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各地都将陆续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干部职工和群众等系列活动,一来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问候,二来也是深入基层接地气,切实转变作风的表现。
然而,走访慰问年年有,如何把这样一项“常规动作”做实、做新、做亮,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值得有关部门思考。
深入困难干部职工和群众走访慰问,与其交谈,询问有关情况,是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但是,一些领导干部从群众中来,却回不到群众中去,“身”下基层,“心”却不在,忙于奔波,“赶场子”,“关切”在嘴上,但进不了脑子、上不了心。有的甚至除了问老乡“家里几口人”、“身体状况如何”“年收入多少”之类的寒暄外,竟然不知再讲什么、不知再问什么,经常出现“失语”现象,令场面尴尬无比。
如此慰问,也就收下一袋米或面,接过一桶油,领取一笔慰问金,看似内容丰富,场面感人,但其实只是一些物质上的帮扶,是一时的“温暖”,对于解决干部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没有起到根本的作用。
慰问、慰问,顾名思义既要“慰”还要“问”。就是要在“慰”的过程上,通过平等对话、真诚沟通,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问”,打开干部群众心扉,发现真实情况,掌握真实困难,为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精准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是一件小事,但却有着“大学问”。希望各地在精心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中,主动一点,认真一点,实在一点,“慰”出感情,“问”出实效。
文/周永军
来源:红网
作者:周永军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