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理论频道>青马工程
  • 31

    2021.12

    观潮的螃蟹·新年献词丨2022,我们用“亮点思维”致敬信仰

    纵使“变局之上风云叠加”,我们仍有力量拉紧航船的风帆。纵使“光锥之内皆是命运”,我们仍能激起世界向上的希望。走过深谷的人,最能接受步子迈得更沉稳一些;经历过艰难岁月的人,越是崎岖越向前。一个饱经风霜、历经苦难的伟大民族,在2021这个极不平凡的一年里,再一次擦亮了她的名字,叫信仰。

  • 17

    2021.12

    解读丨文艺要看见每一位人民背后的辽阔大海

    百年波澜,壮阔历程,正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一件一件鲜活的事,汇聚起了这部跃动着点滴奋斗的人民史诗;也正是有了这部人民的史诗,才有了文艺创作的丰富矿藏,有了众多触动人民心弦、触发磅礴伟力的文艺作品。

  • 10

    2021.12

    汤建军: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奥秘在哪里?

    民主是个好东西,风景这边确实好。人类对民主的探索和实践永无止境。新时代新征程新民主,我们党将继续高举人民民主旗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人民根本利益就是我们党的全部价值所在,始终坚持走自己的中国特色民主之路,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更高质量地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必将让中国文明新形态的民主之树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永远常青。

  • 26

    2021.11

    观潮快评丨赓续湖湘精神,以“闯、创、干”的姿态拥抱现代化新湖南

    以文化发源,经历史沉淀,再由当下与未来对接,当“闯”“创”“干”赓续湖湘精神,逐渐成为这片红色土地的精神力量,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也会在这样的氛围中,传承这个“特属印记”,进而谱写和拥抱一个崭新的现代化新湖南,一个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篇章的新湖南。

  • 24

    2021.11

    涓滴汇聚,奔涌光明前景——写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之际

    11月25日,历史与抉择,将又一次携手来到前行的路口——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即将在这一天,盛大开幕。

  • 05

    2021.11

    当真诚打动私心,当乡风塑造文明丨湘村经济学③

    有的时候,热爱和信仰会抵消人类逐利的本性。这或许也是土地里长成的农家人,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另一种解释。虽然简单,却不失朴实与真诚。

  • 05

    2021.11

    当供给尊重需求,当人才成为纽带丨湘村经济学②

    点滴的投入,就会有点滴的回报。经济学不能这样保证,但对乡村的热爱却能。

  • 04

    2021.11

    当产业融入村庄,当现代遇见屋场丨湘村经济学①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这五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个个村庄,书写了无数有关改变的故事。其中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件件暖心的事,编织成独特的乡村奋进史,诠释着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走进乡野的有力实践,也见证着三湘大地振兴乡村的奋进身姿。党代会在即,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沙市望城区杨桥村,走进这个小小的村落,从中窥见湖南的“湘村经济学”。

  • 27

    2021.10

    周秋光:重视慈善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两个相结合”,这是在以往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 27

    2021.10

    观潮快评丨你的参与,汇聚起三湘大地的勃发生机

    三湘大地,蓄之既久。一场盛会,即将拉开未来五年的美好愿景。而现在,这份美好愿景的绘就,正等待热土上的每一个人,添上最契合自己内心的一笔。是的,这片你生活的土地,需要你发出最真实也最热忱的声音。

  • 27

    2021.10

    张孝岳:在结合中推动新时代理论与文化创新发展

    理论与文化的创新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我们应不负使命,在结合中推动新时代理论与文化创新发展。

  • 25

    2021.10

    李跃龙:“两个相结合”学习笔记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论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一个结合论发展为两个结合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维度,提升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任务的高度,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

  • 24

    2021.10

    朱汉民:“实事求是”与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和发展,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有着许多相通的思想基础。二者既有价值观念相契合的思想基础,也有思维方式相契合的哲学基础。本文重点探讨二者的思维方式相契合的哲学基础,即“实事求是”与实践唯物主义的相通性。

  • 23

    2021.10

    郑佳明:青年毛泽东的思想从传统文化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1910年毛泽东从韶山来到长沙求学,1920年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从一个典型的传统书生,历经十年,转变成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革命的领袖和导师。

  • 22

    2021.10

    刘泱泱: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指针,也是我们文史研究馆动员馆员从事文史研究和艺术创作的首要任务。

  • 21

    2021.10

    曹健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的科学内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地位。我们要深刻理解蕴含于其中的内在逻辑,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 20

    2021.10

    唐凯麟:关于传统文化的几个基础性理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高度出发,又一次把这个问题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面前。他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因此,认清什么是传统与传统文化,把握传统文化和现代人的真实关系;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联系等问题,就是一些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

  • 19

    2021.10

    王兴国: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革命的一条最基本、最成功的经验。而在这方面,毛泽东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这里,我们拟对毛泽东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古代实事求是命题相结合,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 18

    2021.10

    胡艺华:红军骁将曾士峨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革命情谊

    曾士峨是我党我军早期一位军政兼优、骁勇善战、爱兵知兵、战功卓著的杰出将领,也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英勇牺牲、英年早逝的名将之一。在其短暂而又壮烈的革命生涯中,在那些血与火交织的峥嵘岁月中,他以金子般的赤子初心为“大众之生息”而战斗,始终不渝地拥护、追随、支持毛泽东,不仅深受毛泽东的信赖、赏识和倚重,而且得到了毛泽东的引领、栽培和赞誉,更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 11

    2021.10

    李伏清 易志华:传承辛亥革命薪火,奋进伟大复兴征程

    一代代中华儿女传承辛亥革命薪火,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上艰辛探索、接续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 01

    2021.10

    曹普华:把“稳进高新”工作方针贯穿于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方方面面

    战略指引方向,方针引导落实。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进高新”工作方针。全省亟需深刻理解“稳进高新”工作方针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稳进高新”工作方针的基本要求,高效引导“三高四新”战略落实。

  • 24

    2021.09

    创新育人“心”模式,构筑思政“星”范式

    ​近年来,在湖南省委的高度重视和全面指导下,湖南师范大学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育人导向,突出思想引领,切实推进思政工作改革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 22

    2021.09

    江涌: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执着追求、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的源头。

  • 16

    2021.09

    周年回望·下丨系统观念下的“三高四新”,“落地成花”的真理力量

    “三高四新”,一个伟大的时代擘画,正在湖南释放出“落地成花”的真理的力量和实践的力量。

  • 15

    2021.09

  • 01

    2021.09

    何清湖:以互联网+基层医生培训打通健康最后一公里

    以《互联网+乡村医生培训》系列教材为基础,提出“互联网+基层医生培训”体系,将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素质较高、人员结构合理、具有发展潜力的基层医药人才,为基层医疗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储备,最终打通全民健康最后一公里。

  • 26

    2021.08

    12345,湖南这样战“疫虎”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当此之时,复盘前期行动,总结成功经验,以守护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复盘,又如何指导?这里总结了五点“秘籍”——且看12345,湖南如何战“疫虎”。

  • 22

    2021.07

  • 22

    2021.07

    曹普华:科学推进我国智库高质量发展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以来,我国智库建设按下了“快进键”。进一步实现智库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水平研究、高品质建言,做到掌“力道”、畅“通道”、筑“赢道”。

  • 16

    2021.07

    曹普华:新时代在党的百年历程、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标注着党和国家发展的新历史方位和坐标。只有读懂看清新时代在党的百年历程、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方能读懂看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光明未来,对于我们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向着奋力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01

    2021.07

    学习笔记①|李伏清 易志华: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高屋建瓴地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也指引着我们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进。

  • 01

    2021.07

    汤建军: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密钥”何在?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前进道路上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未来的根本优势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30

    2021.06

  • 15

    2021.06

    徐炜:后疫情时代中国面对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我们应进一步把握对外传播工作特点和规律,拓展传播渠道方式,创新对外话语体系,避免简单、直白的“说教式”宣介,从人类道义和共同价值出发,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进一步缩小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的差距,有效化解西方话语对我国文化安全造成的冲击和侵蚀,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展现新时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 11

    2021.06

    汤建军:“学史力行”须见行动看实效

    学习党史只有“力行”,把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切实转变成为知信行合一,去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时代,让广大干部群众见到办实事的真章,见到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实效,才能更好地凝聚党心民心,更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 10

    2021.06

    汤建军:擦亮学史崇德的党性底色

    作为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其道德密码就是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 05

    2021.06

    匡远配:推进厕所革命加快农村生活方式绿色化

    农村“厕所革命”本质上是对封闭乡村传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反映着社会文明和进步程度,这必将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 05

    2021.06

    邹冬生: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即是乡村在追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过程中,有效落实乡村绿色发展理念、有效解决乡村突出环境问题、有效监管乡村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乡村生态系统。

  • 04

    2021.06

    周发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今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高质量发展是贯穿其中的主题,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从历史视角看,发展和保护是一对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科学办法,就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次会议确定“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符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实际的。

  • 28

    2021.05

    刘后红:坚持和传承好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传承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真正做到“忠实传承”。

  • 26

    2021.05

    曹普华:社科工作者应以人民为中心“公转”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站稳人民立场、做出真学问。社科工作者的“自转”必须要以人民为中心来“公转”。

  • 25

    2021.05

    致敬袁老③丨他把自己活成了你我的亲人

    所谓死亡,不是肉体的陨落,而是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的名字。从这个意义来说,袁老从未离开。

  • 07

    2021.05

    看今朝,红旗又卷湘赣边

    94年前,一声枪响,历史的地图有了新的海拔;今天,一次牵手,合作的力量将会涌现怎样的浪潮?湖之南,江之西,一方红土地。

  • 27

    2021.04

    祝融扑“火”,穿越4亿公里的太空之恋!

    虽说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但中国人历来是十分看重的,寥寥几字,总蕴含着特殊寓意。4月24日上午,坐落在衡阳市南岳区的南岳衡山上春光明媚,祝融殿前红旗招展,祝融峰顶化成红色的海洋。

  • 17

    2021.04

    陈文胜: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国“三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整个经济社会正经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变迁,处于由农业中国进入工业中国、乡村中国进入城镇中国的窗口期,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13

    2021.04

    汤建军:在党史学习中应解决好“姓”党须“信”党问题

    只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在新时代实践中倍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党的全面领导的无限信赖、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信心。

  • 10

    2021.04

    汤建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飘扬在神州大地,令世人瞩目,它始终是中国发展、中国富裕、中国强盛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人民幸福、中国现代化、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08

    2021.04

    汤建军: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秘密思想武器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开放的理论,它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 07

    2021.04

    汤建军: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最大秘诀在哪里?

    我们党只有始终坚持自觉掌握新时代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初心使命,为民办实事,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才能取得下一个百年的成功,直至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

  • 31

    2021.03

    陈文胜:从城市望向村庄,寻找振兴的进路

    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中一个耀眼的词汇。在城乡日益融合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探寻,如何振兴那些等待着改变的村庄,什么是加快乡村振兴的密码?产业、生态、乡风、治理、富裕,这些关键词,如何融汇于一个个村庄,加速他们的蝶变?今天,我们邀请到陈文胜教授,为我们解读城市与乡村的砥砺磨合间,如何照见大国村庄的前行方向。

编辑团队:
王小杨、张广蓉、姜媚、陈晓丹、李意一

评论文章投稿:
ldhn@rednet.cn

理论文章投稿:
theory@red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