年龄提前退休的情况。而在一些效益好的大型国有企业,提前退休情况更加普遍。守着铁饭碗,并能在“早退”中“捞”上一笔,何乐而不为?相比而言,私企外企“不劳而获”的机会少之又少,自然没有“早退”,因为退就意味着减少收入。所以,以提高待遇来鼓励早退,其实是在为部分为官不为者引路,是给了他们堂而皇之的理由。
警惕“早退”成为“为官不为”的“新装”还得弘扬法治精神。在国家的现行政策里,确有规定特殊工种、相关工龄已满等法定情况可提前退休。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以下简称特殊工种),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应该退休。除此之外,因工致残、失去劳动能力的,也在可提前退休之列。但是法律执行的过程中很多人却钻了空子,很多人多暗箱操作“有关系的,可以直接搞个病退。没关系的,真病了也不能退”。在湖北襄阳,一个号称哥哥当劳动局副局长的骗子,短短3个月就骗了10多个人20余万元,其招数只有一个:可以帮办提前退休。这也正说明了法治的缺失。“早退”可以,但也必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弘扬法治精神。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为官不为”既是伤害党群关系的疤,也是影响党的形象的痂,所以我们必须讲程序、讲法治,警惕“早退”成为“为官不为”的“新装”。
文/罗登
来源:红网
作者:罗登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