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为什么会“睡大觉”

来源:红网 作者:来亚红 编辑:司马清 2015-11-27 17:42:38
时刻新闻
—分享—

  25日杜家毫省长在省政府工作会议上谈到不要让政策“睡大觉”,“必须增强各项政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把谋划、制定、执行政策的过程,变为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过程,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对各级各部门和所有党政干部在制定政策、运用政策到执行政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简单来说,政策就是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为达成既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依据。政策一般包括几个关键要素:奋斗目标、行动原则、重点任务、主要步骤和具体措施。政策会“睡大觉”不外乎两个原因:要么政策本身有问题,要么政策的执行者有问题。
  
  政策本身有问题导致“睡大觉”,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画饼充饥”型政策,看起来很美好,用起来很虐心。国家出台了政策,但具体的操作细则要靠地方制定,如果地方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没有跟上来,上面好的政策也只能沦为嘴上说说、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二是“隐性障碍”型政策,重重隐形门,步步难突破。这种情况在非公经济发展中比较突出。一些行业的和部门的政策对民营经济在资源配置、市场准入和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制约看似已经放开,实际上存在“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等各种障碍,亟需拆除。三是“脱离实际”型政策,好高骛远,不接地气。“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事者在朝野”,政策在谋划和制定时没有做足够的田野调查,没有了解老百姓的真实需求,出台后当然只能“睡大觉”。
  
  政策执行者导致的政策“睡大觉”,使其低效、失效或无效,主要表现如下:一是不作为怠政式执行,占着岗位不办事,守着政策不执行。审批、决策和监督等政策执行过程中懒政怠政、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等不作为问题,必然导致政策沦为“纸老虎”,功能虚化弱化,以致无法施行。二是机械照搬式执行,唯上唯书,照抄照搬,不动脑筋,不想办法。执行者没有领会和理解政策的要义、精髓,也没有与本部门、本地区和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缺乏创新,貌似按政策执行,实质上是盲目执行,使政策流于形式,沦为“花瓶”。三是选择性偏差式执行,趋利避害,敷衍塞责。对本地区或本部门有利的政策条款积极宣传执行,而对不利的或约束性政策及条款,象征性提及甚至避而不提,使上级的政策形成“中梗阻”。
  
  如何避免政策“睡大觉”,家毫省长系统性地从政策的谋划、制定到执行开出四个良方:酝酿政策重精准、制定政策重时效、推行政策重公开、执行政策重效率。真正做到了这四点,就做到了政策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符合民众利益、符合发展实际,就完全可以破解政策“睡大觉”难题。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


来源:红网

作者:来亚红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11/27/384984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