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周清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瓶颈与对策

来源:红网 作者:周清明 编辑:刘艳秋 2014-11-25 10:35:38
时刻新闻
—分享—

  

    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就是五句话: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有一句很简单的话,非常精辟,就是“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国的粮食安全总目标和战略可以这么来表述:立足国内,保证粮食基本供给,适度的利用国际市场,保持粮食供给基本平衡。
  
  一、我国粮食生产现状
  
  我国现在粮食生产究竟是个什么状况?我们可以自豪的讲,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世界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应该是非常不错的。我们2011年、2012年调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利用暑假期间,对湖南、辽宁、重庆、广西四个省15个产粮大县进行了全方面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目前粮食单产水平比较高。早稻每亩700斤以上,晚稻每亩800斤以上。第二,粮农从政府获得的直接补贴在提高。第三,大部分农民对种粮缺乏积极性。调查发现,对种粮有积极性的农户只占33.1%,没有积极性的占66.85%,大概三分之二。有人问,没有积极性,为什么现在还在种?有一个主要的内在的因素,90.8%的人种粮都是为了自己吃,并不是变成商品去卖钱来养家糊口,是自己吃,都是自给自足,不是商品,只是自己的口粮。调查中,农民愿意外出打工的人接近80%,愿意在家种粮的只有20%左右。第四,中央扶持政策落实得不太理想。调查了解到,中央的惠农政策到位的占34.73%,部分到位和没有完全到位的占65.2%。第五,政府收购粮食工作比较薄弱。政府坐在那里等,你愿意送过去就送过去,送过去还拿不到现金,粮贩很聪明,骑着车子带着现票子,一家一户去收,对此,农民积极性很高,因为可以当场兑现,可以省掉运输费和劳动力。第六,粮农整体素质偏低。农业副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种田的基本上都是文化偏低的,按照另外一个表述,种田的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这是我们调查的六个结论。
  
  二、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瓶颈及原因分析
  
  粮食安全问题瓶颈究竟在哪里?主要是两个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一是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没调动,二是各级地方政府种粮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由于这两个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所以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农民为什么没有种粮积极性?种粮的比较效益低,种粮不比种其他的经济作物,种西瓜、辣椒、黄瓜,效益都是种粮的几倍,再一个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涨得过快,种子、农药化肥等等,价格比粮食价格涨得快得多。种粮不如外出打工,现在统计到外面打工的农民工有2.7亿左右,一般来讲一个农民工在外面打工比种粮效益高三倍。农民做什么都比种粮食强,种什么比种粮食强,所以种粮食是最不赚钱的,最辛苦的事情。第二个原因是惠农政策没有完全到位,有很多该拿的补助没拿到,还有些该享受的政策没享受到。第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还有很多地方都是靠天种田,不能做到旱涝保收。
  
  各级政府为什么没有抓粮食生产积极性?以前农业多少有点税收,取消农业税以后,对财力没有一点好处,宣传动员老百姓种粮食的话,还要花成本。另外,长期以来我国这些种粮的大县大省都是把种粮作为政治任务完成,不是按照经济规律来分配任务。
  
  三、加强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基础在农民,重点在大县。
  
  1.尽快按市场经济规律、科学合理的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的收购价,今年跟去年比,中稻和晚稻加了3元,双季晚稻加了5元,这个相当于没有加,每年的物价上涨指数还不止3—5元,加几块钱后抵掉物价上涨指数,应该是降低了,表面上绝对数是涨了几块,实际上是略有降低。这个粮食价格怎么定来的?是政府一口价,没有商量的余地。为什么定这个价?工业产品价格怎么来的?按照科学合理的测算,应该是生产一个产品成本是多少,再加合理的利润。粮食价格不是这么定的,不是按照生产粮食要多少种子多少农药化肥,还有水、人工等来计算的。调查了解到,在农村要请一个劳动力,特别是到田里做事至少每天100元以上,还要供两餐饭和一包烟。现在计算的劳动力成本是38元一天,这是多少年前劳动力成本的价格。如果按100元一天的劳动力成本,种一亩田种一季,7个劳动力要1400元,每亩600元的收益如果算上劳动力成本要亏800元。所以,要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得把这个价格问题解决了,合理测算市场价,究竟要多少成本,把劳动力成本算进去,再保证合理的利润。我测算的是要200元一担,才是真正的接近合理的价格。
  
  2.控制农资价格。制定农资产品的最高限价,保证粮食生产成本不增加;给予农资生产企业以政策支持,包括原材料供应保障、生产补贴、技术支持等;加强农资价格监管,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惩坑农害农行为。
  
  3.建立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要调动政府的积极性。省、市、县、乡、村种粮食种得多的,应该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给予资助,一般来说,哪个省种粮食种得多,哪个省的经济是最落后的。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不建立,政府的永远是将种粮食当做政治任务完成,不是按经济规律来办事。
  
  4.加大对农户的补贴力度。陈锡文主任提到,由于国家对WTO的承诺,农业补贴不能超过8.5%,有钱也补不出来,现在只能补1000多个亿,但把价格提上去就不存在补贴的问题了。怎么样来反思这个问题,不能让种粮的农民吃亏,不能因为受到某些限制,该拿出来补助的不补助,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5.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严格执行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流转的三个“不得”政策,不得改变土地的所有权,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不得损害承包方的利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土地流转服务的管理,要明确流转主体是农民而不是干部,机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前提是依法自愿有偿,形式可以多样(转包、出租、入股等),时间可长可短。
  
  6.惠农政策的到位与落实。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充分了解惠农政策,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不折不扣地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感受到种粮的实惠;加大督查力度,对于政策落实不力的单位或个人可给予严厉的查处。
  
  7.加大对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沿海的省份经济比较发达,对大学生涉农的专业,浙江省12个涉农专业全部免费,湖南做不到,提出过,但没钱。要有很多具体的政策来鼓励大家学农,包括鼓励农业科研,政府对袁院士的超级稻很重视。但是农业不光是袁院士的,还有很多搞水稻育种的,还有很多教学科研单位涉农的,政府都要支持。
  
  8.大力推进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要守住耕地的18亿亩红线,种粮要守住16亿亩的红线,到2020年要新建8亿亩高标准的农田,坚决遏制“双改单”现象,大力推广超级稻和优良品种。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农民外出打工,本来可以种两季的改为种一季,这没有违背国家政策,自己吃粮问题也解决了,但现在要改成种两季的难度很大,政府不出台政策农民不会回头,他不违背政策,田也没有荒,粮食安全关老百姓个人什么事?如果湖南能解决这个问题,粮食产量还可以提高20%、30%。湖南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承担了23亿公斤的增产任务,其中稻谷是41亿斤,玉米5亿斤,总共46亿斤,在全国各省市任务中排第七。
  
  9.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水利设施维修好,改造好,建设好,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建立现代粮食物流的信息化流通体系。
  
  10.恢复和健全各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要尽快形成多元化服务。五个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现在很多没有归队,据统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大概三分之一的人在搞农业技术服务,三分之一的人出去打工了,还有三分之一通过经销农业生产资料的来养家糊口。地方政府只能保证三分之一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待遇和运行经费。农业技术推广属于公益性服务,国家要保证编制、经费。
  
  11.大力发展种粮方面的农村产业化组织。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农村产业化组织,都要向种粮方面集中,推进种粮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完善利益联动机制,让农民更多获利。在流通领域,要结合“万村千乡工程”,加快建立完善农资流通体系,着力减少流通环节,实行差率管理。
  
  文/周清明
  
  (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本文根据作者在第二届隆平论坛上的学术报告的录音整理而成。)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周清明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11/25/353069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