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与台湾有着特殊的情缘、人缘、商缘优势,平台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早在同治到光绪年间,就有2万多名湖南子弟兵渡海赴台,抵抗外敌入侵。台湾苗栗、基隆等地的民众至今仍在祭祀湘军英灵。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在台湘籍人士有60万人左右,许多人在台湾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湖南炎帝陵是炎帝神农的陵寝地,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祭祖仪式。在台湾,则有上百座供奉神农帝的宫庙。2010年以来,炎帝陵连续5年举办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祭活动,每年有数千名信众及岛内各界人士跨海来湘参加文化祭活动。湖南先后成功举办了多届“湘台经贸文化交流会”“湖湘文化之旅”“在台湘籍后裔湖南行”“欢喜回娘家·湘台一家亲”“阳明山和文化节”等湘台交流活动。
文化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多年来,台商在湖南的投资一直位居来湘投资国家和地区的前两位,实际到位仅次于香港。有一组数字在诠释着台湾与湖南的“两湘”之亲:“湘台经贸交流合作会”到2015年已经举行了十一届,去年的交流会签约17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1.92亿美元。2009年以来,湖南122个县市区中,91个县市区有台资企业入驻。湖南先后开通长沙、张家界直航台北航线。目前湘台直航航班每周最多达到44班,航班密度居中部第一。
湖南能成为全国对台大省,源于自上而下的服务意识。在网上,热传着“三担热水”的故事。30年前,台商吴文贵来内地寻求投资合作,一年跑了十几个城市,在江苏如东县住下后。招待所停水,台商找服务员要热水。时候不大,一位年轻人挑着一担热水来到3楼,问台商够不够,台商说不够。年轻人又下楼挑了两担。开始时,台商以为年轻人是服务员,后来才知道“服务员”是徐守盛县长,当即决定在如东投资。30年过去,当年给台商挑水的年轻县长已经是湖南的省委书记,当年的台商吴文贵现在的身份是英瑞株式会社会长,当年投资的纺织企业已经跻身全国纺织企业500强。去年,已经八旬高龄的吴文贵老人在长沙见到了30年前的年轻县长徐守盛,两双手再次握在了一起。吴老说,“我非常乐意为湖南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因为有徐书记这样的官员,是投资商的福气。”
事实上,无论是在如东当县长,还是到湖南担任省委书记,徐守盛始终没有放下“三担热水”,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做到了思你所思,想你所想,愿你所愿。商务部台港澳司公布的统计显示,2015年,大陆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5.4亿美元,同比下降23.8%;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885.6亿美元,同比下降4.9%。在此背景下,台商在湖南投资却呈上扬趋势:2015,年湖南省新批台资项目88个,合同台资12.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0.27%,实际到位台资8.31亿美元,同比增长64.14%。截至2015年底,湖南省共批准台资项目2401个,合同台资额84.47亿美元,实际到位台资额67.18亿美元。
台商青睐湖南的根本原因,在于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服务效应。2015年,劳动密集型和加工贸易型台资企业普遍面临着成本上升、订单减少的巨大压力。为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轻负担,渡过难关,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在长沙听取九兴控股集团董事主席蒋至刚企业情况介绍后,积极研究相关扶持政策,下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产业园区企业吸纳大龄人员就业社会保险缴费试点的通知》,鼓励企业吸纳大龄人员就业,要求湖南境内吸纳了“4050”大龄人员就业的产业园区企业和500人以上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同时符合“4050”大龄人员占全体员工比重在15%以上和经审批同意实行养老保险缴费费率过渡试点这两个条件,让在湘台资企业的压力得到极大的缓解。
台办是台商感受政府工作最直接的窗口。2015年,湖南省台办将“马上就办”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举措,办领导到台资企业与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发现问题解释解决。新媒体是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的新渠道,省台办顺应互联网思维,开通了政务微信公众订阅号“湘台炫”,为台胞打造政策咨询、信息传递、合作交流、问题解答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平台,让台商台胞通过“湘台炫”感受到了湖南各级政府部门热情、主动、高效的服务,增强了归属感和获得感。为了维护台商台胞在湘投资的合法权益,营造涉台经济社会事务发展优良的软环境,湖南省台办设立了台商投诉协调中心,依法依规认真调处各类涉台投诉案件,有效地维护了来湘台商的合法权益。
对台工作事关国家核心利益和民族根本利益,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央对台工作会议为湘台的合作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相信,在始终坚持“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的大前提下,湖南的对台人脉优势和资源优势一定会转化为发展优势,湘台经贸交流合作一定会推向新的高度,为湖南打造中部开放型经济高地注入新的活力。
文/宾语
来源:红网
作者:宾语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