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新姿态新定位新思路迎接高铁时代到来

来源:红网 作者:中共湖南省委政研室 湖南省住建厅 编辑:刘艳秋 2015-03-04 17:06:25
时刻新闻
—分享—

  

    2009年底武广高铁正式运营,2014年12月16日,沪昆高铁湖南段全线开通,标志着湖南进入“高铁时代”。以高铁为代表的新交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时空观念的大变革、空间格局的大调整。为揭示高铁等立体快速交通体系带来的变化,正确应对高铁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完善新常态下湖南空间发展战略,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思考。
  
  以新姿态应对高铁时代带来的新巨变
  
  近几年湖南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尤其是高铁,以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在全国领先发展,必将从对内对外关系、全域空间结构、城镇布局、产业格局、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给湖南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引领湖南发展进入崭新的“高铁时代”。目前,全省除益阳、常德、张家界、湘西之外,其他10个地级市均通高铁,共设站点21个,高铁的空间覆盖率将达到71%,在全省的人口受益率则接近8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覆盖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省近90%。根据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得出的结论,并结合我们实地调研的情况看,高铁对沿线节点城市可能带来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拉近时空距离。高铁将带来“时空压缩效应”,极大地提高城市间的可达性和便利性。在不久的将来,武广、沪昆、湘桂高铁全面通车后,长株潭往北至北京、天津,往东至杭州、上海,往西至成都、昆明,往南至广州、南宁,都能实现5~6小时内通达。在省内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大部分可实现2小时内通达。二是推动城市发展转型。高铁具有“催化效应”,能够促进高端产业向通达性好的城市集聚,促进沿线城镇的产业升级,尤其是对商贸物流、旅游、餐饮、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很大推动作用。高铁加速人员流动和聚集,在特定地区形成“劳动力池”,能够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扩大劳动力择业范围,增加就业稳定性。高铁还具有“创新效应”,使人们面对面交流机会增加,有利创新思想的激发、新知识的扩散,使高铁沿线城市成为高端人才聚集的“洼地”。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作。高铁具有“走廊效应”,能够轻而易举地突破城市边界,促进城际协作和城市群一体化,有利于形成工业走廊,优化产业空间分布。例如武广、沪昆高铁建成之后,郴州与韶关、株洲与萍乡分别合建湘粤、湘赣合作试验区,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也可能带来新的发展不平衡。一些研究表明,高铁对一些中小城市来说是把“双刃剑”,会加速生产要素向大城市集聚,甚至会引起贫困地区资源的更多流失,带来新的更大的贫困。
  
  高铁时代呼啸而来,在全球化、市场化深入推进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将推动全球产业布局的“大洗牌”和我国经济格局的大调整。我们要深入研究高铁等立体快速交通对湖南经济的影响,以主动应对的姿态,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
  
  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谋划湖南的发展。高铁使湖南快速对接世界,成为经济全球化棋盘中的一粒“棋子”。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湖南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息息相关,俨然成为国家战略要地。我们要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把湖南作为一个空间整体来规划,着眼于增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湖南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支撑点。
  
  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100多年前,由于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争取,粤汉铁路经湘入粤,极大提升了湖南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而如今高铁给湖南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其影响将延续到本世纪末,甚至更为久远。高铁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而建成运营后对区域经济的促进和催化作用更是无法估量。据专家分析,新常态下中西部铁路建设或将是国家投资的重点,而这一轮高铁建设浪潮大约将持续20年左右。但是,如果错过了这一轮高铁建设的机遇,或者高铁建成后应对失当,其中也蕴含着不进反退的风险,原本应形成的洼地效应也可能逆转为人才、资源、资本的溢出效应,得不偿失。我们应敏锐地意识到,历史的重任就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要切实对湖南的明天负起责来。
  
  以高铁优势重塑现代空间架构。高铁首先改变的是人们的时空观念,抓住和用好高铁带来的机遇,也应因势利导,以时空观念的革命为先导。我们认为,优化湖南空间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用时间距离重塑现代空间,即以时间距离为标尺,计算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缩小心理距离,引导城市合理布局和分工;以时间距离为界限,筹划全省快速交通体系建设,缩短空间距离,形成对外畅通、对内循环的5小时、2小时、1小时、半小时经济圈;以时间距离为优势,缩短经济距离,引导各类生产要素聚集,提升湖南经济整体竞争力。
  
  找准高铁时代湖南“一带一部”的新定位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了“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这既符合国家战略要求,也切合湖南实际,为湖南空间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常态背景下,以“一带一部”为坐标,推进湘北、湘西、湘中、湘南“四位一体”的湖南空间发展战略,必将引领湖南发展走进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恰逢高铁的助威给力,使“一带一部”的特点更加鲜明、内涵更加丰富、优势更加凸显。
  
  高铁强化了交通优势,湖南已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近年来湖南综合交通网络快速发展,至2013年底,交通运输网络总规模达到25.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84公里,居全国第4;300公里以上时速的高铁1026公里;千吨级以上航道700公里;长沙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中部第1位。其中尤以高铁发展令人瞩目,武广高铁与沪昆高铁呈大十字形交会于长沙,衡柳高铁建成通车,渝厦高铁的黔张常段已开工建设,长株潭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高铁枢纽,湖南5小时高铁经济圈覆盖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域,可以说湖南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高铁凸显了区位优势,湖南要力争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过去湖南长期处于“不东不西”的区位尴尬之中,可以说有区位没优势。而随着高铁的辐射,时空距离、经济距离大为缩短,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腹地向内陆扩张,湖南作为过渡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顿时显现出来。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经济体系和城市体系已经形成,珠三角、长三角已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及金融、贸易重要中心,湖南作为“一带一部”就是要借加入泛珠三角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从而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和城市体系,不断壮大竞争实力,争取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
  
  高铁扩大了开放优势,要把湖南打造成我国中西部地区成长性最好的经济高地。在国家战略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西向战略,“海上丝绸之路”以东南亚国家为首要合作对象,长江经济带处于我国中部,主要着眼于解决“挺起腰身”的问题。放眼全国,湖南这种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省情特征尤为明显,这意味着湖南在东中西互动、南北中合作中大有可为。湖南与沿海发达地区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由于高铁等快速交通走廊的建成,彼此间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如果用好用活新一轮开放发展的机遇,湖南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我国中西部成长性最好、率先崛起的高地。
  
  高铁提升了资源优势,湖南要力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旅游休闲重要目的地。湖南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张家界、凤凰、韶山等旅游胜地都颇具全球吸引力。高铁的开通,使全国几个主要城市群的游客到湖南都可以实现“千里之遥一日还”。例如武广高铁开通后,珠三角到湖南各主要景点的游客年均以10%的速度增长,国外游客通过高铁入湘的人数也非常可观。因此,加大旅游开发和区域旅游合作力度,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等具有国际市场意义的资源优势,是湖南用好“一带一部”红利的又一着好棋。
  
  以新思路谋划湖南空间发展战略的思考和建议
  
  从“一点一线”到“3+5城市群”,从三大区域划分到“四大战略板块”的形成,湖南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符合当时的发展阶段和外部条件,促进了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如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湖南空间发展战略调整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可以说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性关头。以新的思路调整和完善全球化、市场化、新常态下湖南的空间发展战略,势在必行,非常紧迫。
  
  我们的建议是:发挥“一带一部”优势,以高铁为发展主轴,调整优化全省空间布局,推动四大板块联动发展。具体设想是以高铁为轴线,以市州中心城市为节点,构建全省城镇体系“一核、数带、多群”的有机板块结构,形成若干个“一小时经济圈”和特色经济带,开创长株潭城市群、洞庭湖经济区、大湘西、大湘南四位一体、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核”,就是做大长株潭这个核心。长沙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在竞争力和影响力上与武汉比肩,必须不失时机、毫不迟疑推进长株潭同城化,沿着“规划一体—经济融城—体制合一”的路径推进,努力建成人口过千万的特大城市——大长沙市,使之成为全省经济的核心增长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区域性特大都市区。
  
  “数带”,就是以高铁为轴线,形成数个经济带。要注重发挥高铁带来的走廊效应和容易突破城市边界的特性,推动全省沿高铁带发展、城市沿高铁带集聚。全省现已形成呈大十字型交叉的两轴:一是武广高铁沿线岳阳—长株潭—衡阳—郴州组成的南北轴,这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带,也是全省发展的主轴,定位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工业走廊、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带。二是沪昆高铁沿线怀化—邵阳—娄底—长株潭组成的东西轴,这是长江南岸的骨干大通道,将来的定位可以是机械制造、能源和新材料、食品加工及湘中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经济带。在两条发展轴的框架上,未来可规划用高铁或城际铁路连通,再构建若干条特色经济带,例如沿长沙—益阳—常德—张家界线,打造沿路沿湖沿边的“三沿”开放经济带;沿张家界—吉首—怀化线,打造大湘西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经济带;沿桂林—永州—郴州—赣州线,打造南向开放经济带,等等。
  
  “多群”,就是在高铁沿线布点,培育若干个区域性城市群。比如,常德、益阳、岳阳可以组团发展,建设洞庭湖城市群;衡阳、郴州、永州组团发展,建设大湘南城市群。此外,以市州中心城市为次核,因地制宜发展多个区域性城市群,如岳阳长江新区城市群、益沅桃城市群、津澧新城、怀化鹤中芷城市群、邵阳东部城市群、娄涟双城市群、衡阳西南云大城市群、郴州大十字城市群、永州潇湘城市群等。
  
  围绕制定实施“一核数带多群”的空间发展战略,在工作层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推动时空观念的革命。要引导全省上下充分认识高铁带来的深刻变局和巨大机遇,打破原有固化的空间距离观念、板块分割观念、行政区划观念,增强经济一体化、全省一盘棋意识,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中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以全新的视角、思路谋划全省和地方的发展。
  
  组织编制全省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由有关部门牵头,邀请国际国内一流的城市规划专业机构参与,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组织编制全省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作为全省的基础性、战略性、约束性规划。
  
  开展重大专项课题研究。空间发展战略涉及面广、创新性强,一旦总体框架、基本思路确定了,就要组织专门班子开展深入研究。可列出若干专项课题,如国家战略及“一带一部”的定位,高铁对城市的深刻影响,区域产业布局及分工协作,长株潭同城化,区域性城市群建设,发展平台经济等,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进行集中攻关。
  
  坚持交通先行,尽快实现高铁的市州中心城市全覆盖。用新思路谋划湖南的空间发展战略,是建立在高铁普及这一预设条件之上的。目前湖南还有益阳、常德、张家界、吉首四个市州中心城市不通高铁,在湘西北没有形成高铁网。随着黔张常快速铁路获批开建,与之对接的长益常线的高铁或城际铁路建设显得尤为紧迫。特别是张家界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如果与长沙之间实现高铁或快速铁路连通,则可将长沙作为游客集散转运中心,有效整合全省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因此我们建议对事关全省空间战略整体框架的控制性工程,如长益常、张吉怀、永郴线的高铁或城际铁路项目,要争取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笼子,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各区域性城市群内部的城际高速公路、快速通道也要加快建设,不断完善全省立体快速交通体系。
  
  (《新湘评论》2015年第05期)

来源:红网

作者:中共湖南省委政研室 湖南省住建厅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3/04/361504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