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是时代主旋律。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部署,掀起了我国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浪潮。当前,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其综合改革已逐渐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省作为教育大省,各兄弟院校也陆续推进了相关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持续深入的力度还在不断加大。这两年,湖南商学院紧紧抓住深化改革这个主题,大刀阔斧地推进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让师生员工满意的成效,推动学校呈现出振奋人心的新气象。
一、以战略思维谋划改革,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目标引领
改革发展都需要战略思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正是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结合国家重大发展目标,一心一意谋求发展,所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和部署。高校党政班子要谋求发展,推动教育上层次、上水平,也必须把体制机制改革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以战略思维确保改革抓得准、立得住、得人心、管长远。
以战略思维谋划改革推动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顶层设计关涉全局、统揽大局、规划长远,顶层设计做得好,就能极大地凝聚人心,提振精气神,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去年我从湖南工业大学调任湖南商学院担任党委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全面深入各二级单位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冷静分析学校的发展现状,结合国际国内和我省的新形势、新要求,与班子成员一道谋划学校的改革发展,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工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创新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作为以财经为特色的高校,全球化对财经高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需要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之适应。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全球化主导的时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走向世界各地,融入全球分工和产业链的进程不断加快,而且,伴随着亚投行等的建设,中国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倡导者和推动力量。这种全球化的形势,要求财经类高校必须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注重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使学生不仅具备全球化的意识、国际化的视野,更能在多元文化和多元经贸交往中站稳脚跟,甚至引领潮流,掌握话语权。要满足这种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迫切需要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着力改革创新。
另一方面,我国改革发展事业步入新常态,迫切需要高校积极改革应变。当今时代,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开放带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经扑面而来。这些变化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要适应这种新常态,必然会有一轮更加深刻的变革与之相匹配。而这种重大变革,要求我们必须提升内涵质量,以特色求发展。放眼未来高校发展,谁有特色,谁就有位置,谁就有资源,质量好、特色优的学校必将大放异彩。
此外,经济社会发展对财经大学的呼唤,需要学校在改革中实现新作为。放眼全国,各省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纷纷拥有了一所或多所财经类大学,中部六省也唯独湖南还没有自己的财经大学。湖南经济社会迈入发展的快车道,迫切需要建设一所财经类大学;湖南推动经济强省的建设,迫切需要有高水平财经大学的支撑。在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的情况下,顺应形势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层次,更好地满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然成为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
作为一所有66年办学历史的老牌财经类院校,湖南商学院已经成为湖南财经教育的桥头堡,形成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老百姓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培育经济湘军摇篮”的赞誉,依托良好的办学基础再上新台阶是必然需要。正是基于这些分析,我们感到湖南商学院已经迎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也处在一个需要自我重新定位的发展转折点,只有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引擎,当做一种积极主动自觉的行动,才能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才能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浪潮中赢得先机。为此,我们召开了“深化改革,推进发展”主题务虚会,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基本共识,强化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实现“三升三旺”的事业发展目标和愿景,“三升”就是升一本、升大学、升博士点,“三旺”就是人气旺、人才旺、事业旺。今年7月中旬成功召开的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上,正式将“三升三旺”确立为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事业愿景,通过十年左右的改革创新和跨越发展,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类大学。这个目标和愿景的提出与确立,极大地提振了精气神,凝聚了人心力量,师生员工建设学校的热情空前高涨,也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目标引领方向,目标引领发展,目标引领前进。高目标的引领,需要高标准的落实。战略目标的确立,引领学校师生员工凝神聚力,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投入改革建设事业。学校整合一切资源,集中一切智慧,调动一切力量,坚持以升促建,各种活动都坚持与发展战略相适应,为发展战略服务,以更多务实之举、求实之风、落实之策,把战略目标落实到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中去,转化为一项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一件件具体事情。我亲身经历了两次“改大”,一次是在南华大学,牵头合并原来的衡阳工学院和衡阳医学院;一次是在湖南工业大学,牵头以株洲工学院为基础,合并多所学校组建工大。这个过程非常艰难,我感觉到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正在于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目标引领,带领师生员工以高度的团结、饱满的热情投身事业。2005年,教育部高校设置委员会投票全票通过,将株洲工学院升格为湖南工业大学,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这里面我的感受很深。
二、以系统思维推进改革,理顺体制机制,创新大学治理
体制机制的理顺和大学治理的创新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内高校在新的发展时期朝着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努力方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校改革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方方面面,这些改革既各有侧重,也相互关联,要做好改革这篇大文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然不行,零敲碎打也难以奏效,必须以系统思维推进改革,形成改革合力,使改革体现“深化”和“全面”的要求,在广度和纵深上都取得实效。为此,自去年以来,学校紧锣密鼓地推进了一揽子改革工程,包括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绩效工资改革、“151”人才工程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职称内聘评审、职员职级制改革、青年教师培养管理、本科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整体规划、校园建设整体规划、高水平科研学术成果奖励、辅导员队伍建设、后勤改革等25项改革事项,并先后两批次推进了简化办事程序改革,并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围绕《大学章程》的制定,明确改革基本方向、原则和制度模式。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标志和载体,是大学办学的总纲领。改革有破有立,章程的制定就是一个“立”的过程。学校章程明确了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强调了党委书记和校长之间的沟通、协调;明确建立校董事会;明确将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校学术管理的最高机构,让学术委员会承担学术规划、学科建设、学科评价、专业设置等职能,监督学术道德;明确将学院党政联席会议作为学院的决策机构等等。在章程中,我们充分体现和落实办学重心下移的方针,理顺校院两级关系,积极推进学校办学重心下移,扩大学院等基层学术组织自主管理的领域和范围,确保事权相宜、权责一致,充分激发内部办学活力。大学章程的科学制定,使学校的综合改革有了基本的遵循。
二是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改革。作为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始终紧扣商科特色办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一大批经济管理类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学生以学科基础扎实、社会适应度高、实践能力突出、意志品质过硬,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自主创立的企业达3000多家。为将学生更好地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一方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认真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领德育工作;不断培育和夯实大学精神,激励学生成长;大力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丰富学生生活;不断创新学生管理的方式和路径,帮助学生成才。学校涌现出一批先进学生的典型,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予以报道。另一方面,学校全面落实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三年行动纲要,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着力推进了六大改革步伐:一是打破原有招生模式和专业建设模式,探索和推进按学科大类招生改革,逐步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造商科品牌优势专业群。二是探索完全学分制改革试点,鼓励并引导学院开展素质提升教育。三是按照学业导师与项目导师有机结合的理念,推进导师制改革。四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引进与国际国内接轨的“幕课”课程,并以试点先行的方式,探索课程考试改革。五是构建“分层递进”式创业教育体系,开展普及性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创客服务平台。六是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推进并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是紧扣学科和科研实力提升这个关键,深化学科科研体制改革创新。一是探索按一级学科建设新模式,积极推进大学部制改革,促进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二是构建以高水平成果和高层次平台建设为导向的学科建设评价体系,实施学科常规建设与学科水平建设相结合的考核机制,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三是充分发挥校学术委员会的功能,引入校内外专家匿名评审制度,营造公平学术环境。四是以第三方学术评价机构发布的评价体系和影响力因素为主要依据,优化和完善科研评价体系;以成果质量为导向,优化科研激励机制。五是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建设为载体,推进科研组织管理、拔尖人才培养、资源配置与共享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做到中心、平台与团队三位一体。六是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出台强化学校产学研用合作系列举措,实现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双提升”。日趋科学、完善的学科科研建设体制,产生了十分良好的成效,经管类学科实力进入全国百强,2015年,新增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达到2个。我校成为全国唯一进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百强的院字号高校,并获省光召科技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除了上述核心领域的改革创新,我们还探索实施了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如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我们探索实行全员岗位聘任(用)制和岗位聘任(用)合同制,探索实行教师分类管理,探索构建新的职称内聘机制,积极推行教育职员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在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培育引进方面出台了多项改革举措。同时,学校还进一步深化了合作办学体制改革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等,在校园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
三、以党建思维统领改革,强化党的领导,把握发展方向
党建思维就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能站在党建的角度,用党建理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凝心聚力的工程,也是传递正能量的工程,还是保驾护航的工程。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所大学没有高水平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就不是一流的大学,就不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一个单位,就不可能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我们围绕实现“三旺”抓党建,把抓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上升到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的高度来认识、来谋划、来推进、来落实。在去年全省高校党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会上,我校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并得到了省厅领导的高度评价,这与我们以党建思维统领改革是密不可分的。在学校党代会报告中,我提出务必坚持“五个强化”,即:强化目标引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强化以人为本、强化党的建设,正是认识到强化改革创新与强化党的建设紧密关联,必须协同推进。为此,我们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
一是强化班子建设提升领导力。党委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改革成败。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着眼于领导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能力、动员组织能力、驾驭复杂矛盾能力。”作为学校重大改革事项的决策者、领导者,学校党委坚持落实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打造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工作中,我提出坚持团结共事要开心、工作当中多交心、做任何事情出自公心的“三心”原则,使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营造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二是强化组织建设提升战斗力。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是推动改革事业的战斗堡垒和先锋队,必须始终保持和提升其改革战斗力。学校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各党总支部和党支部顺利换届,党支部活动经费全额到位,支部活力进一步激发。一方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交流了一批正处级干部,提拔了一部分副处级干部到正处级岗位,完成了182名科级干部的调整充实工作。推进了干部制度改革的深化,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切实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打造了一支靠得住、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三是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执行力。一个单位作风建设抓得好,就能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既坚持改作风,也大力促改革,师生反映强烈的一系列问题、制约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持续改革得到了有效解决,师生员工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体满意度达97%以上。今年,学校也继续深入推进了作风建设,并认真扎实地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各级党员干部改革发展的意识得到强化,党建思维不断增强,落实工作的举措更加有力,改革事业顺利推进。
四是强化廉政建设提升保障力。廉政环境能有力助推改革事业,保障改革进行。我校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以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为依托,不断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廉政监督、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和信访工作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廉洁从政、廉洁从教意识进一步增强。我校多次被评为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有关经验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上,被作为省内高校唯一代表进行宣传介绍。
面对改革发展的大潮,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已经收获了改革红利的湖南商学院,将在持续深入的改革发展中,激发新活力,实现新跨越,努力成为湖南乃至全国高等教育新的增长极。
(作者系湖南商学院党委书记。本文原标题为《内强基础 外拓形象 深化改革 跨越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类大学而努力奋斗》。原文系全省改革进行时的“思与行”暨第六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特等奖论文。)
来源:红网
作者:王汉青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