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长沙召开全省文艺工作座谈会暨调研成果汇报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指出,文艺的繁荣发展和群众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文学艺术的助力鼓劲,全面依法治省需要“以法律人”与“以文化人”相融共促,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文艺发掘和推崇典型,营造和引导氛围。(4月8日《湖南日报》)
这是湖南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凝聚强大精神动力的有力发声。湖南有着非常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有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被誉为“革命的摇篮”。这里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湖南的文艺家们也创作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有优秀文艺作品。
文艺工作者是“灵魂工程师”,理应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行者。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不少影视文艺作品片面追求大众化、娱乐化,一味迎合市场,使得艺术尺度把关不严,使娱乐化走到了低俗化。如电视节目中“擦边球”的案例不断发生,电视节目低俗化是部分人价值观出现偏差的体现。正如徐守盛所说,文艺创作不能舍本逐末,文艺评价不能以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点击量论英雄。
还有部分国人一味追求国外热播剧,夜夜追看韩剧、美剧的青年大有人在,崇拜偶像到了极点。难道中国就没有好的电视吗?或许有人说中国剧不好看,一部剧好看与否,不仅仅在于明星们精制的妆容与华丽的服饰,还在于你从一部作品中有何感悟,能不能思考,有哪些收获。当年,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掀起的美食旋风横扫全国,它之所以成为近年来收视率最高的记录片,源于影片传递出蕴藏在东方美食之中的文化传统,没有型男美女,有的是中华美食的各个侧面,真实的展现了食物如何影响着朴素的中国人生活。该剧受到海内外“粉丝”追捧,文化、传统、灵魂,正是这部好的文艺作品思想的集中体现。
中国人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发掘自己的文化底蕴,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从而影响几代人,是文艺家们迫切需要做的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文艺作品形式更加多元化,内容也更富有创造力,这无疑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了解新媒体传播特点,创作时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近日,一部泰国广告视频在移动端上广泛传播,只因其“Believeingood”的主题,倡导真诚的付出和给予,让看过的观众对人生意义,人生追求及存在的价值产生思索。虽然只是一个带公益性的广告片,但其使人向善,激发正能量的思想正是社会需要的。其传播的正能量不亚于一部传统影视作品。我们也需要这样的作品,需要这样的温情与正能量,点滴汇聚成河,讲好中国故事。
事实上,格调高、有思想、有内涵的文艺作品在中国并不缺乏市场,大部分国人对文化作品都有着更高的追求,优秀的文艺作品必须具有思想性,如何实现“既叫好,又叫座”需要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努力,这也是文艺界的未来走向。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影响是深远的,经得起大众推敲、历史检验,是创作者与观众价值观统一后产生的共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更多文艺精品。
文/袁瑞
来源:红网
作者:袁瑞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