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生态版块特别报道了首批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湖南省长沙县,历经十年努力,由“烟雾呛人、污水横流”到“天蓝、水绿、山青”华丽蜕变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人民日报》1月11日)
长沙县自2004年获批国家生态县建设示范区以来,在生态建设上从未放慢脚步。特别是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依托两型社会建设这个大背景、大趋势,长沙县的生态建设更是快马加鞭。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理念,长沙县建设美丽县城有了更为宏大、更为切实的时代语境和远景目标。认真探求长沙县生态建设的十年之路,既可以见证感受我国、我省生态建设的铿锵步伐,也可以领悟总结一些可以借鉴、有广泛意义的实践经验,概括起来看就是独具特色的生态建设“三字经”。
其一,做好一个“全”字。生态建设不是某部门、某个人的事,也不单单是政府的事,能不能做到全覆盖、全动员,如何做到全认同、全参与,关系到生态建设的成功与否。长沙县最为值得称道的,便是在生态建设上做到了城乡全覆盖、群众全动员、人民全参与。比如说,历经十年建成18座集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3.5万吨,实现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比如说在全县试点推广“零碳机关”“零碳村庄”“零碳社区”,让城乡居民都能参与其中,不仅很好的传递低碳零碳理念,更提倡践行了低碳生活。
其二,突出一个“新”字。生态建设不能停留在老办法、使蛮劲上,要依托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在长沙县,一方面,普及人工湿地,种植狐尾藻、蓑衣草、水芹等植物,让土壤与水体同时得到净化;另一方面,研究种植推广速生草,高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借助科技的力量,激发创新的潜力,让生态建设变得更加有效有为。长沙县的做法必将引发涟漪效益,给各地如何依托科技技术的力量改变生态环境、优化生存空间提供很好的示范之路。
其三,坚持一个“恒”字。任何事情难在坚持,也贵在坚持。生态建设尤其如此。没有持之以恒的干劲,没有“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境界,就很难在这方面做出真成绩。长沙县十年磨一剑,不仅将生态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不仅拿出了实实在在的举措办法,更重要的是,十年从内而外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外部环境看,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山更青了,城市乡村变得更加宜居;从内在心理看,城乡居民对生态建设的认识更深刻、感受更直接、认同更一致,大家共同建设生态家园的行为更加自觉、更加普遍。后者的改变也显得更为珍贵。有了这种从上到下的认同,生态建设才能真正一以贯之、越来越好。
长沙县生态建设的做法,“全”字是基础,“新”字是关键,“恒”字是根本。做到了这三个字,长沙县的生态建设也就如人所意料那样实现了预期目标。做到这三个字,任何人、任何一项工作也一样能获得成功。这也是长沙县青山绿水给我们带来的心灵启示。
文/驭曦
来源:红网
作者:驭曦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