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在革命实践中经历了萌生、形成和成熟的发展过程。党的四大确立的群众观,为党形成群众路线作了思想铺垫,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形成的历史起点,更是铸造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历史源头之一。深刻把握党的四大确立的群众观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和掌握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实质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四大将建成群众党的理念付诸实践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时代动荡和社会变迁的进程中应运而生。从党的一大到党的四大,党的宗旨、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革命策略逐渐丰富完善,推动着党的成长。
中国共产党是以一批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为主体建立的政党组织,他们不满社会现状,自觉挑起改造中国的历史担当。客观来说,虽然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但他们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书院气息,习惯于书斋研究,对群众工作还很生疏。很快,中国共产党人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1922年召开的党的二大上达成共识,认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并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群众党”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必须摆脱狭小团体局限,面对群众、走向群众。
党的四大宣言和议决案 新华社发
然而,党的二大只是提出建立群众党的思想,并没有明确从哪里入手、通过何种路径去建立群众党。在党的三大之后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力求把国民党改造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政党,把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的希望和期待寄予国民党,偏离了党的建设的正确方向,致使工作走了弯路。基于这样的经验教训,党的四大确立了正确的群众观,使党的二大提出的“群众党”有了明确指向。
党的四大确立的群众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揭示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最受压迫而最有集合力的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革命才能够得到胜利”;第二,认识到“在推翻外国帝国主义的斗争中,须依靠无产阶级及农民等一切劳动群众之努力”“若要民族革命运动得到较彻底的胜利,固然需要最革命的无产阶级站在领导地位,同时这领导阶级也要能够抓住被压迫的各社会阶级的力量”;第三,指出建立工人阶级组织是党深入群众的重要工作任务,“对于各种产业工人尤其要力求其完全组织在我们共产党指导之下,成为纯阶级性的独立组织,并且要尽力发展我们自己党的组织,力求深入群众”“工人群众中没有我们的组织做主干,我们决不能和群众结合深切的关系”;第四,强调“我们务必在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民族革命时代努力获得最大多数农民为工人阶级之革命的同盟”。此外,还提出了注重群众“自身的具体的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等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这些思想表明,党的四大确立的群众观已经初具丰富内容。
党的四大的群众观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党的四大形成的群众观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现实表达。党的四大确立的群众观,其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承认是人民群众还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分歧。建党初期,一些领导人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时已经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陈独秀曾指出,近代中国历次社会变革总是局限于少数英雄人物,群众只是充当“隔岸观火”的看客角色,因此不能获得成功。1922年蔡和森发表论文指出:“自来一班与群众隔离的政治家或政论家他们简直不知道或者不承认有群众的势力”,所以“革命数十年每每失败,一次又踏一次的故辙”“不知真正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而革命,群众未有不感发兴起的”。因此,党的四大确立党的群众观,正是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逻辑演绎和现实表达。
党的四大确立的群众观思想是深入中国革命实践的必然结果。在党的四大召开前的两年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统一战线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思考,解决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以及确立群众观,都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实践有关。从确立群众观的角度看,一方面,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为党广泛接触群众和开展群众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共产党人积极推动和参与下,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后,中央和地方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等相应工作机构,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实践中的焦点问题凸显了确立群众观的重要性。当时,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不是共产党要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而是要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党究竟要领导什么和领导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掌握革命领导权,是希望以争取更广大群众来保证党对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领导。由此而言,党的四大确立的群众观,具有革命实践基础。
党的四大确立的群众观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有了群众观点,就使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走上不同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带来了不同的革命景观和革命前景。毛泽东曾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其中最亮点是广大人民群众融入革命浪潮,积极投身社会革命。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党的四大后掀起的轰轰烈烈革命运动,在历史上以事实再一次证明:离开人民群众,党的事业将一事无成。
党的四大的群众观思想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开展群众工作是党的基本任务,也是党历史实践的根本内容。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正式把群众路线确立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群众路线在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党历史实践的根本内容。
坚持正确的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党的四大确立的群众观具有革命战争时期的鲜明特点,其主要内容是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将党的奋斗目标与群众参与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虽然党的四大确立的群众观思想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与党执政后坚持群众路线有着不同内容和要求,但从紧密联系群众的革命传统角度上看,党的四大确立的群众观与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历史连贯性。党的四大确立的群众观,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因此,群众观是党的革命传统生成、培育和发扬之根,也是党的群众路线逐渐丰富、成熟并不断延伸发展之源。
时代变化和历史变迁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政治本色,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曾把紧密联系群众提炼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把是否坚持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之一。可以说,群众观思想是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政治本色。党的四大确立的群众观思想,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正确认识共产党人革命传统和政治本色,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掘、发扬共产党人优秀品质和坚毅品格的历史资料。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齐卫平
编辑:司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