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洞庭湖,湖乡人民的母亲湖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中秋 编辑:司马清 2015-04-28 14:41:13
时刻新闻
—分享—

  我生长在洞庭湖,喝的是洞庭水,吃的是洞庭粮,穿的是洞庭棉,住的是洞庭芦,对洞庭湖的感恩之怀,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更用不着用华丽的词藻来修饰。
  
  自我懂事起,就知道干旱时,人们从湖中取水灌溉,内涝时将水排入湖中,可谓旱涝保收。别处靠天吃饭,而湖乡农民靠湖吃饭,从不挨饿。
  
  依水而居的湖乡人家都有传统的捕鱼工具,竹鱼罩、鱼叉、撒网子、掰罾子、赶罾子等捕鱼工具。想吃鱼,女人生火,男人下湖,即捕即吃,容易得很。童年时期的我,不太会使用工具,便会和一群小伙伴光着屁股摸鱼,简单得很,扯上一根柳条,半个时辰便可摸上一串鱼,乐呵呵美食一顿。曾记得儿时一位邻居姐姐,邀我去鱼棚拐(小地名)捕虾,约二小时便收获了满满一担腰虾,幸亏这位姐姐力气大,才挑回了家,我这位小弟理所当然也分得了几十斤鲜虾。这位姐姐婚后居住北京,大概她也忘不了家乡捕虾的收获吧!
  
  春天来了,洞庭湖是鱼繁殖的黄金季节,鲤鱼、鲫鱼、鲢鱼、黄鸭叫,特别喜欢在有水草的浅水中产卵,趁鱼儿陶醉在甜蜜之中,人们便会下湖捕捞一些大的散子鱼。
  
  夏天正是洞庭湖的汛期,此时也是农民繁忙辛苦的季节,人们在夜晚会休闲式捕鱼,到堤外掰鱼,几支烟的功夫,鱼便成了餐桌上补充营养的荤菜。夏天的大堤上,总有幸事发生,水鱼、乌龟喜欢在夜晚上堤乘凉,人们捡到它们是常有的事。邻队的一位大哥就捡到一只水鱼,足有十多斤重,童心的好奇,驱使我想试一试它的力气,我站在甲背上,它居然驮着我向前爬行了几步。在当时,这么大的家伙人们会嫌它太大、太老,或许还有太多的缘故吧,邻居嫂子只好背上它,到公社的肉食站(当时唯一收购水产品的单位)去卖,可人家不收购,嫌太大,“老水鱼”当然下了锅。
  
  秋天里湖水退了,正是捕鱼的好时节,只要下湖,就会有收获。刚上初一的那年,我随着大人们下湖捕鱼,中午时分我就有了三十来斤重的收获,但此时我筋疲力尽,便独自停在一条水沟旁边休息,而这条沟正是公社放溜的沟(放溜就是在沟的下水处,打上木桩,用竹席,俗称晒垫,没入水中少许的平台,稍有落差,水退鱼涌,自动溜到晒垫上,再打捞的一种捕鱼方法),只见这条有1公里左右的沟内,全都是黑压压的鱼,真可用重重叠叠来形容,我兴奋不已,奋不顾身的跳入沟中捕了几条草鱼,无奈体力不支,不可多得。后来大人们告诉我,这条沟是湖水的总出水沟,当然也是鱼出湖的必经之道,这个“溜口子”出“猛鱼”时,一天可捞上几万斤鱼,如果人力和运输跟不上,放走一部门鱼是常有的事。
  
  冬天里,湖区的农家都有到洞庭湖砍柴火(芦苇)的习惯,以备冬季取暖和来年的生活用柴。芦苇的用处可大了,建房的墙壁就是用它夹成的,之后,人们再用牛粪,加上一些稻草,糊在上面遮阳挡风,冬暖夏凉,很是环保和原生态。苇杆还会用于搭瓜棚、夹蓠芭等。收获芦苇回家的大人们,不知是喜悦还是为了驱赶长冬的寂寞,都有自制和演奏芦笛的绝技,那声音宛转悠扬,至今萦绕在我脑海中。冬季的夜晚,天空中会有一波又一波,高低起伏的振音和鸣叫声,那是候鸟在寻找归途,呼唤同伴。还是大人们经验足,凭听觉,就可以判断出是野鸭,天鹅、白鹭,还是夜老鸦……
  
  一九八五的初冬,我刚从部队退伍还乡,这个初冬给我留下了太深的记忆。在沅江的漉湖船码头,我等候着阔别已久的恋人,在等候的闲暇,我环顾码头外的洞庭湖面,突见湖水中有一种生物齐头并进,逆流而上。此刻,码头上的人们兴奋地、大声的喊着:“江猪子——江猪子”!而这些“江猪子”似乎听到了人们的呐喊声,跃得更欢,游得更快,出现得更多。事后,我才知道,“江猪子”就是江豚。当时用成千上万、成群结队来形容毫不夸张。这个冬天,看见这么多的江豚,成了我永久的记忆,至今无法忘怀。
  
  今年的“五一”,儿子的同事们要从长沙来沅江,游览南洞庭湖。为了尽地主之谊,我先天到南洞庭旅游公司预定了游船。第二天下午,我们如期踏上了南洞庭湿地之旅。凌云塔历历在目,导游小姐介绍,该塔有二百多年历史,风雨苍桑,依然耸立,不仅为人们导航还见证了洞庭湖的变迁。凌云塔曾有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结伴而行,登上凌云塔,面对浩瀚的洞庭,分别用“笔、墨、纸、砚”合写了“洞庭秋水砚池波,拿过君山当墨磨,宝塔倒悬权作笔,苍天能写几行多”的绝句。蓝天当纸塔当笔,秋水当砚山当墨,既概括了洞庭湖山水秀丽和无限的热爱,更体现出他们的博大心怀。历时二个多小时,游览了“芦苇荡”、“七星湖”、“湿地深处”等景点。游客们流年忘返,意犹未尽。
  
  洞庭湖,湖乡人民的母亲湖,养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湖乡之弟,给我人生中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依恋洞庭湖,更期待洞庭湖的明天更美好。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中秋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4/28/366421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