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启动湘江保护和治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以来,湖南上下卯足劲、加油干,取得了许多来之不易的成绩。2015年是湖南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在开年第一次会议上,湖南省长杜家毫就特别强调,要保持定力、精准发力,以强有力的举措、最严格的制度,确保行动计划圆满成功。
不容否定,湘江治理是一项性质很特殊的工作,一方面,难度大、压力大,有时候还看不到成效,属于典型的“费力不一定讨好”“投入不一定加分”的工作;另一方面,对老百姓、对子孙后代来说,又是一项不得不搞、事关千秋的工作。因此,下决心将湘江治理列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并实施严格的“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我们看到的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执政哲学和务实本色,真正将一时得失置之度外、将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实心实意的情怀,完成好老百姓最关心、最关切的事情。
而最令人感怀的是,这份实心实意没有停留在口头上,更没有仅仅写在纸面上,而是以上下同心的“实干”换来治理的点滴进步。从宏观层面说,无论是出台全国首个区域性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还是实施湘江治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在付诸的诚意、治理的思路、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在全国来说都称得上是首屈一指、敢于亮剑的。从具体层面来说,无论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关停湘江沿线数百家企业,还是持续投入数百亿元用于水质和环境治理,都是实打实的“硬措施”,假以时日,湘江必然会焕发“东方莱茵河”的清亮秀美。从执行层面看,无论是“一把手工程”,还是实行“一票否决”、“重大环保项目一支笔审批”、“环保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等等,在政策设计、实际效果、推进力度等方面都是体现了务实务本的风格。
正因为有实心实意的态度,有务实过硬的举措,湘江治理确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有几个数据值得看看:2014年湘江干支流42个省控断面中,汞、铅、砷、六价铬、镉的年均浓度均符合I类标准限值要求,其中镉和铅平均浓度比上年分别下降33.9%和30.5%,氨氮、总磷的年均浓度均优于II类标准限值。治理的成效与否,水质的改善与否,来不得半点虚假,有指标在那里,有群众的眼睛在那里,一比一看就知道。
湘江治理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慢不得,也急不得,必需要实实在在、一步一步地干。“不求毕其功于一役,但求干一件成一件”,有这种心态和境界,一代一代人真正念好“实字诀”,不久的将来,湘江“漫江碧透”就不再仅是“诗意”之所在。
文/兰湘平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兰湘平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