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县跨入前十强的“关键词”解读

来源:红网 作者:孙玉飞 编辑:程赛 2014-11-04 15:10:13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1日一早,2014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新鲜出炉:长沙县成功杀出重围,排名全国第九,首次进入“全国十强县”之列。以长沙县为龙头,长沙县域经济“三杰”,共同构成新的中部县域经济制高点。(11月3日 《湖南日报》)
  
  长沙县县域经济连续七年剑指中部峰顶,今年又成为唯一进入前十强的中西部县域,这个曾经偏居长沙东北角、交通不便的小县城,是如何成就这样的发展奇迹的?梳理长沙县的发展,以下关键词引人注目。
  
  项目建设:1%土地创造90%工业产值
  
  “项目建设是统揽全局的工作,有项目才有发展,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项目建设成就县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这是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对项目建设的定义,也是长沙县上下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共识。“引项目,促项目,抓项目”,经过长沙县20年持之以恒地努力,赢得如今的大好局面:“工程机械之都”和“中国汽车产业集群新板块”为代表的数个产业群,仅以上海大众长沙基地项目而言,全部达产后,就相当于再造一个长沙经开区,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核心动力。尤为重要的是,长沙县的项目建设,是在“南工北农”的总体布局中,用1%的土地创造出90%的工业产值,是集约、高效的发展模式,为县域经济的两型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发展蓄积了动力。
  
  转型升级:多点支撑破解新常态
  
  曾经沸沸扬扬的“三一”总部搬迁,一度被认为会给长沙县经济带来“重创”,然而两年过去,长沙县不仅没受到三一出走的影响,更一跃挺进全国十强,原因何在?就是因为长沙县调结构转方式,已经率先实现了转型升级,“多业并重、重点带动、多点支撑”成为长沙县的发展新格局。一方面有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经成为继工程机械产业后的第二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一方面长沙县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大众创业的氛围正在形成;此外,“南工北农”可持续发展战略支撑着休闲观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业发展日新月异,随着进一步的转型升级,必将释放更多的发展动力。
  
  普惠民生:“三个共同”成就幸福星沙
  
  “新增财力80%用于改善民生。”这是长沙县委县政府对人民的承诺,也是具化为惠民的群众路线实践。做好发展的蛋糕,更要分好发展的蛋糕,首当其冲的就是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让民间消费投资源头“有活水”,长沙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这两项数据,在此次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前十强中均位居榜首,体现了长沙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二次发展的潜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荣,在长沙县“南工北农”总体布局下更具有现实意义,长沙县城乡统筹战略的稳步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越来越小。优秀的现代社会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供给是考量一个地方政府的重要标准,长沙县坚持软、硬两手抓,创新社会管理的举措务实有效,针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公共服务的建设扎实有力,仅今年上半年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达到38.0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
  
  项目引领,转型促动,民生同频,通过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追寻到长沙县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结构调整、民生共惠的脉络,从而奏响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赞歌”。‍
  
  文/孙玉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孙玉飞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11/04/351148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