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老工业城市湘潭,在医保基金运转压力倒逼之下,在湖南率先启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先后推出了医保医疗费用专家评审、总额控制结算办法、医保医师管理等医保管理政策,打出了整治过度医疗的系列“组合拳”,初步形成了医、患、保“三方共赢”的格局。(5月17日新华网)
医疗改革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医改事关群众幸福和家庭和谐。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是全面小康的起点和基础,也是群众孜孜以求的梦想。从这个意义而言,医改就是一枚深改试金石。
以问题为导向,释放改革红利。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需要一种敢闯敢试的改革劲头,需要一种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的自觉。“过度医疗”早已成为了社会诟病和医改毒瘤,但群众却爱莫能助。因为不懂,只能任其“摆布”。如果再不及时改革,一年甚比一年的高位运行,最终将拖垮医疗保障,对群众来说就是更大的利益损失。直面问题,聚焦问题,其实就是一种难得的深改精神。
以法治为支撑,导航改革方向。凡属重大改革必须做到于法有据。地方医疗改革不是想改就改,需要制度规定做支撑。湖南湘潭出台多个规范性文件,为医疗改革划出了底线红线,明确了具体规则,较好的起到了法治导向。同时还实施了相应的配套制度,比如随机抽取制度,回避原则等。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改革推进到哪里,法治跟进到哪里,这是一种改革共识。
以人为本,注入改革动力。如何平衡改革中的利益?如何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才是改革的要义和目的。如果只是为了简单“补仓”医保基金,没有顾忌群众实际利益,那么这样的改革就难以持续推进,更不要说取得实效。湖南湘潭成立专家评审库,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医疗患者。专家们反复提醒年轻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细致服务,同时发放《病历评审告知书》及《整改通知书》,要求医院落实到位,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改革就是要有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底色。始终以群众利益为要,以群众关切为准,改革才会动力十足。
全面深化改革,大道理大家都懂。一旦落实到具体的改革上,就难免挂一漏万,或者顾此失彼。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大都是“啃骨头”、“蹚深水”,甚至是“割肉断腕”式的改革。当改革一旦触及到具体利益时,各种阻力与反弹也自然产生。无论难度多大,阻力多大,只要按照顶层设计的框架实施,结合地方实际来推进,始终做到以问题为导向,以法治为支撑,以群众利益为基点,改革就没有翻不过的火焰山,就没有蹚不过的深水区。
文/张扬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张扬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