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徐晨光、肖万春、瞿理铜、唐琼畅 编辑:夏熊飞 2014-04-21 15:42:56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已完成了从“一化三基”向“四化两型”的战略提升,迈入“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发展新阶段,“四个湖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湖南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好中国梦的湖南篇章----加快推进“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成为湖南新的伟大目标,上下一心,实干创新,用富民强省托起“湖南梦”,成为湖南人民的共同声音和时代担当。
  
  “三个梦”是目标追求
  
  “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是“中国梦”在湖南的具体化,是科学发展在湖南的新概括。加快实现“三个梦”,是富民强省的新要求、绿色崛起的新动力,更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三湘儿女的目标追求。
  
  湖南“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是真实的目标追求。“三个梦”不仅是一种宣传向往,更是一种真实存在。湖南实现“三个梦”有基础,2012年湖南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连续五年保持全国前十名,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两型社会”建设率先全国,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武陵山片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呼之欲出,“四化两型”建设成效显著,民主政治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件件成果厚实精彩。湖南实现“三个梦”有机遇,既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激发经济内生动力的政策;也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撑,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湘南三市成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武陵山片区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更有国内外经济形势好转机遇,呈现了创新驱动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新浪潮。湖南实现“三个梦”有条件,经济快速发展,提升了产业实力,改善了交通条件,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凸显,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民生需求整体上从生存型迈入发展型,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全省上下形成了谋发展、求发展的良好氛围,实现“三个梦”有了持久的动力。
  
  湖南“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是科学的目标追求。“三个梦”与湖南人民的幸福紧紧连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实现人民生活的全面“小康”、生存环境的“两型”、经济总量的“崛起”,让每个湖南人对未来拥有强烈的期待,“有奔头的日子”构成了全社会的主流期望,这既是“三个梦”的基本要求,也是“三个梦”的本质内涵。无论是“小康梦”,还是“两型梦”“崛起梦”,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社会成员个人的人生追求与共同梦想的充分对接,使每个人不仅都能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生活得更有尊严,而且要求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梦”完全符合中央精神,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时代内涵,彰显了人民意愿,表达了人民幸福的特质要求,昭示了湖南走向富民强省的坚强意志和光明前景,是全力惠民的科学目标追求。
  
  湖南“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是大家的目标追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实现“三个梦”要靠大家共同努力。当下,人们关注房价、反腐、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三公消费等热点问题,实际上就是关注自己心中的梦想。“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这“三个梦”中,既有老百姓对社会公平的期待,也有对个人生活美好的期许。“三个梦”是积小成大、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反映了每个人的美好向往。“三个梦”中体现的从教育到医疗、从收入分配到环境保护、从安居到宜居,无不体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民生诉求不只是衣食住行达到“小康”,还有社会和谐安宁,突出“两型”,更是期待物质丰盈,实现经济“崛起”。“小康”“两型”“崛起”正是把个人的诉求与大家的诉求结合起来,也正是每个人最需要、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三量齐升是具体表现
  
  “三量齐升”作为总量、质量、均量的内在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充分体现了加快转型升级的实践特色,呼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诉求,是湖南“三个梦”的具体体现。人均均量提升是“小康梦”的要求,运行质量提升是“两型梦”的期待,经济总量提升是“崛起梦”的追求,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共同融聚于“中国梦”中,有机统一于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伟大征程中。
  
  人均均量提升是“小康梦”的要求。人均均量提升是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景,也是总量、质量提升的目的和归宿。实现人均均量提升是“小康梦”的要求,突出富民优先,无论是经济总量的提升,还是运行质量提高,其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彰显民生诉求、回应人民利益。对湖南这个拥有7200万人口的大省来说,再大的成绩,除以7200万,也可能是小成绩;而再小的问题,乘以7200万,就可能是大问题。所以,我们绝不能过分地满足于眼前的总量,必须敢于正视均量上的差距,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提高人均均量,不光在人均GDP上,还有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个指标的均量都需要提高,对老百姓而言,不仅仅是收入的增长,还包括消费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数的提升。“小康梦”是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一个梦想,只有顺应群众的期盼,实施富民强省优先战略,立足提高均量抓发展,才能把发展经济与保障民生结合起来,有效地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实现老百姓的“小康梦”。
  
  运行质量提升是“两型梦”的期待。运行质量提升是经济总量和均量提升的保障。做优质量,才能让发展更有活力、更可持续。没有良好的运行质量,再大的总量也是有害无益的。同样,没有运行质量的保证,再多的均量也难以真正让群众满意,这样的人均均量提升是不可持续、片面短视、病态失衡的提升。实现运行质量提升,是“两型梦”的期待。近年来,湖南经济运行质量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传统重化工业比重大,工业能耗高,最终消费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做优质量的任务更显迫切,必须加快转型发展,以构建“两型”产业体系为重点,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平台,以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把结构调优,把县域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开放经济调大,把工业能耗、污染物排放调低,把产业就业吸纳率、工业化率、最终消费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调高,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节约型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经济总量提升是“崛起梦”的追求。经济总量提升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运行质量和人均均量提升的基础。俗话说,“大河涨水小河满”,经济“蛋糕”做大了,老百姓分到更多“蛋糕”也就有了物质基础。没有总量的质量是空洞的质量,也是没有现实意义的质量。质量是总量基础上的“质量”,只有依靠总量的持续扩大和不断积累才会实现“质变”的进一步飞跃。同时,总量的提升为均量提升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人均均量提升与经济总量提升成正相关。实现经济总量提升是“崛起梦”的追求,只有坚持后发赶超,突出提升经济总量,做大经济“总盘子”,才能实现富民强省。当然,经济总量的提升,并不必然会实现人均均量的提升,还要受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趋势等因素影响。但从湖南实际出发,真正实现“崛起梦”,仍需进一步突出发展这一主题,坚持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构建多点支撑产业发展格局,扩大经济增长点,力争到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快于全国。
  
  “四个板块”是总体布局
  
  促进湖南区域协调发展,带动全省同步实现“三个梦”,是当代湖南人所肩负的重要使命。湖南省委、省政府根据区域发展基础、发展条件的差异,作出了“着力优化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加速崛起湘南、扶持发展大湘西、加快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四大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构建了实现湖南“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的总体布局。
  
  着力优化提升长株潭城市群,打造率先实现“湖南梦”的“新航标”。长株潭城市群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肩负着为全国探索两型社会建设之路的重任。在进入两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时期,必须以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坚克难,一项一项地推进各项改革建设任务,着力在资源环境、土地管理、财税、投融资、行政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真正为全省及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作出示范;必须更加注重传播“两型”理念,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让两型社会建设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为;必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化优化开发,突出发展方式转型,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成效,在推进“两个加快”“两个率先”上迈出新步伐,把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必须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穿于两型社会建设全过程,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分配改革、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让两型社会建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率先在全省实现“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
  
  加快崛起湘南,打造托起“湖南梦”的“新干线”。2011年,湘南获批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为湖南实现“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提供了区域新优势。湘南,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更应抓住世界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利用政策红利,着力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示范区资源整合与协调发展,打造以产业园区为主体的承接平台;着力加强与珠三角的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设施对接、园区共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方面率先突破;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配套和服务能力,降低生产要素配置成本,引导加工贸易企业集聚发展;着力实施提升式承接产业转移工程,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支持创新、宽容失败,探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途径,把湘南建设成为全国提升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扶持大湘西,打造同步实现“湖南梦”的“新名片”。2012年,中央启动武陵山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大湘西地区有32个县市区纳入了国家试点范围,这为湖南实现“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注入了新动力。大湘西既是湖南欠发达地区,也是拥有独特的绿色资源、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的地区,更应紧紧抓住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机遇,强化保护性开发,在转型中加快发展,在生态补偿机制、财政金融体制深化改革中突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在保护性开发中突出扶贫;更应加强农村基础工作,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社会事业,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应注重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把大湘西建设成为全国扶贫开发先进区。
  
  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叫响“湖南梦”的“新亮点”。继长株潭、湘南和大湘西三大板块分别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后,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快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湖南经济发展国家战略“第四大板块”呼之欲出,这为湖南实现“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提供了新依托。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水资源,必须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做足水上文章,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着力发展湖区生态旅游,打造滨江临湖特色产业集群,延伸布局长江经济产业带;必须着力建设以水陆联运为重点的大宗农产品物流集散区,大力完善流通、构建市场、发展仓储加工;必须大力建设以两型发展为重点的“四化”协调先行区,努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信息化,积极探索“四化”融合发展新路子,把洞庭湖区域建设成为全国生态经济发展样板区。
  
  “五个发展”是实现路径
  
  “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是湖南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湖南的实际,顺应群众的期盼,将富民强省之路,具体化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安全发展的具体路径。
  
  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实现湖南梦,转型是前提。针对消费率不高、开放度较低、重化工业主导性产业结构特征明显的实际,湖南转型发展,必须从产业破题,优化需求结构,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增强消费的基础作用,扩大开放的倍增作用,向绿色要效益,向无烟产业要前途,实现产业变“轻”、变“绿”、变“新”。要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谋存量,用新技术提质改造传统产业,告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焕发“绿色”生机;更要抓增量,大力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发展,实现全省经济发展的“华丽转身”。
  
  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实现湖南梦,创新是关键。针对原创新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实际,湖南创新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努力抢占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提升长远竞争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既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推进原创技术研发,增强原始创新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引领能力,更要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既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也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引导扶持作用,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体制机制、科技、产品与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既要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更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
  
  必须走统筹发展之路。实现湖南梦,统筹是方法。统筹发展,是铺就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针对城乡、区域差距大的实际,湖南统筹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做到城乡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建设同步进行、公共服务同等享有、环境同步治理,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解决现实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区域协同、经济社会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湖南梦,可持续是要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针对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持续突出的实际,湖南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根据每个区域不同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寻找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着力点;必须以正确的政绩观引领可持续发展,在项目建设上下工夫、在监督管理上下工夫、在全面参与上下工夫,形成市场化主导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必须继续实施富民优先战略,深入推进“八大民生工程”,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品。
  
  必须走和谐安全发展之路。实现湖南梦,和谐安全是保障。针对不安全、不稳定因素还比较多的实际,湖南和谐安全发展,必须做到人本为先,高度重视就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的底线,坚决杜绝“黑色的GDP”“污染的GDP”“带血的GDP”,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突出位置,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倾听人民呼声,回应群众期待,维护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和良性运行。
  
  新起点新目标新任务,湖南“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梦想成真等不来、喊不来,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机不可失的历史责任感,卷起袖子,扑下身子,坚持前后相继、一以贯之地干,坚持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地干,坚持勤俭节约、务实高效地干,坚持和谐团结、齐心协力地干,坚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地干,用富民强省的实干托举湖南梦。
  
  (执笔:本刊特约评论员、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徐晨光、肖万春、瞿理铜、唐琼畅)
  
  (《新湘评论》2013年第13期)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徐晨光、肖万春、瞿理铜、唐琼畅

编辑:夏熊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