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之后,从严治吏,反腐倡廉紧锣密鼓,“老虎”、“苍蝇”一起打,一系列治贪反腐大案相继公布,一批高官“老虎”纷纷落马。然而,在人们交口赞好的同时,对如何整治农村中的腐败“苍蝇”,似乎不太引人入目。“村官”小如芝麻,又不是国家公务员,但他们长期生活在群众之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并非一般。它事关老百姓能否公平分享改革红利,更事关社会稳定。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既是农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的时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不进行规范整治,老鼠亦可吞天。广东三联村原村官刘某有句名言广为流传:“在三联,我就是皇帝。”从广州冼村原党支部部书记卢某带家人“潜逃”海外定居,到丰陆村民悬赏百万元征清官来扳倒腐败村官,从佛山禅城村委会主任挪用公款2170万,到汕头潮南村党支部书记占地200亩建豪华墓地……有关村官腐败的新闻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据《半月谈》披露:2008年全国有1739名村党支部书记、1111名村主任成为涉农职务犯罪嫌疑人。
权力不论大小,其本质就是挣脱束缚,千方百计地躲避控制,就是要说了算。它无孔不入,就像资本的本质攫取超额利润,企业的本质是垄断一样。从落马的村官案例分析,城市郊区村、城中村发案率高、数量大,偏远地区村较少和小,但性质严重。其用权谋私的手段,一是公开地索、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吃回扣,在城市征地拆迁中成了地头蛇、土霸王。二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骗取国家“三农”经费和救灾、救济资金及物质。三是独断专行,一手遮天,贪污、挪用公款或侵占集体财产,有的甚至上下勾结,形成利益集团。这些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伤害了群众利益,损害了国家财产、紧张了党群、干群关系。
编织村级防腐网,要理顺权属关系,强化制度意识,落实监督范围,重在预防教育。
一、让权力还民
一九八七年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民主选举方面,“村官”是由村民自己来选,干得不好,村民有权罢免。但有些地方并不是这样,如在换届选举中借村民住居分散,农活繁忙,派人背着票箱挨家挨户去“收选票”。村民的选举权成了“一包烟”或“一顿饭”,助长了家族势力和“买官”的歪风邪气。这种侵权行为如不加以制止,村民民主选举权就无从谈起。民主决策,本应是村民以主人翁身份直接参与决策,管理本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项事务。但许多地方往往是“村干部说了算,村民靠边站”,村民自治变成了少数几个人“自治”。民主管理,本就是主人与公仆经过反复讨论,通过决议并形成制度,但往往被少数人划了圈子、定了调子,一些鸡毛蒜皮的东西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成了形式主义摆设和遮羞布。加强和发展村委会民主管理,必须注意几个倾向性问题:一是防止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先入为主,划好圈子让村民往里钻,愚弄百姓;二是防止以民主为由搞极端民主化,把所有的事都拿到村民会议讨论;三是防止以维护村民利益为由,滥用职权,无法无天;四是防止村委会以岗位责任制为由,搞一手遮天;五是防止以安定团结为由,欺善怕恶的“好人主义”。民主监督,关键是让政策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村民只有看得见、摸得到,才有监督的话语权。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推行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委会定期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等。村务公开包括:村级财务公开、村民自治事务公开、村级政务公开等。村务公开通常是设立公开栏,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民主听证会。村务公开要有时间表,力求时效。民主评议村委会工作报告,就是由村民当主人、当裁判,面对面进行评价、咨询、问政,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村民有权依法对其违法、渎职等行为提出检举、申诉和控告,促使其依法办事、照章办事、公道办事和勤俭办事。
二、让制度带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按照村民自治章程和“四民主”的要求所建立、所形成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约束干部正确履职的“导航仪”,是维护村民合法正当利益的“警报器”。给权力戴上紧箍咒、扣上责任环。谁“为官乱作为”,将责任一追到底,促使其躬耕不辍地种好“责任田”。村党支部在这方面一定要有所作为,利用“三会一课”的机会,在加强制度约束上下功夫,切实用制度把干部管起来。要在坚持问题导向上下力气,每次会议围绕实质性内容,抓住一两个倾向性问题会诊,真正让每个干部在会上红红脸、出出汗,让违章者受罚、受追究。乡镇党委、政府下村指导工作,要把对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作为重点,对制度不完善的要督促其尽快补和完善,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或错位的要责成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直到让村民满意为止。
三、让监管接链
农村点多、面广、线长,家庭承包制取代集体生产经营以后,村民整天忙于自己的生产、生活事务,加之大批有文化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或转行经商,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每年大批量“三农”资金、救济、救灾资金及物资等,最容易为权力所谋算。而村民的民主监督难免出现真空地带和死角区域。对此,村民的民主监督必须向乡镇行政监管延伸,形成无缝对接,环环相扣的监督责任链。乡镇党委、政府对上级的政策和下拨的资金、物资进行有效监管,不仅不会影响村民自治,反而是对村民自治的保护。要严把“三农”项目审批,严格资金、物资公平分配,并对其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管,对群众反映出的问题要及时调查、核实和反馈,竭力维护群众利益,确保村民自治制度有序、稳定、健康发展。要加大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辟多种渠道,让党的惠农、富民政策深入人心。要确保党委主体责任落地生根,健全主体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主体责任体系,明晰党委班子的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只有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才能保证主体责任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一旦出现问题,就要严格责任追究,实行“一案双查”,做到“真兑现”、“硬挂钩”。
四、让警钟长鸣
遏制村级权力滥施,铲除腐败毒瘤相比上层建筑领域简单、容易许多,关键是做好预防和教育。
农村泥腿子干部文化偏低,理论素质不高,党性修养不是很多。磨刀不误砍柴工,要采取定期轮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他们普遍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灌输,要突出《党章》的学习、辅导,增强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照镜子,谈体会、找差距、谈打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利用活教材、活典型进行警示教育。请纪检、监察、执法部门的专家讲形势、讲案例,带他们到就近的监狱走走看看,感受那种环境和气氛和滋味。面对未来,乡镇领导要经常讲讲历史,要提醒大家:“赶考”在继续,“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传家宝”要接力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文/丁尧(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丁尧
编辑:宋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