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力量,穿透时空,历久弥新;总有一种力量,震撼心灵,激人奋进。这种力量,是力挽狂澜的勇毅,是一往无前的决心,是心系苍生的情怀。而胆识,始终是其不变底色和最强彰显。
7月1日至7月8日,在建党94周年、中组部时隔20年再次评选表彰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之时,湖南卫视新闻联播以“向改革者致敬”为主题,连续推出了8期《湖南好人》新闻纪实报道,把镜头对准了30多年前奋斗在改革一线的8位老县委书记、老县长,用一帧帧真情四溢的画面、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一组“湖南好人”的“群雕像”。
这8位老书记、老县长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好人”,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身上辉映着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畏艰难、敢于牺牲的品格和胆识。正是凭着这种胆识,他们推动了干部“四化”战略的落实,激发了人民群众无穷的创造力创新力,突破了一个个阻碍地方发展的樊篱,筑起了一座座令人称颂的道德丰碑。也正是这种胆识,成就了他们的大爱、大情、大义,使得当地的人民有幸、山水有幸,使得“湖南好人”的定义有了更高层次的升华。
透过湖南卫视的系列报道可以看出,这些主政一方者的胆识,首先来自于他们的见识。时任茶陵县委书记的龙秋生主动让贤并尽全力要留一副“好摊子”给新班子,是因为他看到了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性。时任绥宁县委书记的屈家海留下青山绿水,是因为长期在基层一线的积累使他看到了“砍光木材、葬送人才”的恶性循环。而历史的发展也雄辩地证明,当年这些领导力排众议、顶住压力,保护凤凰古城、开发张家界、发展工业和民营经济、打开“山门”对接先发展地区等是多么的具有远见卓识。如果没有主政者的远见,这些地方的发展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
当然,要具备这种大爱、大义的胆识,光有见识还不够,还得有捍卫真理的勇气。有道是知易行难,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人看得很明白,却没有勇气去做。而这8位“湖南好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做到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哪怕是被抓去批斗、关进牢房、踏入“雷区”、丢掉帽子,也要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办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改革发展的路子走通。也正是这种“不怕戴帽子,不怕打棍子,就怕老百姓饿肚子”的担当,推动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推动着我们的改革开放谱写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而无论是见识还是捍卫真理的勇气,归根结底是要有大公无私的底气。正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8位“湖南好人”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大转型、利益大调整、观念大碰撞的复杂环境中屹立不倒,引领地方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关键在于他们自身行得正、坐得端、过得硬,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对于一个有见识、有抱负、有坚守的领导干部来说,讲得起硬话、刹得住歪风,自然干得成大事。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迫切需要广大基层领导特别是肩负重任的县官们强化改革者的胆识,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实事求是的作风、大公无私的品格,引领人民打赢这场改革攻坚战。我想,这也正是湖南卫视推出这档报道向改革者致敬的深意所在。
文/张林桢
来源:红网
作者:张林桢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