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厅厅长,对我国现阶段教育现状进行全景式的审视和论述本属于自己职责所在,按理说也不值得对此进行过多点赞,但其中关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观点特别引入注目,如果我们能够像王柯敏厅长那样,持续深入的关注中国教育,能够结合实际开出改革良方,这不仅有益于中国教育改革,也有益于中国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和国家民族的福祉。
细细研读这篇极具理论和实践性的论述文章,其间蕴藏着的多重启思逐渐清晰明朗。
治理观念启人心智。教育问题既是国家战略,也是民生工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对教育有不同的解读和认识,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都达成了共识。处在改革的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教育何去何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改革是必须的,但如何改?向哪个方向改?必须要有一个明确导向。王柯敏厅长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这个政治高度提出了一个“教育治理现代化”观点,应该说这是一种理论创新,现代化并不新奇,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治理却是问题的关键,也是理论创新的着力点。
从现状看,我国目前的教育大抵停留在管理层次,从计划经济时代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形势倒逼着教育从理念到方式的全面改革,事实上,中国的教育一直在不断探索前进中,但是选择管理和还是治理?这是一个思路问题,也是一个理念问题。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角度来探索中国现代教育,让我们的多年以来令人困扰的教育改革理念变得豁然开朗,从这个角度看,教育治理现代化观点其实就是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论结果。
治理路径启思方向。中国教育现代化何去何从?必须首先着力于教育治理,必须厘清治理路径。要探索去路,就必须弄清来路。王柯敏厅长在文章中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解读。一是教育的作用,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文明建设中,教育依然发挥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只有站在这样的认识高度,我们才能明其责、尽其力、成其效,做到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效能稳固。这种宏观的视角给我们认识教育提供了现实参照。二是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着力于培养什么人,依靠谁来培养。把握住了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和本质问题,这种紧贴与时代脉搏的研究方式值得肯定。因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问题唯有要着眼于时代问题,才能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治理改革启思未来。教育治理现代化,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和敲敲打打,而是综合施治,综合施策,一方面要着手对现有教育体制和系统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导向性的治理,比如教育功利化问题,教育方式方法问题;一方面要着手制定长远的教育N年规划,要把先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并全面开启探索性改革实践,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密切结合,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提供好人才孵化器和动力发动机。既然是治理唱主角,那么要从市场和政府的角度进行有效分工,各司其责,各守其道,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两个积极性和能动性作用。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因此我们在理解和认识教育治理现代化时,要多一份大局思维和战略眼光。教育大计,百年为本。无论是对于国家来说,还是对于个人来说,我们关注教育,既是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未来,也是关注我们自己的现实和未来。从这个角度而言,王柯敏厅长关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解读具有拨云见日的导向作用。
文/张继
来源:红网
作者:张继
编辑:王小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