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城乡一体化的新样本

来源:红网 作者:覃正爱 杨振闻 编辑:程赛 2014-10-30 14:23:55
时刻新闻
—分享—

(靖港古城)

  湖南的母亲河湘江,一路逶迤北上,孕育出一个美丽的地方——望城。在经历了“望城”、“融城”、“变城”、“建城”的蝶变之后,望城已成为被中央领导人誉为“希望之城”的新兴城区——望城区。把望城区打造成“长沙最亮丽的名片”和“湖南统筹城乡的示范区”,是望城区的奋斗目标。经过不懈努力,望城区已经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望城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被专家誉为“生态+文化+科技”的“望城模式”,而这一模式的最大亮点,就是湘江两岸古镇群的复兴,望城古城镇群的复兴现象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与思考。
  
  一、望城古镇群复兴的历程
  
  望城古镇群,即以靖港、乔口、铜官、新康为代表的散落湘江两岸望城区境内昔日辉煌的古镇,经过近些年保护性的修复,再现了古镇的往日繁华,焕发出崭新的青春活力。“到靖港寻古、到乔口吃鱼、到铜官玩陶、到新康看戏”,仿若《天龙八部》中渔樵耕读的诗化故事,穿越时空隧道再现在湘江两岸。
  
  发韧:源于湘江水运衰落后古镇所处困境的倒逼
  
  望城区地处湘江黄金水道下游,沿江两岸分布着靖港、乔口、铜官和新康等古镇群落。这些古镇,得益于湘江发达的水运,在历史上均曾盛极一时:靖港有“小汉口”之称;乔口有“长沙十万户,乔口八千家”之说;铜官有“千年陶都”之美誉;新康有“酒都戏乡”之美名。
  
  然而,时移世易,随着公路、铁路建设的突飞猛进,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系统,使湘江水运的作用与地位严重下降。湘江水运地位下降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受益于水运的望城古镇群的衰落。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这些沿江古镇的辉煌已成为一种历史的回忆。古镇群里的房屋破败不堪,青壮年村民外出打工谋生,剩下的就是无所事事的晒太阳的老人、洗衣做饭的妇女和天真活泼的儿童,古镇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萧条与落寞之中。
  
  古镇群所处的困境让人唏虚不已。是继续沉沦,还是发力复兴?人们议论纷纷。面对困境和倒逼压力,望城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运筹帷幄,通过挖掘古镇的文化资源,开始着手古镇群的修复,经过几年的艰辛探索,终于实现了古镇群复兴的完美蝶变,衰败的古镇群再次焕发出青春活力。
  
  契机:现于“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引领
  
  望城区坐拥湘江岸线长达35公里,居长沙城区之首。不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常年春夏之交频繁发生洪灾,望城人民的很多精力都放在防汛、抗洪抢险上,发展只是围绕“沿路开发、板块经济”做文章,无暇顾及甚至忽略了湘江两岸古镇群这一瑰宝,古镇群的复兴压根儿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2005年,望城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审时度势,开始酝酿和着手变水害为水利,2006年提出了开发沿江生态带的构想,形成“一江(湘江)两岸(河东、河西)、东西互动”的战略思路,即以湘江为脉,拉开沿江发展架势,并逐步向两厢腹地延伸,形成全境以湘江为自然轴线、东西两大区域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由此开启了望城统筹城乡发展的“滨江时代”。
  
  随着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湖南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梦想为世人所瞩目,这为古镇群的复兴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望城作为长株潭生态保持最好的新城区,建设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可谓得天独厚。为了及时呼应“实验区”的新要求,更好地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区委、区政府综合考虑都市区、中心镇、村庄的区位、资源、经济、潜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而突破点就是让古镇群焕发生机,于是及时调整原来的发展思路,将城镇化战略布局由“一江两岸”拓展为“一江两岸四镇(靖港、乔口、铜官、新康)”,以实施错位互补发展,着力打造体现两型社会要求和生态文明梦想的望城古镇群落。
  
  过程:始于修复有“小汉口”之称的靖港古镇的示范
  
  望城古镇群能否复兴?不少人疑虑重重,有的人甚至认为复兴古镇群无异于痴人说梦。的确,复兴古镇群的困难是巨大的,诸如破落的古镇有没有复兴价值?修复古镇的巨额资金从哪里来?政府投资主导开发风险是否过大?开发有无发展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会不会因为复兴古镇群而拖望城发展的后腿?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面对疑虑,望城区委、区政府没有退缩,他们坚持“实践第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按照“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的思路,毅然决然推进望城古镇群的复兴进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望城古镇群的复兴最初是从靖港古镇开始的。靖港古镇因唐代李靖将军在此讨伐萧铣稳定了大唐帝国的南疆主权而得名,位于望城区西北,东濒湘江,与铜官镇隔江相望,南临老沩水,西与格塘接壤,北面毗邻乔口镇。近代因曾国藩与太平军曾在此发生“靖港水战”,而使靖港名声大噪。靖港可谓成也水运,衰也水运,到二十世纪末期靖港已经成为被人遗忘的破败小镇。面对要不要修复靖港的种种议论,决策者们力排众议,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依照“大保护、大利用、修旧如旧”的理念,决定对靖港古镇进行大胆的修复开发,勇做古镇群复兴工作的“吃螃蟹者”。2008年7月,在本级财力极其紧张的情况下,筹资50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正式在靖港启动古镇的保护性开发。事实胜于雄辩。仅仅1年2个月时间,靖港古镇就由一个破败不堪的湖区小镇,一跃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目前,靖港古镇已然成为烘托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闪亮名片和游客云集的访古休闲胜地。相应地靖港古镇的房屋、门面极速增值,价格爆涨,景区内居民仅靠出售芝麻茶、甜酒、纪念品等,每户每年纯收入就可达近10万元。
  
  在靖港复兴的示范带动下,望城区委、区政府又乘势修复了乔口渔都、铜官陶城、新康戏乡。目前,“到靖港寻古,到乔口吃鱼,到铜官玩陶,到新康看戏”,已经成为长沙最响亮的口号,也成为“环湘江生态旅游圈”最吸引人的旅游路线图。望城沿江古镇群真正走上了复兴之路。
  
  二、望城古镇群复兴的奥秘
  
  放眼各地的城镇化进程,不少地方的所谓新城镇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而且破坏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令人深感忧虑。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是一个需要运用哲学智慧的重大问题。望城古镇群的复兴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创新理念:望城古镇群复兴的思想奥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一新,天宽地阔。望城区委书记谭小平经常提到的“四个越”,即“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久远的就越是新鲜的;越是特色的就越是大众的;越是生态的就越是现代的。”可谓揭开了望城古镇群复兴的神秘面纱,让人耳目一新,也让人豁然开朗。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望城古镇群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建筑艺术,体现了江南古镇的一切民族和文化特征,正是这种民族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一饱眼福。2012年9月,中国(望城)第四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举行,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驻华使节团授予望城“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共同倡议在望城成立“世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城市联盟”,并推举望城成为“世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论坛”的永久举办地。
  
  “越是久远的就越是新鲜的。”通过对以靖港、铜官、乔口、新康为代表的望城古镇群的保护性开发,随处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遗迹。当生活在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中来来往往的游客,在对年代久远古镇的抚摸凝视中,仿佛穿越历史时空,回味古人在这片热土上的昔日生活场景,既充满好奇,又感到新鲜。
  
  “越是特色的就越是大众的。”大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色。古镇的修复一定要突出城镇特色,避免城镇建设的同质化,这就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现错位发展、竞合发展。只有保持古镇鲜明的特色,才有吸引游客的无穷魅力。望城古镇群的复兴就是实行的分类指导、“一镇一特”、错位发展的政策,望城古镇群中的每一个镇都是唯一的、异质的、独特的。
  
  “越是生态的就越是现代的。”工业文明初期,人们对大自然加大了开发力度,取得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与驾驭可谓信心满满。然而当人们陶醉于对大自然征服的时候,被破坏的大自然却对人类进行了无情的报复。痛定思痛,现代人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生态的理念应运而生,生态文明已然成为现代人不懈追求的目标。望城古镇群在保护性开发的过程中特别注重生态的保护,使生态成为古镇群的最大亮点,成为望城区的现代名片。
  
  由于秉承“四个越”的发展理念,望城区在古镇群复兴的过程中走出了以往“破旧立新”的旧模式,正确处理了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关系,探索出了望城古镇群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
  
  抓住灵魂:望城古城镇群复兴的文化奥秘
  
  昔日辉煌的望城古镇群,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复兴古镇群的关键,就是要抓住古镇群的文化灵魂,挖掘古镇群的文化底蕴,打好古镇群的文化品牌。
  
  靖港的修复开发突出一个“古”字,通过发掘靖港古镇的明清文化,吸引八方游客“到靖港寻古”。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有“小汉口”之称,当时流传着一句俗语“船到靖港口,顺风也不走”,足见其盛。靖港古镇的复兴主要围绕“寻古”作文章。古镇主街区现保存8街4巷7码头,有民居1008栋,建筑面积22607平方米,木结构建筑占所有建筑的三分之一以上,大多为距今600余年的明代建筑,一部分建于清代,是典型的明清江南水乡风格建筑群。其核心区有长1.75公里的麻石步行街,沿街古建筑人家延续着千百年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2009年9月25日,通过修缮后的靖港古镇重新开街,曾国藩迎战太平军的古战场遗址、白色恐怖时期湖南省委旧址、“革命母亲”陶承故居、聚集商贾旅人的宁乡会馆八元堂、中晚清青楼建筑宏泰坊、祭祀农民起义将领杨幺的杨泗庙以及麻石街、古建筑、老店铺、名作坊、乌篷船等基本恢复原貌,居民纷纷回归,商户商铺林立,古色古香的靖港重新恢复了昔日的繁华,也重新进入游人的视野。
  
  乔口的修复开发突出一个“渔”字,通过发掘乔口古镇的渔猎文化,吸引八方游客“到乔口吃鱼”。渔猎文化,是乔口的主要文化内涵。从团头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中出土的渔猎工具,就足以说明乔口的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清代著名诗人胡光泮在《泊舟乔口》中生动描绘了乔口渔乡的情景:“画阁闻遥吹,帆停一水澄。村霜鸣宿犬,渔火上秋灯。”昔日乔口,抬头可仰望蓝天白云,侧身可倾听渔歌互答,悠久的渔猎文明,形成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乔口在发掘渔猎文化的基础上,围绕“水景、水乐、水产”做好“三水”文章,打响了“乔口渔都”的名片。今天的乔口,已经成为长沙百里水产走廊核心示范区,湖南鱼类遗传孵化育种中心、长沙市鱼类疾病远端在线诊断中心,都设在乔口。“到乔口吃鱼”,已成为乔口吸引八方游客的金字招牌。
  
  铜官的修复开发突出一个“陶”字,通过发掘铜官古镇的陶艺文化,吸引八方游客“到铜官玩陶”。铜官的制陶历史悠久,从唐代开始制陶一直延续至今,其产品在海内外久负盛名,素与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广东石湾、山东淄博并称全国“五大陶都”。据考证,早在隋末唐初(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铜官镇及其东南瓦渣坪就已经形成成百上千的生产窑场(即长沙铜官窑),并首创陶瓷釉下多彩新工艺,既有青瓷,又有白瓷,从而打破了当时中国陶瓷长期以来形成的“南青北白”格局,开创了后世陶瓷装饰艺术的先河。为了使“千年陶都”焕发青春活力,同年12月,望城区确定对铜官古镇重点恢复“一桥、两街、三景、多窑多坊”。2012年6月5日,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第十一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选手、25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携夫人先后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陶瓷历史,领略璀璨的长沙窑陶瓷文化。
  
  新康的修复开发突出一个“戏”字,通过发掘新康古镇的戏曲文化,吸引八方游客“到新康看戏”。新康乡人文荟萃,文化活动十分丰富。仅有记载的佛教文化胜地就达10余处,庙会文化尤盛,庙会上男女老少赶庙会、看庙戏,是名副其实的“戏窝子”。以洪山寺为例,每年庙会由七月中旬唱到八月中旬,历时一个月,庙会期间周围乡镇戏迷都来看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倍受观众青睐的《洪兰桂打酒》是花鼓戏中唯一以真人为原型创作的经典剧目,其发生地就在新康老街。依托源远流长的花鼓戏、湘剧、皮影戏等文化,新康乡注重弘扬“戏”文化,做足“戏”文章,打造“新康戏乡”。
  
  形成产业:望城古镇群复兴的活力奥秘
  
  望城古镇群复兴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来参观的人感受古城镇的历史、文化、美景,让当地人民从古镇保护性开发中得到实惠。但怎样才能避免古镇群成为人造“鬼城”?怎样才能使古镇群的复兴保持生机活力?关键是要有产业的支撑。通过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古镇街区的特色产业,既能使游客得到精神愉悦和物质享受,又能解决当地人的就业,这是恢复古镇活力、造福古镇人民的必由之路。
  
  靖港古镇注重发展旅游产业。遵循“大保护大利用”的思路,望城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将靖港古镇打造成旅游休闲目的地的目标,制定了详细的靖港古镇整体规划方案,出台了项目引进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投资兴业环境,积极培育本地特色产业,鼓励手工秤、木器行、铁铺、酿酒坊、靖港布鞋、靖港香干等传统手工艺的发展。2011年又成功引进广西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靖港古镇,使靖港古镇旅游项目的保护开发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前景极其可观。
  
  乔口古镇注重发展三大产业。近几年来,乔口镇以建设“秀美的水乡古镇、繁荣的商贸名镇、宜居的风情小镇”为目标,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营、群众参与、滚动开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打造“乔口渔都”。在打造“乔口渔都”的过程中,乔口镇十分注重三大产业的发展: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二是发展商贸旅游业;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这三大产业的发展都已经初具规模,呈现出勃勃生机。
  
  铜官古镇致力于复兴陶瓷产业。2007年,铜官窑被列入湖南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名录,2010年5月,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托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铜官镇积极推进陶艺精品一条街建设,促进了传统陶瓷产业的发展和本地居民的就业,目前该镇已有国家级陶艺大师一人,省级陶艺大师10人,手工陶艺作坊12家。与此同时,铜官古镇还依托其北面的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使陶瓷产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新康古镇致力于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这些年来,新康镇除打造戏曲产业外,在戏乡核心位置周边还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和各种体验活动,对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同时,新康还大力做活“酒”字文章。酒文化在新康有上千年历史,为了更好地实现新康古镇的复兴,新康引进小型手工作坊式酿酒的行家,以最古老、淳朴的方式展示酿酒流程,推动新康酒文化的新发展,真正实现“以戏为媒、以酒会友”的戏乡路子,尽力打造“酒都戏乡、醉美新康”的旅游文化品牌。
  
  三、望城古镇群复兴的启示
  
  望城古镇群的复兴,走出了一条具有望城气派、望城特色的以古镇保护性开发为抓手进而带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成功路子。这条复兴之路,对于如何推进湖南乃至全国的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要坚持统一规划与突出特色相互协调
  
  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望城区969平方公里都已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范围。要实现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必须有一个顶层设计。为此,望城区委、区政府坚持规划先行,围绕加快推进“四化两型”的要求,理顺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各项规划编制的内容和重点,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体化的规划管理体制,形成了全区各项规划建设的“一盘棋”。望城古镇群复兴只是望城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其复兴的规划要服从全区的统一规划要求。
  
  目前,望城区开启了建设“公园式城区”的梦想,用望城区委书记谭小平的话说,就是“要把望城全域作为一个大公园、大花园、大观园来建设、管理和经营”。望城古镇群的复兴必须符合全区“公园式城区”规划的总要求,必须遵循望城区出台的《关于建设现代化公园式城区的实施意见》。从古镇群复兴所带来的喜人变化来看,每一个复兴的小城镇都是一个公园式的风情小镇,有道是“身在公园,不辨城乡”,完全符合“公园式城区”的基本要求。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共性与个性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注重共性要求,不能忽视个性特点。因此,坚持统一规划,并不意味着要依照一个模子来推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而是要坚持统一规划与突出特色相协调。突出特色,就是要依据每个古镇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挖掘内在优势,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坚持“一镇一特、错位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亮点,杜绝“同质化”、“一刀切”。“靖港古镇、乔口渔都、铜官陶城、新康戏乡”的提法之所以响亮、深入人心,根源在于四大古镇彰显了独特魅力,实现了特色发展。
  
  要坚持文化挖掘和旅游带动相互结合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文化古迹和文化遗存是一个地方的独特名片。望城古镇群落之所以能奇迹般复兴,焕发青春活力,原因就在于做好了古镇文化这篇大文章。通过对望城古镇的文化遗存进行整理和修缮,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释放古镇独特的文化魅力,形成了国内外少见的湘江两岸文化古镇群落。
  
  望城区严格对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坚持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文化发掘与风貌塑造并重的原则,始终坚持用最高的标准,依照“大保护、大利用、修旧如旧”的思路对古镇进行修复开发,加强对建筑遗迹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比如,靖港的保护性开发,主要就是通过重点修缮和恢复一批明清古建筑群、老字号品牌店等具体措施,使得靖港古镇成为长沙地区唯一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的古镇。
  
  挖掘古镇历史文化,既增强了当地的文化气息,提升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素质,又成为吸引八方游客的“撒手锏”。因此,努力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效结合,是望城古镇群复兴最深刻的启示。目前,靖港古镇已经成为湖南旅游景区开发的典范,乔口、铜官、新康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往旅游,望城古镇群已然成为湘江沿江文化旅游最具魅力的景观群。
  
  要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望城区的梦想,就是把全区打造成为一个“公园式城区”,让望城呈现出“步步为景、处处皆画”的美丽景象,成为国家级的城市生态区。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是望城古镇群复兴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望城古镇群在实现复兴的过程中,注重在发展中加强生态保护、在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生态和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进乔口渔都,团头湖、柳林湖、天井湖、青草湖沟渠相连,公路互通,道旁绿树成荫,乔口成为“长沙市最美乡村”、“长沙市生态环保建设示范镇”。靖港古镇在开发过程中,非常注意保护当地生态,实现了悠久的古文化与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正是这种完美结合,成为吸引游客的直接原因。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必将大大提高居民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不断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望城古镇群复兴的实践表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才能真正实现古镇群的可持续发展。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覃正爱 杨振闻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10/30/350777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