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潭医改的另一个名字叫获得感

来源:红网 作者:龚鹏飞 编辑:夏熊飞 2015-05-18 14:49:45
时刻新闻
—分享—

  湘潭剑指看病花冤枉钱,重铸医疗行为合理性,重塑医疗界形象,受到了舆论的一致好评。透过这一改革创举,我们切实感到,让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上有获得感,就必须在医疗领域改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改革生死与共。改革生,不改革死。让人民群众拾取改革的信心,是他们编织幸福生活图景的重要一环,也是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呼唤。
  
  生老病死,人的必然步骤。人有病,天知否。但在现实生活中,普通老百姓确实怕生病,特别怕大病,因为我们已经病不起。一个感冒,可能就耗几千元,一个手术,对于处在温饱线上的贫困山区的人们来说,可能就要倾家荡产。事实上,是过度医疗这个医院的病根,让老百姓望而生畏。对于国家来说,也严重地阻碍了医保基金的运行,长此以往,国家医保基金将会出现巨大的黑洞,影响我们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力。其实,道理不言自明。回到现实,虽然破除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持续走高,国家有关方面也在大力改革,但一直成效不大。这里既有部门维护利益筑起的堡垒抵抗,也有医疗领域深层次的体制羁绊,因此,这个问题倒成了“坚硬的稀粥”,成了一个社会难题。非常令人鼓舞的是,湘潭市为民众看病难、看病贵进行了有效破题。湘潭市一方面启用医保政策宣讲员,大讲如何避免过度医疗,另外一方面,开展医疗行为的合理性审查,专家们背靠背,没有吃请开路,没有运作压阵,在“清白审查,问心无愧”的状态下完成了任务,因而公正性和权威性俱在。另外,利用审查结果,该处分的处分,该警示的警示,问责从“绣花针”变成了“金箍棒”,显示了赫赫的刚性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攻坚战,要触动利益的奶酪,要突破利益的藩篱,一定有白热化的景观出现。其实,湘潭经验,对我省各行各业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有启示意义的。
  
  第一,一定要把改革纳入治理现代化的宏大构架下进行考量。用治理的角度审视改革,不能用盲动的改革冲撞治理。中国现在已经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路径上。过去,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大部分改革是成功的,但某些改革顶层设计不够,操作草率,只能是叫浅改革,好在我们有试错机制,允许失败,倡导抓紧时机纠错。现在全面深化改革,所有的改革都要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准时间”上去校准,放在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度量衡上去考查。同时,从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理念、治理效率上综合考虑,经过这一道道庄严的“工序”,我们的改革就有了底气,有了成色。湘潭经验,就医疗改革的认识和力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第二,改革要综合作业,抓住核心力量掘进,同时多头发动,多臂助力,打好组合拳。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好宣传宣讲等舆论工作,同时一定要有敢拼的“尖刀连”,敢啃硬骨头,要抓住关键环节突破,取信于民,要敢于问责,不能当“马二先生”。从舆论对湘潭经验的肯定来说,这些方面也是成功的。
  
  第三,看准了的改革要不遗余力施行,要将改革进行到底。要像古人所说的一样,宜未雨绸缪,不临渴掘井。要把握住改革的时度效。目前湘潭破除医疗梗阻方兴未艾,我们期待着改革者一路走好,报给我们一路喜悦的改革成绩单。
  
  看得见的事情的背后,是看不见的变化。相信湘潭人民在这一轮医疗改革中,会理顺很多关系,幸福指数也会节节升高。而这一话题,经过发酵,必然会变成让人民群众拾取改革的信心这一重大的时代主题,这应该是湘潭经验最大的冲击波。
  
  文/龚鹏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龚鹏飞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5/18/368226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