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要求,推动“两型”旅游发展,是正确处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两者关系,提高旅游经济绿色化程度的科学举措。新宁作为湖南旅游资源大县和旅游产业强县,在新常态下必须把握绿色化契机,打造人们向往和满意的“两型”旅游目的地,全面启动县域经济绿色引擎。
以理念绿色化引导“两型”旅游发展方向
绿色化蕴含新机遇。有专家指出,绿色化为我国旅游发展设定了红线,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旅游业健康发展能够最直接、最有效地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已成为后劲强大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中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7053亿元,同比增长32%,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巨的情况下,旅游业投资逆势上扬,特别是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等绿色化程度较高的项目投资增幅明显。新宁是全国绿化模范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围绕世界遗产崀山发展“两型”旅游,是强化和优化县域主体功能定位的现实需要,是抢抓新一轮旅游业发展黄金机遇期,全面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必然选择。
绿色化提出新要求。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发布的《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显示,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全球排名17位,但旅游环保指数排名却落后到137位,中国虽然已成为旅游产业大国,但与之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按照绿色化新要求,必须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融入到旅游业,把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必须加大力度保护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避免在遗产地和自然保护区内粗制滥建,人为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必须加快形成绿色旅游产业链,充实旅游要素的绿色化内涵,提高旅游业的资源节约度和环境友好度。
绿色化引领新规划。对旅游业进行绿色化升级重在问题导向,贵在长远坚持,必须以整体性、系统性和制度性都强的规划来引导推进全方位的旅游绿色化。突出环境保护为导向,强化自然生态功能分区,以生态空间为重点,以生态格局为基础,科学划定旅游产业布局;突出生态融合,在旅游建筑、旅游消费、旅游出行等各个环节的规划设计中,与当地生态系统实现有机融合;加快实现多规融合,旅游业规划与经济、社会、生态等规划进行绿色对接,贯彻“两型”标准,制订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绿色旅游业发展规划。
以设施绿色化巩固“两型”旅游发展基础
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公共服务设施绿色化。旅游厕所、旅游交通、咨询服务中心是旅游区和旅游城市三大公共服务设施,其中我国旅游厕所建设最为薄弱,旅游厕所与景区生态不和谐,环保不达标甚至造成生态破坏。推行旅游“厕所革命”不仅是为解决游客如厕难问题,也是引导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人性化、绿色化,提升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品质的当务之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生态美、自然美、和谐美”为特色的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崀山模式”,对旅游区生态厕所进行“两型”改造,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计,按照入景入画要求,把厕所建设成绿色小品景观。通过旅游“厕所革命”带动,建设绿色景观建筑,构建低碳旅游交通体系,优化景区原住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完善公共设施服务属性,提升生态功能和绿色品质。
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推动设施绿色化。“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旅游新业态。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支撑的线上旅游,不断降低了市场成本,也为低碳旅游、绿色出行创造了便捷通道,旅游绿色化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利用加快实现旅游资源与旅游用户的互联互通,把智慧景区与“两型”景区建设有机结合。我们必须加快完善和推动景区信息网络的全覆盖,建设景区语音广播系统、景区信息展示发布系统,开发微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平台等手机移动终端应用,积极推行720度网络全景应用,建立多维度的景区集成化管理平台,实现旅游区指挥调度、保护管理的网络化、系统化,实现游客与旅游区沟通“零距离”,形成安全便捷的低碳旅游平台。
完善保护监测设施,保护修复旅游区生态。改善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源头预防是关键,治理保护是重点,必须坚持保护监测设施与景区服务设施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同步升级。实施自然遗产地和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以生物多样性、地质遗迹保护为重点,扩大旅游区森林植被面积,减少山体风化和沙化,改善河流水质,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建立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全天候、全覆盖对旅游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以人工修复为补充,对旅游区污染源进行全面治理,实施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立垃圾无公害处理系统,大力推广绿色能源,实现旅游区生态功能不降、面积不少、性质不变。
以产品绿色化提升“两型”旅游的发展品质
突出原生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4年,我国现有建成的4万多个旅游区中近半数分布在农村地区,其中多数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所在地;全国乡村旅游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乡村旅游新增收入400亿元;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出行人次超过1亿人次。乡村旅游市场规模巨大,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按照“回归绿色、回味乡愁”思路,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崀山景区最大补充,加快实施“春花秋色”“四季常青”工程,打造一批旅游最美乡村。依托农家乐和脐橙、铁皮石斛、楠竹等特色农产品,扩大乡村旅游消费。积极创建乡村旅游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实行连片开发、集中营销,扩大旅游就业人数,让农村依托“两型”旅游发“生态财”,奔小康路。
突出多样性,加快推进产业融合。旅游业也必须以绿色化为纽带,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行有机融合,加快推动旅游业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富财政又“富”生态的“三赢”局面。以绿色城镇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保护好城镇的自然景观,传承好历史文化,建设独具特色的“两型”旅游城镇。开发绿色农业旅游产品,整合农业发展资金,合理规划,科学建设,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庄、森林旅游等。发展绿色工业旅游,将环保、低碳、清洁生产的工业企业培育成新的旅游点,形成新的工业旅游线路。
突出标准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优质的绿色旅游服务,必须以游客中心为着力点,立足于游客的人数增长和需求增长,以“围绕人、服务人、满足人”的目标,在完善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旅游行业标准化和绿色化,在交通集散、旅游餐饮、娱乐休闲、酒店住宿等方面积极倡导绿色化理念,按照“两型”标准进行规范运行。我们将立足本地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两型”景区创建成果,在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过程中,探索推行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化旅游服务标准,增强旅游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以管理绿色化强化“两型”旅游的发展保障
改革推动绿色化。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绿色化的基本动力,整体推进旅游区绿色化进程。我们将认真总结和完善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新机制,完善综合执法管理制度,对旅游区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加快探索和实施景区生态补偿新办法和生态移民安置的新途径,让景区原住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营造全民护绿的好氛围。强化绿色化制度建设,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制度硬约束,确保景区建设不触碰生态底线,旅游活动不逾越生态红线,管理行为严守资源消耗上限。
管理追求绿色化。把绿色化作为提升旅游区基层治理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划分地方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在景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职责分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重点加大景区生态联合执法力度,加强景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查处和惩治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行为。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实行追究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景区经营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奖惩机制,逐步推行景区自然资源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推动旅游区管理和经营中最大程度实现资源节约和生态安全。
全民参与绿色化。积极倡导全民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树立良好生态文明新风尚,让人人都参与绿色化发展。旅游区必须注重引导游客“绿色化”出游,大力发展骑行游、徙步游,合理引导自驾游,为游客提供绿色游览、绿色消费的产品和场所。进一步完善绿色旅游的标识标牌,推行志愿者绿色引导,在旅游区营造简朴、和谐、健康的绿色旅游氛围。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旅游,对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奢侈浪费及不合理消费行为纳入旅游不文明档案,增强游客保护生态环境,支持“两型”旅游的责任和参与意识,与当地政府、经营机构共同推进“两型”旅游发展。
(作者系中共新宁县委副书记)
来源:红网
作者:陈秋良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