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周湘智:把握中国新型智库的特色内涵

来源:红网 作者:周湘智 编辑:程赛 2015-11-18 09:18:17
时刻新闻
—分享—

  【核心提示】当前我国公共政策重执行、轻反馈,重权威、轻纠偏的弊端仍未完全革除,决策者也迫切需要了解政策实施的真实效果,智库要发挥既专业又超脱的突出优长,在政策的评估、预警与纠偏方面当好党委政府的“追踪器”、“诊断器”、“校正器”,填补党委政府政策观察盲点,拓展智库发展新蓝图。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周湘智

  
  智库作为服务公共决策的专业化组织,是国家软实力中的硬实力,在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和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建设管用、实用、够用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也是智库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而要准确认识中国新型智库,需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内涵。
  
  当好“三库”:把握好智库的功能导向
  
  关于智库的功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归结起来,就是要当好“三库”。一是当好“思想库”。主要体现在以深厚的理论素养为支撑,不断为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新的政策思想、新的理论观点,持续以科学新锐的观念引领思潮、启发社会,进而对政府公共政策和社会公共生活产生影响。二是当好“点子库”。主要体现在为政府的公共治理提供及时有效、切实可行的政策分析、行动思路、解决方案与对策建议,为企业、社会组织发展出好主意、提好点子。三是当好“沟通库”。主要体现在:对外,要发挥我国成为全球性大国形势下的“二轨平台”、战略对话与公共外交等独特作用;对内,发挥好解读政策、解疑释惑、平衡舆论、凝聚共识等重要功能。
  
  注重“三家”:把握好智库的核心要素
  
  高端智库需要高端要素作保障。影响高端智库建设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为关键的是“三家”。首先是两类“东家”。各级党委、政府是智库产品的主要需求者与消费者,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后盾与保障。因此,智库必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这个“东家”的支持,为智库赢得更优的内外环境。同时,公益捐赠已经成为智库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应积极主动地争取公司企业、社会组织与精英贤达依法为智库提供经费襄助,为智库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其次是两类“专家”。一是理论实践化专家。要培养打造一批善于将理论与知识转化为政策方案、行动方法、实用观点的专家学者,有效地服务实践。二是实践理论化专家。要培养打造一批善于将实践探索模式化、经验化、规律化的专家学者,将个体、分散的经验提升为理论命题、理论模型、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实践。再次是两类“管家”。一类“管家”是优秀的智库掌门人,是高端智库的催化剂,杰出的智库领导者能确保智库成功运营,最大程度地激发智库的潜力和活力,不断将智库带到更高的水平和境界。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比智库专家更稀缺、更重要。还有一类重要的“管家”就是行政与研究辅助人员。他们负责落实与执行智库的管理思想,为研究人员提供支持,高水平的行政辅助队伍能够倍增智库运作绩效。
  
  保持“三色”:把握好智库的价值操守
  
  在智库林立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坚守自己的生存法则,凸显自己的格调操守,体现自己的深刻价值,智库才能生生不息,永不褪色。其一,打造特色。独树一帜是智库的成长逻辑。智库要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守住阵脚、节节壮大,就必须顺应智库分层化、分众化、分业化发展趋势,遵循智库市场机制一般规律,切实从“全能选手”的误区中走出来,找准功能定位,实行错位发展。即使是大型的综合型智库,旗下的研究部门也必须形成领域特色,打造独门优势,构筑“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格局。其二,成果出色。一流成果是智库的镇库之宝,任何时候都要处理好平台建设与内容建设的关系,始终把“内容为王”作为智库的第一价值,不断产出能直接“提锅上灶”解决问题的“五星级”成果,做到拳拳打到“痛”处,手手挠到“痒”处,成为专业精神的代表。其三,秉持胆色。客观理性是智库的宝贵品格。智库要善于排除各种干扰与诱惑,敢于说真话,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进行建设性批评,始终以客观的态度、求真的精神、科学的方法资政谏政,忠实担当好科学决策、启发民智的守望者。
  
  配优“三型”:把握好智库的能级结构
  
  能级决定能力,能力决定作为。长于提供“一通百通”式智慧产品的智库是顶级智库,善于提供“一招一式”式智慧产品的智库是普通智库,乐于提供“一步一趋”式智慧产品的智库是平庸智库。这三类成果都是实践所必需,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特别注重配优三种智库成果的结构比例。第一,多生产引领型智库产品。要以解除决策者的“远虑”为使命,以研发高精尖的引领性战略方案为载体,在分析形势、把握趋势的基础上谋划好大势,提供醍醐灌顶式的前瞻概念、思路与框架,从容应对未来挑战,赢得全盘战略主动。第二,优先生产工程型智库产品。要以摆脱决策者的“近忧”为担当,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对当下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及时提出于法周延、于情合理、于事简便、于行有效的解决方案,顺利找到破解之策、根治之方。第三,少生产跟随型智库产品。要以当好决策者的“翻译”为补充,适当配置智库资源,解读、论证好党委、政府的政策主张、工作部署,但要防止一味满足于“背书式”“同声传译”的低水平循环倾向。
  
  突出“三研”:把握好智库的发力重点
  
  突出重点才能成为重点。我国决策过程的分权化程度日渐提高,智库作为参与决策的重要主体,一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致力于做决策部门做不了、不愿做或没时间做的事情,在功能互补中成为党委、政府不可替代的外脑、无法或缺的参谋、拾遗补缺的触角,以此厚植智库的信誉声望资本。一是要聚精会神搞好宏观战略研究。开展宏观战略研究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广阔的全局视野,专门的工具方法,党政部门一般很难做到,亦不易做好。智库必须将其作为功能布局的首要爆发点,精心组织、开展好宏观战略设计与储备性研究,体现其价值。二是要专心致志搞好中观跟踪研究。当前我国公共政策重执行、轻反馈,重权威、轻纠偏的弊端仍未完全革除,决策者也迫切需要了解政策实施的真实效果,智库要发挥既专业又超脱的突出优长,在政策的评估、预警与纠偏方面当好党委、政府的“追踪器”、“诊断器”、“校正器”,填补党委、政府政策观察盲点,拓展智库发展新蓝图。三是要脚踏实地搞好微观调查研究。当前党政机关的决策数据信息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做到清晰透彻。智库有充足的条件在这方面实现突破。要以新闻记者搞调查、挖新闻那样的执着精神,深入田头、走进街头、坐上炕头,做好接地气的一线调查,持续为党委、政府提供客观真实的事实、数据来源,成为党委、政府不可替代的第三方信息源,打造智库知情明政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智库研究》学术期刊首届编委。文章首发《中国社会科学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周湘智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11/18/384263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