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郴州市纪委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干事就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等错误认识,出台了《领导干部“为官不为”五个一律问责实施细则》,对“为官不为”行为进行严肃整治。《实施细则》出台至今,已严肃查办了一批典型案件,有57名干部受到问责处理。(12月18日 《湖南日报》)
俗话说得好,“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反过来,如果一门心思想着平平安安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占“职”不担“责”,领“薪”不用“心”,形如“政坛摆设”,状若“公堂木偶”,不仅个人蹉跎岁月、一事无成,更会把政策悬在空中,把问题拖大,到头来误了事业,伤了民心,损害形象,同样令老百姓失望、诟病。
而今,郴州市委着手从完善用人机制入手,出台“五个一律问责”,对“怕”字当头、“庸”态百出、“混”相突出、“私”欲作怪,不作为、慢作为、不敢为等“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症高调说“不”,让四平八稳的干部“稳”不住,让安于现状的干部坐不“安”……如此导向鲜明的问责,令人耳目一新、击掌叫好。
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必须在干部队伍中产生这样一个心理预期——干部不只是贪污受贿才会受到惩处,在现有岗位上长期“不在状态”,执行党纪政令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守摊子、混日子、跑门子、乱班子、结圈子,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推诿拖拉等,同样要受到严厉问责。
现今不少干部都感到“责任愈来愈大,权力愈来愈小”,感叹“官越来越难当了”。这样的“感叹”愈多,说明责任与权力愈加对称。我们的制度设计和考核机制,就是要强化干部的责任担当,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能干事的人以舞台,干成事的人以荣誉,不干事的人丢位子,让“太平官”、“老好人”感到危机。
这其中,尤要注重铲除滋生“为官不为”的土壤,建立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无缝责任链条,同时优化竞争、监督等长效机制,完善选拔制度以及劝勉制度。让过往那些“吃得开”、“玩得转”、“叫得响”的“太平官”们感到,如果滥用权力,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也会喝下自酿的“苦酒”,丢官弃帽。
当为官者常有“如座针毡”之感,当问责“为官不为”者不再是镜花水月、纸上谈兵,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和工作状态的涣然一新,还有责任感的增强,服务意识的提高,执行力的提升。因而,在击掌叫好的同时,也期待郴州的“五个一律问责”在运作过程中日臻完善,由“样本”变为“范本”,推而广之。
文/高福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