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员,湖南省体育局原副巡视员周克臣曾作为一名媒体人,先后担任过《中国体育报》记者、《体坛周报》社社长,被选为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常委、湖南省体育记者协会主席。在其《自言自语》文集的序言中,他认为这一辈子,“最亲密的战友”还是那杆笔。“那杆笔”写下的是对新闻事业忠诚的爱与担当。《论道湖南》频道采撷了作者数篇关于新闻采写技巧的文章,推出《周克臣漫谈新闻实务》的专题报道,期望对新闻业界能丰富实战研究案例,对当下的新闻人的采编工作有所启迪,也为众多的新闻学子打开一扇学习之门。
【与“记者”结缘】
从1973年起,我便是复刊后的《体育报》的兼职记者。1978年夏,《体育报》要在湖南设立记者站。因为有以上“资历”,当时的湖南省体委主任张德隆,一位河北籍南下老同志,对我这个“笔杆子”挺欣赏的,对我说:你去当记者吧。
不久,我的档案被送到了《体育报》社。报到后,让我先到报社评论部实习,部主任是后来调到其他单位去了的冯至直;在这里,我认识了张振亭,他后来担任了《中国体育报》总编辑,以及杨夏、张晓岚等。
【第一次单独采访】
这年10月15日至25日,全国武术比赛在湖南省湘潭市举行,编辑部把这个比赛的采访任务交给了我,让我回家乡采访。
当时,《体育报》竞赛方面的报道都归“竞赛部”管,分管武术报道的编辑叫阎乃华,他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人做简单交代。说,你这次的重点是写篇言论,谈谈武术的发展方面。我尽管在体育战线工作了五、六年,但当时正值“文革”后期,研究业务是受轻视的,经常安排我去工厂农村“办点”,更何况我是从行政干部转行搞体育的,既未学过体育专业,又没有专门学过新闻,对体育、对体育新闻是地道的“外行”;虽然,曾经负责过县里的通讯报道组,给省报、省电台和其他新闻媒体写过一些“豆腐块”,那些都是“业余”的,如今干专业体育记者,确实是“初涉池塘,不知深浅”。既然吩咐我重点写篇言论,谈谈武术的发展方面,那我就去请教一下武术名家吧,听听他们的意见。
我的家乡在湖南邵阳,旧称宝庆府,历来习武之风甚浓,尤其受梅山武功影响很深,每年过新年玩狮子龙灯,随队都有十来个武术好手,每到一个村庄院落,玩完狮子舞了龙灯之后,便是武术表演。对方主家也派出武术高手与之比试,一方一个套路,轮番上场。比不过主家,“狮子””“龙灯”便出不了院落,很是激烈,自然增强了观赏性,往往里三层外三层,观者如堵,水泄不通,锣鼓喧天,鞭炮动地。因此,我从小便对武术有了感情,读小学时,还站过桩、练过拳、棍、流星、铁尺、板凳之类,只是没有“上身”。
当年湘潭全国武术比赛是“文革”后较大型的一次综合性专业武术套路比赛,许多知名武术家作为专家、特邀代表进行表演和现场调研,并举行学术讨论活动,有上海蔡龙云、北京张文广、门惠丰、陕西马贤达、武汉温敬铭、成都习云太等,各省市武术队的教练员也都随队参加此次活动,规模很大。我便挨个儿对这些名家进行走访,以武术发展方向为主题,向他们讨教。
在采访中,大家普遍反映,武术是由带有攻防含义的基本动作,按照一定的动力规律连接而成的拳术套路、器械套路以及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我国独特的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民族形式和攻防技击内容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显著特点,失去了这一特点,就不成其武术。
可是“文化大革命”中,“唯技击论”压得武术界喘不过气来,“攻防技击”成了禁区,武术发展成了长拳“一花独秀”,形式多样的传统武术被列入封建糟粕属封杀之列。因此,大家一致反映武术发展要百花齐放,不能是长拳一花独放;武术要加强攻防技击含义,不能日趋“舞台”化,“舞蹈”化和体操化,要允许各种流派有不同见解,允许保留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我根据采访所得,经过一番思考,写出了一篇评述性文章《武术发展要百花齐放》。稿件到了阎乃华手中之后,他又认真修改、提炼、润色,于1978年12月6日在《体育报》第四版头条位置刊出。
【刊出后反响强烈】
此稿刊出后,一石激起千层一浪,反响十分强烈,编辑部及我本人先后收到读者来信数百封。青岛读者说,文章阐述了发展武术的正确方向,同时惊人的,是敢于向一花独放的长拳规定套路提出抨击,把一代武术爱好者憋在肚里的话给讲出来,文章真正起了喉舌作用。
第一次单独采访的成功,使我心里有了底气。这篇文章刊出来不久,我又去长沙采访杨开慧的胞兄杨开智,请他谈毛泽东在第一师范的体育活动,写成了4000余字的长篇通讯《体强心强,何事不可为》,冯直至同志看了稿件后,反复吟诵文章开头的两句话,“万山枫叶红遍,千里秋菊吐艳”,称赞说,很好!将此文配发毛泽东1959年在长沙桔子洲头游泳后与小学生亲切交谈的照片,安排在毛泽东诞辰前一周的12月20日头版头条刊出。
这两篇文章的影响,使我在《体育报》站稳了脚跟,有了“新闻敏感性强”、“文字功底好”的称誉,在武术界更是小有名气。在以后的几年里,编辑部有意安排我采访重大武术活动。先后采访了1979年5月南宁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1979年9月石家庄第四届全运会武术比赛,1980年太原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等。武术界许多人士一听我报名字,都知道是那篇文章的作者,十分乐意同我交谈,使我在武术界有了一批好朋友,有些到现在还有联系,写起武术来,更有感情。我在南宁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认识了香港武术名家邵汉生,他是李小龙的师父,我们结成了忘年之交,书信不断。采访南宁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时,我写了一个长篇通讯《豪杰南宁争献艺》,当时的《体育报》群体部主任王禹时看了稿之后,连说写得好,用了三分之二个版面刊登此稿。他自己还即兴填了一首词:《河满子·祝南宁武术盛会》。词曰:云飞三山五岳,气贯大海长虹;青史茫茫传佳艺,豪杰齐集南宁。宝雨缤纷刀影,雷电轰然划空。银髯携来幼侠,青藏挽手崆峒;千年流派解锦袋,绝招切磋新风。四望春松翠竹,喜听万啭流莺。
【亮剑武术文学创作】
1981年,湖南省武术队有几位教练员、运动员参加了电影《少林寺》的拍摄。1982年3月的一天,我去采访教练潘清福,他留一脑袋长头发长胡须,说是在《少林寺》中饰王将,手持方天画戟,很是威风。他告诉我,这部电影由香港中原电影公司拍摄,只有分镜头本,没有文学剧本。我当时心里一动,对他说,你将分镜头本给我复印一份,我将它改编成电影故事,一定很受欢迎。他满足了我的要求。我将想法写信告诉了《体育报》文艺部主任宋金亮。3月18日,宋金亮回信给我,说他与《体育报》副总编王舜华商量了,让我赶快改编。具体要求是,故事性要强,情节要感人,武术技术描写要准确,文字要富有文采,可以连载几期。还说他问过电影公司,《少林寺》近期不上映,连载《少林寺》电影故事,肯定是受欢迎的。于是,我立即收集资料,然后一鼓作气,花了二十来天时间,改编成了四万多字的《少林寺》电影故事。4月22日,王舜华向《体育报》总编辑徐才报告说,《少林寺》电影故事,周克臣写了四万字,花了功夫,精神可佩,文字也生动。他的意见是,体育报不全登了,压缩一下,分两次登完,每次一个整版。徐才同意了王舜华的意见。5月12日、14日,《体育报》以两个整版刊登了我压缩后的《少林寺》电影故事。5月12日同一天,《长沙晚报》开始连载,并于5月11日发布预告消息,一共连载了32天,还被江苏《宜兴报》、湖北《宜春报》等报纸转载了。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文学作品,获得了成功。《长沙晚报》给我发了100元稿费,这在当时,已经相当于我2个多月工资钱了。
1982年12月中旬,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体育报》派阎乃华、李伯飞和我驻会采访。期间,我专访了“南北大侠”杜心五的高徒万籁声,他的传奇故事在武术界津津乐道。我又查阅了许多资料,写成了4万余字的人物报告文学《武术文星》,在湖南日报的子报《文化生活周报》连载。这是为万籁声写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传记报告文学,有人便将此文抄袭下来,只删除其中有关武术专业知识方面的介绍,有关万氏的故事情节全部照抄不误,连语言文字及结构顺序都不改动,署上几个人的名姓,全文在当时影响很大的广州《武林》杂志上刊登。我一看很是诧异:竟有这等人这等事?!便与《武林》杂志打开了“官司”。《武林》杂志下不了台,请万籁声出面讲话。万氏给我来了一封信,附上他的一张近照,说,“克臣老弟,算了,天下文章一把抄。”既然万老头子说算了,就算了罢。《武林》杂志总编王国辉为此事专门向我写了信。大概是惺惺相惜吧,我们从此也成了好朋友,后来我在他们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武术文章和照片,不过这是1985年7月我离开《体育报》回到湖南省体委的事了。
【“农村体育以武术为重点”】
大概是当记者时采访武术比较多,大概是我少年时代也站过桩,大概是湖南农村武术活动比较普及,1985年7月我回到湖南省体委当了群众体育处副处长后,提出的第一个口号便是“农村体育以武术为重点”。其实,这种想法,我在进行武术采访时便渐渐产生了。1982年12月12日,海灯法师归山少林寺,一时间在全国尤其是武术界弄得沸沸扬扬,海灯简直“神”了。一些青少年期求拜海灯为师学一指禅、二指禅,到了痴迷程度。1983年5月初,我利用在郑州采访第五届全运会女子排球预赛的机会,直奔少林寺,与海灯法师交谈了约一个小时,并访问了他的弟子范应莲、俗家弟子张悦明等。7月16日在《体育报》刊发《少林访海灯》,其意是要告诉读者,特别青少年,海灯是个普通的出家老人,练武是要毅力的,一指禅、二指禅并非一蹴而就,海灯的手指都变形了。目的是引导大家正确看待武术,破除神秘感,练武为健身。而要真正破除武术神秘感,使全社会通过武术享受健身,唯一途径便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于是,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武术发展,其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为武术发展大造舆论便是措施之一。《武林》杂志老总是我的好朋友、《中华武术》杂志昌沧、周荔裳聘我为特约记者,我发过去的文章和图片,基本上都能照发。湖南省几家规模较大的武术馆,我都为他们写过专门文章,几乎是写一篇文章,兴旺一家武术馆。湖南武术发展风生水起,初具规模的武术馆有数十家,每年招生多达数万人,凡持有湖南省体委颁发的拳师证书,在沿海都能找到工作。于是,大家便戏称我为湖南武术的“总掌门”,我还成为了中国武术协会的委员,还率武术代表团出访过西班牙。
我在担任专职记者、兼职记者以及后来当《体坛周报》社长、从事体育行政管理时,一直没有放下笔杆,写过不少文章。前几年,选择主要的文章装订成一本集子《谈云灯影——体育馆路1号三十年笔记》,约有150多万字,其中有关于武术方面的文章有30多万字,有些文章现在读起来仍然感觉有点味道。
因为初出茅庐第一篇文章是写武术的,并获得成功,因而,对我的整个新闻生涯乃至体育行政管理生涯产生了影响。因此,我常对别人说,一个人当几年记者是非常值得的。
来源:红网
作者:周克臣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