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荐书:《制度的笼子》

来源:红网 作者:徐贻军 何德平 编辑:程赛 2016-01-31 09:28:06
时刻新闻
—分享—

  谈古说今,娓娓道来,讲好制度故事;融汇中西,妙趣横生,阐述制度奥秘。
  
  【基本信息】
  
  书名:《制度的笼子》
  
  作者:徐贻军 何德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
  
  出版日期:2016年1月
  
  【作者简介
  
  徐贻军 男,博士,担任过教师,从事过企业管理,现在党政机关工作。2000年出版《走进人大》(独著),2006年出版《房地产合同》(主编)。
  
  何德平 男,博士,现在党政机关工作。曾获法学学士(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清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中南大学)学位。
  
  【图书内容
  
  什么是制度,制度有什么价值,什么是科学的制度?《制度的笼子》是一本探讨制度理论、探索制度奥秘的书,是一本写给大众的关于制度的随笔文集、学习资料。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习总书记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严治党、制度治党”,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位作者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感、使命感,以喜闻乐见的笔调,撰写了50多篇讲述制度的故事。这些故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来源于历史,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认识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让“制度里的公民”快乐地生活、开心地工作。]《制度的笼子》是第一本解读、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制度思想的通俗读物。制度就像不可或缺的空气,无论你是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还是自由创业,都需要按照相应的制度来思考和行动。在你处理人与人、人与团体、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制度的笼子》将赋予你制度的慧眼、赐予你制度的力量。
  
  【名家推荐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成就斐然,制度创新居功至伟;而“四个全面”战略实施更期待制度创新。《制度的笼子》将理论与故事熔于一炉,文字行云流水,相信读者一定开卷有益。——王东京 中央党校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
  
  制度不仅是权力的笼子,保证其正确行使,不伤及民众;也是权力行使者贴身的“防弹衣",防止滥用伤了自己。《制度的笼子》一书以理性和事实,机智地阐明了权力行使与制约的原理。掩卷亦难平静。——张卫平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
  
  这本《制度的笼子》恰好解决了什么是制度,制度有什么价值,什么是科学的制度等人们关心的大问题,可谓应运而生,生逢其时。——习骅 《中国历史的教训》作者
  
  制度的意义,就在于为人类的行为设立了基本边界,在这个边界内人可以自主行事,超出则不在允许范围之内。所以,当缺少必要制度时,我们会发现越界之事时有发生,做成一样事情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不论这个成本是时间、精力或者财务上的,并最终导致系统的崩溃。向你推荐这本《制度的笼子》,了解关于制度的内容!——吴晓波 《激荡三十年》作者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 习骅
  
  前言
  
  讲好制度故事
  
  第1章 揭开制度的神秘面纱
  
  制度里的公民
  
  分粥故事:制度的起源
  
  孙志刚事件:制度的历史性
  
  你与奥巴马的距离,就一个推特账号
  
  从海船到酒店:制度比敬业更重要
  
  堤和水:制度是自由的尺度
  
  零度冰室:制度创造效率奇迹
  
  河床与河水:制度的分类
  
  第2章 制度让生活更美好的奥秘
  
  制度推动经济增长
  
  制度看守社会
  
  打“老虎”、拍“苍蝇”
  
  “缰绳”管出“好马”
  
  减少不确定性
  
  信任的基石
  
  秩序的伴侣
  
  节约交易成本
  
  制度如渠,行为如水
  
  合作的桥梁
  
  激发人的潜能
  
  第3章 蓬勃生长的制度森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好制度笼子
  
  树木和土壤
  
  新问题倒逼制度建设
  
  科学光芒照耀制度建设
  
  于法周延:疏而不漏的制度笼子
  
  约法三章:于事简便的制度笼子
  
  制度要强化刚性约束力
  
  避免制度打架
  
  给人性套上制度的笼子
  
  布拉特辞职:从足球反腐看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小人物与大角色
  
  制度变迁呼唤杰出人物
  
  路径依赖:制度的惯性定律
  
  第4章 制度不是“稻草人”
  
  “子虞电”: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制度意识:穹隆顶上的拱心石
  
  追问大火:执行制度的人去哪儿了
  
  制度执行:坚持人人平等
  
  抓住“关键少数”
  
  法不责众当休矣
  
  割发代首合适吗
  
  制度之笼岂能随意“破窗”
  
  火炉法则
  
  鱼缸法则
  
  潜规则与明规则
  
  海恩法则
  
  第5章 制度思维的镜子
  
  道德与制度
  
  南风法则:制度与情感
  
  制度是一面镜子
  
  手电筒现象
  
  比特:信息化倒逼制度化
  
  李世民的难题:人情与制度
  
  翰林学士“朋友圈”引发的舞弊案
  
  皇帝不上朝与“笼子”里的总统
  
  李约瑟之谜
  
  后记
  
  制度的奥秘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习骅:讲好故事事半功倍
    
  我是一口气读完本书书稿的。中信出版社的同志问我读后感,我说:我很喜欢。
  
  我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它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创造制度、依靠制度、尊崇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与制度创新同步,无论是绵延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不如此。党的十八大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锋号,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把制度建设放到了战略地位。今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事实上,改革就是制度创新,“四个全面”呼唤制度创新,实现中国梦就是制度创新的过程。可以说,中国社会进入了历史上最旺盛的制度创新的黄金时代。
  
  而这本《制度的笼子》恰好解决了什么是制度,制度有什么价值,什么是科学的制度等人们关心的大问题,可谓应运而生,生逢其时。
  
  我喜欢这本书的形式,它让读者在愉悦中收获知识。今年5月,我与环保部一些年轻干部座谈读书问题,有位同志在发言中谈了选择书籍的苦恼:现在书确实多了,但有的有意义没意思,有的有意思没意义。她的这个意见对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是个善意提醒。书籍也是商品,消费者不买账它就实现不了应有价值。而《制度的笼子》是用一个个小故事串起来,完全契合读者的阅读心理。每个故事都令人兴味盎然、回味无穷,如《分粥故事: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小人物与大角色》、《制度之笼岂能随意破窗》、《海恩法则》等等。
  
  可贵的是,讲故事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为了讲道理,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获得制度经济学等科学理论和思想,既感到有意义,还感到有意思,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讲好故事,事半功倍”。我赞赏作者的担当精神。我在《中国历史的教训》前言中谈过这样的肺腑之言:邂逅伟大的历史节点固然幸运,但更重要的是参与。本书的两位作者很年轻,又身处工作烦冗的岗位,他们一边认真工作,一边认真思考时代课题,并且加以升华,其担当精神难能可贵。同为公务员,我对他们努力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感同身受。尤其欣慰的是,我看到经世致用的湘学传统之光在他们身上闪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千千万万知行合一的公务员,所以我不重复“尚有不足”之类符合一切书籍的序言套路,而是把他们引为同道,并期待更多的年轻干部加入其中。这不正是民族复兴大业和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所需要吗?
  
  【图书前言
  
  讲好制度故事
  
  著名作家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好的故事不仅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而且能够触及灵魂、影响行为。这里有一个“破窗效应”的故事:
  
  有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实验人员把其中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社区。把前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打开车顶,结果不到一天,它就被人偷走了。
  
  而另一辆车,停了一个星期却毫发未损。后来,实验人员用锤子把它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不及时修复,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这就是制度执行中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这样的故事有助于我们理解“制度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更有助于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防止“破窗效应”的重要思想。这也启示我们,努力地“讲好制度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多么的重要。
  
  真实的故事最精彩,时代的故事最生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神州大地正在上演制度改变中国的精彩故事。
  
  追求决定方法,情怀决定文风。根据中央和湖南省委的统一部署,我们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讲故事的方式写作了《制度的笼子》这本书。希望更多的读者分享我们的学习体会,努力成为制度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精彩书摘
  
  制度看守社会
  
  电影院的座位要么对号入座,要么先来后到,否则就会出现混乱,甚至吵架动武。一个社会,只有步入制度、法治的轨道,才能生生不息、蓬勃前进。
  
  王熙凤到宁国府干的第一件事
  
  一个人遵守制度,就显得理智、规矩、豁达和成熟;一个人脱离制度,就必然迷茫、孤独、失落和幼稚。
  
  一个单位制度健全,管理严密,人气就旺,凝聚力强;一个单位制度松懈,管理混乱,人心就散,缺乏合力。
  
  《红楼梦》中写道,宁国府贾蓉的媳妇秦可卿死了,宁国府内大办丧事,每天吊唁的人鱼贯而来,里里外外事情极多,急需一位有管理才能的人帮忙料理。于是,贾蓉的父亲贾珍请了荣国府的王熙凤来料理宁国府。
  
  王熙凤到宁国府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人事管理制度。每个人都有事做,谁干什么、怎么干,谁有什么责任、如何检查、如何处理,清清楚楚,有条不紊。接着,凤姐又建立了考勤制度和物品管理制度。规定了什么时候点名,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请示,什么时候领发物品,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弄得十分清楚。
  
  由于建立了人事、考勤、物资等管理制度,就避免了原来宁国府中管理的无头绪、忙乱、推诿、偷闲等弊端。
  
  成功的社会具有共同特点,那就是: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让制度说话。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神奇的支点是制度吗?答案耐人寻味。
  
  哈佛大学让制度看守校园
  
  如果个人是一滴水,那么社会就是那浩瀚无边的大海。
  
  社会是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这张大网的一个结点,连接结点的线都是制度纽带。制度是人们交往的工具,也是人们交往的产物。
  
  我们来看一个制度看守校园的故事:
  
  1764年的一个深夜,一场大火焚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永远地消失了。在这之前,有个学生违反纪律,悄悄把一本古书带出馆外,准备慢慢看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这个学生做出了一个勇敢的选择。他怀着不安的心情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他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根据校规把他开除了。
  
  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但是校长并不做解释,只亮出了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更安全有效。
  
  规则是一种约束,只有在规则的约束下,才能让大多数孩子更自由地成长。
  
  哈佛大学校长让我们明白:制度、规则是学校的生命。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哪里制度稳定,哪里便一切稳定;哪里制度松垮,哪里便一切混乱。
  
  人类社会的博弈,其实就是人与规则、制度的博弈。在社会有机体中,规则、制度是社会联系的凝结剂,是社会控制的防火墙,是社会发展的支撑点。
  
  人的社会关系庞杂烦冗,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又无时无刻不在消逝,人们不容易把握。一旦人的社会关系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便获得了“正名”。制度构成了人们现实生活的舞台,各种社会行为的空间。
  
  在哈佛大学,规则看守校园;在当今世界,制度看守社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徐贻军 何德平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1/31/390189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