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教师的出路在何方?

来源:红网 作者:梅盛龙 编辑:程赛 2014-09-28 15:25:14
时刻新闻
—分享—

  观照当今教育界,在物欲横流、浮躁不堪的社会风气强烈的冲击之下,显得人人可危……当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操守越来越严厉,对教师的师德提出种种质疑的时候,谁又想到个教师也是人不是神,也有七情六欲,也要柴米油盐。许多的乡村教师甚至喊出了——“我们不要荣誉,我们要实惠”的呼声。教师是弱势群体,乡村老师更是属于弱势中的弱势,其中的心理压力更苦不堪言,而面对现实社会与理想的落差太大。
  
  造成乡村教师“前途迷茫”的原因或许有很多,社会的公利性倾向是其一。中国社会是拼钱、拼爹、拼背景的社会,有钱就是爷,有权就是亲爹,无钱无权则低下,处处碰壁。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教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无论政府如何的高调,帽子带得如何的高,但是经济收入就已决定了其在当今社会中被鄙视的现实。而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之间的待遇也有天壤之别。
  
  城市中,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对就业的问题敏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融入社会有关键性作用。于是出现了给老师送礼、请宴,参加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希望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城市里作为一个教师,也有灰色收入,是一个体面的职业。大到各级官员,小到小摊小贩见到孩子的老师都很恭敬。城市教师的社会地位有望提升。而在农村,经济条件落后,大部分农民为了改变家里的经济条件,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居多,再加上文化素养偏低,根本无法兼顾孩子的学习。于是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占了大部分。而农村的爷爷奶奶对于社会没有真正的了解,他们对孩子只关心生活,对于孩子的学习仅限于学习的情况,甚至对于老师的严格要求感到反感与老师发生冲突的很多。老师在这类人群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其二,国家教育投资方面造成城乡不均衡。尽管国家教育投资逐年增大,但国家大量的教育投资在硬件,而很多硬件设施基本是摆设,不是不想用而是用不上、不敢用。并且资源分配存在某些问题,国家的教育资源更多的是倾向于城市,许多的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不安心工作,早就另谋求出路了。很多的人花钱托人考试,调进城。而留下的教师则是对教学的怠慢,心理落差因此形成。于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择校费以及家长对子女培养的诸多因素,让农村学校的生源从质量到数量急剧下降,农村生源较差,这样一来农村留下来老师在教学上很难做出显著成绩,很难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阶层赢得名声和赞誉。大多数教师选择放任自流,只求心安理得。
  
  另外,房贷、就医、子女就学也是造成乡村教师“前途迷茫”的原因。虽然今年有关规定农民子女进城就读免除择校费,享受与其他城市儿童一样的权利,但绝大部分城市学校做法是这样的,不收取择校费但你得自愿交上上万元的建校费或者其他莫须有的款项。如没有钱,则曰“学生已满”而止步。而上级政府官员的子女或者亲戚则可写批条,而农村教师有几个能有官员的亲戚呢?如果有早就进城了,还会在农村吗?为了要让孩子有好的就学环境,不得不买高价商品房,接受10-20年的贷款,让只有一两千元工资而又无额外收入的农村教师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不小心得病了,那只得找遍亲戚,四处借钱。如今农村学校招不到老师,特别是很少有男老师,原因就是找不到老婆、养不起家、买不起房,生不起小孩,养不起父母,生不起病,终日忧心忡忡,如何还能安心教书?
  
  农村教师的出路在何方?我认为让农村教师得实惠,真正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让人觉得有奔头;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公平,不分农村与城市户口都能就近入学;学校事务、财务公平、公开、公正,让教师了解学校现状与发展规划;地区教育政策公开,提高公信力。如此这般,才能让农村教师不再对前途迷茫!
  
  文/梅盛龙(作者系湖南郴州桂阳县四里中学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梅盛龙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09/28/348016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