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山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是中国红色旅游圣地。据统计,六十多年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亿多人次,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著名人士256位,外国国家领导人和政党领袖247位。可以讲,它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红色景区。
韶山红色旅游发展轨迹
韶山红色旅游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萌芽初创阶段(1949—1965年)。新中国成立,韶山因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开始逐步为外界所知。1949年8月,毛泽东同志旧居正式对外开放,随着毛泽东成为全国人民景仰的领袖,来韶山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外客人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953—1963年底,韶山共接待观众40.4万人(年均2.53万人)。1964年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建成开放,来韶瞻仰观众很快大幅增加,1965年达20.1万人。
激情燃烧阶段(1966—1976年)。1966年全国开展“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大批到韶山,高峰时期日均3万余人,最多日为5.6万人。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只能昼夜开放参观,晚上红卫兵有的只能睡韶山学校的教室和走廊,还有的只能在山上搭帐篷睡。这一年创下了290万人次的接待记录。
困惑低迷阶段(1976—1981年)。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全国许多单位来韶举行悼念活动,一个月接待观众28万人次,最多的一天接待4万余人,全年175万余人。从1978年开始,受“非毛化”错误思潮影响,来韶观众大量减少,最少的1980年仅23万人。
开放扩张阶段(1982—2004年)。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做了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此后来韶游客逐年回升。特别是1993年,随着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展,韶山纪念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观众数量大幅度上升。
迅猛发展阶段(2005—2014年)。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开展红色旅游,并将韶山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一号工程”来建设,相继完成了毛泽东广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改扩建,开通了高速、高铁、核心景区绕行线,兴建了多个停车场。

韶山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存在的不足
韶山红色旅游历经6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红色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从2011年起,来韶观众每年都在800万左右,韶山市年旅游综合收入达35亿元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9万元。
纵观韶山红色旅游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韶山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
韶山是伟人领袖毛主席的故乡,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极为神往的地方。韶山是毛主席诞生以及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同时,也是最早被国家公布为革命纪念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红色教育资源丰富,纪念设施齐全。韶山有着其他地方无与伦比的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如毛泽东同志故居,这里曾是毛泽东诞生和政治思想启蒙、教育兄妹舍小家为大家的地方,也是他萌生革命理想、投身革命事业的起点。纪念设施有: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系统介绍毛泽东生平业绩和人格风范的纪念性专题博物馆。毛泽东广场,始建于1993年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几经改扩建,现有面积10万余平方米,广场中矗立着10.1米高的毛主席铜像,是来韶客人瞻仰毛主席的第一站,每天人流如潮。
党中央和湖南省委对韶山的高度重视。建国以来,特别是毛主席逝世后的逢五、逢十诞辰纪念活动,中央领导亲临韶山并给予人财物支持,使韶山的各个方面都得以一次次提升和促进。可以说,没有党中央和湖南省委的高度重视,没有全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就没有韶山今日发展的蓬勃景象。
交通便利,旅游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主要景点免费参观。到韶山可乘飞机、火车、汽车,交通十分便利;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设施,高中低档次配套齐全;毛泽东同志旧居、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图书馆、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启蒙读书的私塾南岸、毛氏宗祠等必参观的主要景点,不但讲解质量高,并且是免费参观。滴水洞是国家5A级景区,但门票只要50元。这也是韶山红色旅游游客快速攀升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韶山红色旅游的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相比较,目前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教育资源的研究和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还不够。韶山文化底蕴深厚,教育资源丰富,基础服务平台扎实,但教育资源的研究队伍和宣讲队伍还不强,教育的形式还比较单一;教育资源与中小学、党、政、军、工矿企业、社区共享还不够,尤其是与高校和各级党校合作研究利用还很不够;体制机制还不够活。
旅游设施建设和纪念设施建设存在不足。部分场馆设计对功能需求满足不够;部分旅游设施建设存在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大交通便利,小交通瓶颈,节假日景区交通易拥堵等问题。
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深挖不够,服务延伸不充分。旅游项目基本以旧址、场馆的参观为主,形式局限于走走看看,游客亲身体验的项目较少;结合时代发展,开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服务功能区欠缺;来韶客人基本上是一日游,韶山核心景区的留客能力有待提高。
管理和服务还很不规范。管理上存在时紧时松现象,景区追车、拦车、喊客、拉客、纪念品价高质劣等现象时有发生;服务上,主动、热情、规范都很欠缺,社会导游讲解还不够规范等。
与周边红色旅游融合互通还不够。与省内外著名景区景点,如花明楼、衡山、张家界、凤凰、井冈山、延安等景区的合作还不够,没有形成方便观众的旅游网络。

对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韶山红色旅游发展是我们红色旅游的一个缩影,分析其中的得失,对今后我们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很有益处。
突出“三性”。突出政治性。突出政治性就是要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红色教育资源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突出政治性,就是各红色景点要根据各自特色,挖掘其思想、精神内涵。突出教育性。世界各国的博物馆、纪念设施等都把教育性,作为其核心功能。可以说,教育性更是红色旅游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功能。突出公益性。世界各国对本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基本都是作为公益文化事业对待,经费主要靠政府、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支持,对观众基本是免费开放。红色旅游,只有突出其公益性,才能保障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抓好“三建”。以保护为主,建好红色旅游景区。对红色资源要以保护、抢救、修复为第一原则,尽量保持其原汁原味,红色资源的周边环境也应保持其原有风貌。以顺畅为重,建好旅游交通。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打造好了,是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交通问题。旅游交通,重中之重就是要使游客人车进出红色旅游景区顺畅。以长远为谋,建好景区网络平台。有好的红色旅游景区,也有进出景区的顺畅交通,还要有好的宣传,否则,那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宣传上,一定要建好自己的景区网络平台。
做好“三服”。做好导游、讲解和讲座服务。根据不同的游客不同的需求搞好导游、讲解和讲座,或指导其互动体验,使客人有兴趣、有感动、有启发、有享受,即做好个性化服务。做好吃住行购娱服务。要利用景区网络服务平台,使游客在家里就能享受红色旅游景区的有关信息服务,为其旅游提供诸多方便。做好功能拓展服务。红色旅游景区应加强与院校合作,推行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与国内外红色景区相互交换展品进行临时专题展览;开发有代表性的品牌文化产品,优秀图书等,让观众通过购买文化产品,把红色文化带回家。
综上所述,红色旅游是中国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有旅游的共性,也有她的个性。要使中国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旅游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思想,牢牢把握红色旅游“资政育人、惠民富民”的本质特征,突出“政治性、教育性、公益性”总要求,不断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中国红色旅游的发展前景一定会灿烂光明。
(作者系湖南韶山管理局局长)(《新湘评论》2015年第19期)
来源:红网
作者:晏晓明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