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行进湖南的文化之美

来源:红网 作者:龚鹏飞 编辑:夏熊飞 2015-05-21 17:36:20
时刻新闻
—分享—

  刚刚结束的深圳文博会,创意湖南又一次被舆论的聚光灯追逐,精彩纷呈的文化产品,通过光影变幻生动呈现出来,湖南的文化之美惊艳世界。这也充分证明,文化既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还打上了美学印记。把行进湖南的文化之美挖掘出来,宣示出去,是我们这一代湖南人的使命。
  
  如何认识文化,决定了如何对待文化,如何创造文化。文化是时代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建设是一项日积月累、群体性协调工程。文化发展的目的在于人民,动力也来自于人民,因此,把握文化前行的罗盘,关键还是依靠人民创造文化的伟力。湖湘文化博大精深,给浩荡东流的中华文化贡献了自己的“湘水余波”。在新的历史时期,湖南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锻造湖南的文化创造力,让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让文化的活力充分涌流。文化体制改革方兴未艾,文化产业大放异彩,文化的人民性得到了更鲜明的体现。科技文化、媒体文化、艺术文化、旅游文化等,形态不断发展,业态不断丰富,这次文博会作了全景式的展示。深奥的科学动了起来,躺着的历史活了起来。草蛇灰线,伏延千里。通过微信、微博、网络、电视的实况转播,三湘民众笑了起来。这也说明,湖南的文化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在市场大潮中培育起来合格的市场主体,人民大众既是创造的主体,又通过市场进行文化消费,满足了多样的文化需求。
  
  这次文博会,文化加科技非常引人注目。湖南日报新闻客户端、无线湖南等新媒体终端,手机游戏“爸爸去哪儿”,中南邮票交易平台,视频新媒体先锋芒果TV,飞屏互动的碧水湘江创意秀,3D虚拟博物馆,把“互联、融合、创新”的文博会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文化作为折射生活基础的精神世界,其形态和内容,自然会不断创新和变异。在当代,如果把文化只看作长袍马褂、高墙大础、纸墨笔砚,自然是迂腐的书生之见。互联网文化的发生和发展,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和多样化展现,这也说明,记载历史和文明的方式也呈多样性。文化的传承者,怎样应对、包容、衔接,也是一门新的功课。对待网络,那种“燕山胡骑鸣啾啾”的态度是十分错误的。任何的心浮气躁、六神无主也是不对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我们融入互联网的世界中,我们不是无原则的。互联网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争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比拼。越是有人要将我们的文化生产压制到全球链条的最低端,我们越是要挺进。我们既要创造互联网+的文化,另外,又要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文化产品漂洋过海,我们文化的底气越来越足。
  
  在这次文博会上,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如黑茶小镇、湘绣小镇、秦简小镇、边城小镇等撞击着人们的心扉。它们不是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不是虚妄的神话,是带着历史烟熏火燎、又有独特的文化之光、承载了苦难与辉煌的三湘小镇。另外我省的非物质文化产品,也带着乡愁,带着醉意,在微醺之中,摇曳着三湘百态,进入人们的视线。土家织锦、泸溪踏虎凿花、苗绣、菊花石雕等,把民族元素与时尚元素融合,演绎得完美无缺。
  
  “你真美啊,请停一停”,浮士德面对海伦的赞美,拿来形容湖南这场文化亮相,非常恰当。文化是多种因素的因缘汇合,美也是多种因素的因缘汇合。美和文化与生俱来,有文化的地方就有美。文化的美,既有人民性那样的大美,又有凭借现代科技的工具性美,还有一种愉悦眼球和心灵的形态美、形式美。文化把人的本质力量,把人的信仰理想,把人的行为方式,塑造为美的形象,不仅有精神价值,而且有实用价值,建构了一个时代的审美文化。
  
  有一位诗人说,日月圈点的日子,春风秋雨,循环如是。但文化与大自然的“生物圈”不同,它是一种“智力圈”,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显示了一种“苟日新,日日新”的美。从去年深圳文博会到今年深圳文博会,湖南文化发生了多少激昂变奏,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湖南文化砥砺前行的美的身影。
  
  文/龚鹏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龚鹏飞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5/21/368600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