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两会红网系列评论之三
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参加湖南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增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时光流转一年间,湖南以一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创新驱动迈出新步伐,脱贫攻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的亮丽答卷回应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拳拳期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在“加减法”一起做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大效能和最高效率。湖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秘诀就在于深刻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力度和节奏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加减法”一起做。
作为中部省份,湖南重化工业比重高,发展不足和发展不优并存。从生产端入手,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湖南供给侧的“加减法”科学路径。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曾以五个成语形象地概括了湖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去粗取精”去产能,“旁敲侧击”去库存,“化险为夷”去杠杆,“多措并举”降成本,“扬长避短”补短板。
做“减法”,一要靠淘汰落后产能,上马新技术项目。湖南应主要抓好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的“去粗取精”,让结构层级低、竞争力弱的大路货强制“落幕”,高精尖产品登台“唱主角”。二要靠政府的自我改革。将“放手”当“抓手”,在简政放权上下“猛药”。湖南在2015年省本级行政审批事项降至304项的基础上,2016年又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7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59项,助企业轻装上阵。一整套组合拳下来,市场活力被有效激发,2016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56.52万户,同比增长20.83%。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中求进”与“质量效益”的两个基点,湖南在盘活存量资源、优化生产组织、降低经济风险、减少运行成本等方面的一系列“减法”,实现了改革目标的有效贯彻和改革任务的全面落实。
做“加法”的关键则在于补短板,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理念,短板决定了木桶的容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短板如何补?在过去的一年,湖南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具体而言,就是“把实体经济做优,把现代农业做强,把生态环境做美,把扶贫攻坚做实”。
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实施标志性产业集群;脱贫攻坚实现首战告捷:减少贫困人口125万人,以113.6%的数据,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5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武陵源区和洪江区2个省级贫困县率先脱贫摘帽;全省金融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建设湖南金融中心,全省金融服务业短板正在拉长。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金融服务业是湖南经济发展的四大短板。这一系列“加法”“减法”,对于补齐这四大短板,可谓极具针对性,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有效、最生动的湖南实践。
道虽迩,不行不至。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全面打赢这场硬仗,湖南就必须要继续拿出扎硬寨、打硬仗的血性,凝聚7300万湖南人民的磅礴之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唯有如此,才能不负昨日的荣光;唯有如此,才能再创明日的辉煌。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充分调动各方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的合力,通过落实与行动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成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文/洪评
相关阅读:
来源:红网
作者:洪评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