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太斌:繁荣民族文化 打造魅力苗乡

来源:红网 作者:刘太斌 编辑:程赛 2015-07-21 08:56:2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县市区社科联是社科联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去一年,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社科联开展了哪些工作?工作中又有何体会和收获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智库在行动”独家专访中共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纪检组长刘太斌,他将为我们一一解答。

(刘太斌 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纪检组长)

  
  论道湖南:请问城步社科联是如何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大局来开展工作的?
  
  刘太斌:近年来,城步社科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个战略、四个目标”的战略决策,适应新常态,奋起新作为,切实履行“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职能,着力在“联”字上做好社科普及,在“研”字上深入课题调研,为繁荣民族文化,促进苗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主要有以下四种做法: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科学准确定位。
  
  创新理念。坚持以“内容为主”的创新理念,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实际行动,以提高成果质量、提升科研素质的拼搏精神,深刻认识和大力推进社科工作创新。不断通过提高成果优秀率、转化应用率、领导批示率,提出对策、进入决策、形成政策,做到达成共识、形成共为、实现共享。
  
  明晰思路。在内容上紧扣“三个重大”:重大理论问题、重大战略部署、重大社会热点;在思想上强化“三个意识”:导向意识、服务意识、开放意识;在操作上突出“三个建设”:社科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社科队伍建设;在方法上抓好“三个环节”:提升素质、资源整合、时间节点。
  
  精准定位。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制定课题。始终坚持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推进“四个全面”为重点,以实施社科创新工程为抓手,以关系全县大局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以提高成果质量为工作主题,为全面推进“一个战略,四个目标”,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创新工作平台,推进社科普及。
  
  打造学习平台。坚持以党委(组)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建立了一个内容更加开放、形式更加灵活、学习更加方便、服务更加周到的社科学习新体系。如采取建立健全县委干部理论服务团、强化领导示范带头学、外聘专家扩大学、围绕热点集中学等措施。
  
  打造讲座平台。2014年5月在县广播电视台开设了“儒林大讲堂”栏目,每月一次讲座,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及各方面专家人才讲学,在城步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2014年举办各类讲座和专题论坛30多期。
  
  打造网络平台。在城步新闻网、红网站点上开设了“一把手”论坛等相关科普专题论坛,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交流,进一步加强了网络学术传播。
  
  打造公众交流平台。成立正面宣传协会、网络精英协会、山歌研究会,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正能量。同时,积极开展科普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乡镇的“六进”活动。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深化课题研究。
  
  围绕中心开展课题研究。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城步”和“一个战略,四个目标”的决策部署,向市社科联申报了重点课题2个,作为2014—2015年度立项研究课题。即《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研究》和《关于加快推进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组织学会和科研单位积极申报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全县共申报参评论文、调研报告共10项,其中论文“苗戏——唱调”、“整合资源走大产业发展路子”获得邵阳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参与撰写“金点子”文章活动,申报“金点子”文章3篇,即《建议将我国杂交水稻命名为“隆平水稻”》、《关于优化基层纪检书记(组长)队伍的建议》、《做活土地流转大文章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突出民族文化开展课题调研。举办“2014城步·苗族文化论坛”。来自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省《五溪》杂志社、邵阳市政协、邵阳市民委、五个苗族自治县政协、城步苗学会等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120余人出席论坛活动。另外城步县共有杨家将文化、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人才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的10篇论文入选《湖南省苗学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为全省县级苗学会入选论文最多的县级苗学会之一。
  
  扎实做好文库编撰出版工作。牵头组织编写了《城步苗款》,该书奠定了我县在苗学界的地位,获邵阳市五个一工程奖;协助中国社科院民族语言研究所李蓝博士出版了《中国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语》,该书70多万字,概述了城步苗族语言的发展演变,同时也填补了湖南苗族语言空白;编译出版了《情歌精选》、《城步苗族风俗歌集》等一批反映城步风土人情的小册子。
  
  大力创作民族文化作品。近年来创作了思想深刻、风格多样的文艺作品61件,拍摄图片资料1700余张。组织9篇群众文化论文赴市参评,其中有2篇送省出版。向市群艺馆报送了30余件美术作品,20余件书法作品,创作了舞蹈脚本6个,小品4个,摄影作品40幅。其中,大型舞蹈《苗岭牧歌》获省第三届艺术节群文口银奖、邵阳市首届艺术节优秀奖,“苗乡油茶”获“平溪江杯”邵阳市首届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示“优秀演出奖”。
  
  大力培养民族文化事业接班人。我县现有少数民族业余文艺骨干6500余人,民族歌、乐手2100多人。社区民族文化活动、校园民族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全年开展各类大小文化活动200余场次。
  
  四是创新激励机制,推行奖学措施。
  
  实行理论成果奖励机制。对各级干部在国家、省、市主要党报、党刊、党网公开发表的理论性文章按不同标准给予奖励,在国家、省、市获奖的社科成果,按实际奖励给予同等奖励,由县财政列入预算。2014年投入经费共23万元,其中理论读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经费10万元,中心组学习经费3万元,理论成果奖经费7万元,社科成果奖3万元。这些机制的建立与推行,有力地调动了全县各级各单位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的建设和形成。
  
  论道湖南:做好基层社科联工作,您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刘太斌: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良性循环为动力。做好新常态下的社科联工作,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基本动力,采取新举措,树立新目标,走出新路子,才能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才能得到领导重视,才能赢取各方支持,从而实现有为、有位的良性循环。
  
  二是必须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职责。社科联作为党委政府的智囊团,必须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需要开展工作,以全县工作重点来规划课题调研,力求实效,当好参谋,搞好服务。只有把“两个巩固”作为基本任务,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立场,把群众路线作为基本要求,在思想政治上强起来,在能力素质上强起来,在工作作风上强起来,才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三是必须坚持拓宽渠道、服务基层为目的。社科联工作只有坚持利用组织优势和智力优势,多渠道、多举措、全方位服务基层、贴近群众、惠及民生,以解决群众的迫切需求为目标,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才能不断提升地位、扩大影响。
  
  作者简介:刘太斌,男,苗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中共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纪检组长,负责纪检政工组工作,分管党教理教组、社科联工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刘太斌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7/21/374278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