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朱丹:打造专业的高校社科普及志愿者团队

来源:红网 作者:朱丹 编辑:程赛 2015-06-11 08:47:2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湖南第一师范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基地作为高校类社科普及基地,社科普及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志愿者正在社科普及工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地在高校社科普及志愿队团队建设方面有什么经验?对于以后的社科普及工作,又有怎样的设想呢?本期,“智库在行动”专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朱丹,听听她的想法与经验。

(朱丹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

  
  论道湖南:请介绍一下湖南第一师范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基地的社科普及工作情况。
  
  朱丹:我们基地作为高校类社科普及基地,在开展社科普及工作方面的特点是“三无三有”。“三无”就是无常规开放平台、无专职工作人员、无稳定访问量。这应该是所有高校社科普及基地的一个共性。但同样的,也有三有,有相对雄厚的科研支撑、有社会急切需要和认可、有结构合理团队支持。
  
  在基地申报之初,我们就定下了基地工作的主旋律,一是以科研指导科普。我们团队是一支年轻的心理学团队,有博士六名,副高以上职称11人,国内外访问学者4人,心理咨询师13名。三年来,我们团队申报成功国家级,省级课题20余项,撰写科研论文50余篇。团队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在处境不利儿童、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儿童情绪与记忆、家庭教育研究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基地的每年的工作思路,就与团队的科研方向密切结合,一来科研指导科普,二来科普印证科研,形成良性互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理论支持,用科普的效果进一步检验科研成果。
  
  二是建立有能力的团队。以点带面,凝练团队。社科普及需要有大量人力物力,培养一支生力军是建设好基地的重要保证。所以,基地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一支30名核心,294名成员的的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全部由心理学学生组成,志愿者的队长也是大三的学生,每年更换一名队长,每年筛选一批核心成员。他们在社会普及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从中得到了很多锻炼。
  
  三是确定走出去的工作重心。既然高校没办法接纳太多的老百姓,那么,我们基地就有责任搭建高校与社会联系的平台,让高校的研究结果进入寻常百姓家。在省社科联的“五进”活动的带领下,我们坚持有基地特色的五进:
  
  一进学校。走入中小学,给中小学学生,家长,做义务咨询,比如我们先后在明德麓谷小学做525家庭教育心理大沙龙,在明德实验中学做青春期家庭教育讲座,担任湖南一师一附小的心理志愿者,每周半天时间给家长做业务咨询。
  
  二进企事业单位。我们带领基地志愿者进入企业给员工做心理咨询,如去中国联通湖南公司给员工们做团体辅导,坚持半年去医院给烧伤科儿童做心理陪护,去政府部门给行政领导做团体辅导等。
  
  三进民间机构。如我们带领志愿者坚持四个月定期到启航脑瘫儿童康复中心给儿童做康复治疗。帮助暖心义工社的年度大会的组织工作。我们志愿者去木果会心理咨询机构做义工。
  
  四进各讲坛。我们先后应邀去甘肃、贵州,湖南湘西、望城、岳阳等地开设各类讲坛,宣讲心理学知识。2014年组织了2场“湖湘大学堂”通过讲坛,扩大心理学社科普及受惠面。
  
  五进媒体。如果说进学校咨询,是一对一,进单位民间或者讲坛是一对多,进媒体就相当于是一对众了。我们接受各类媒体的采访,如接受湖南卫视新闻联播2014年五次采访,向卫视所及的老百姓普及心理学知识;接受《长沙晚报》、《潇湘晨报》等媒体采访,为公众就社会热点问题答疑。
  
  四是利用各种平台引进来。我们先后进行了五期国培计划,培养400名小学老师,把心理学作为一颗种子,播撒在教师的心里,让他们带回学校,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辐射。另外,我们今年将主办全国教育学会教育心理学分会的年会,届时将迎来全国的心理学老师一起研讨并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今年我们还承办了湖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分会。通过这样的小规模活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心理学普及的辐射面。
  
  论道湖南:志愿者正在社科普及工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给我们谈谈你们在高校社科普及志愿者团队建设方面的经验吗?
  
  朱丹:志愿者的可持续发展与专业能力非常重要,所以高校的志愿者有一定优势。我们基地志愿者们有自己的领地,他们在学校成立了一个心辅之家的组织,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建设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没有任务的时候,他们就在自己的组织内努力学习,锻炼本领。有任务的时候,队长就根据队员们的特点,安排适当的成员接受各项任务。志愿者队伍成立不到两年,参与的社会活动达到十多项。他们带着专业素质,带着温暖的胸怀,给予需要帮助的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论道湖南:对于湖南第一师范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基地今后的社科普及工作,您有怎样的设想呢?
  
  朱丹:高校办基地的不足很显著。高校有人、有心,但缺乏平台,缺乏常规化的老百姓舞台。所以,我们非常希望能和其他基地取得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为我省社科普及工作做力所能及的贡献。总而言之,高校办社科普及基地,有其显著不足,但任何不足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有一颗真正为社会做实事的心,拥有一定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能够探索出有特色的基地活动,培养出有能力的基地志愿者,使高校社科普及工作逐步发展壮大。
  
  作者简介:朱丹,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首席专家。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湖南省心理学会会员,湖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长麓培训学校首席心理专家、长沙优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心理专家,儿童心理教育自由撰稿人。著有《别说你懂得爱孩子》、《推开禁区的门》等专著,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等教材,主持省级课题3项,撰写心理学科研论文19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朱丹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6/11/370537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