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论道湖南>青马工程
  • 22

    2023.02

    赵凯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理论体系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当今中国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专门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集中论述和深刻阐释,连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 05

    2023.01

    汤建军:伟大建党精神永远是我们党力量之源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唯有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才能发挥其独特优势,激发其强大动力。

  • 02

    2023.01

    汤建军:以伟大建党精神推进伟大民族复兴

    历史已经证明,伟大建党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党历经百余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永葆活力的精神密码、力量之源和优势之基,不但过去如此,当前和未来亦如此。

  • 30

    2022.12

    周湘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趋势与走向(三)

    开放是智库的重要特质与内生要求,开门办库、共建共享是智库发展壮大的重要经验。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固守走向流动,从单干走向协作,从分割走向融合,是未来智库破圈、扩圈、升圈、出圈的必由之路。

  • 29

    2022.12

  • 28

    2022.12

    周湘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趋势与走向(一)

    智库从事的是高层次政务服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影响党委政府决策,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 21

    2022.11

    李包庚:共同富裕的原创性贡献与世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报告都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那么,怎样守住“人民的心”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就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 21

    2022.11

    岳奎:坚持“两个结合”,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全面总结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得出的科学结论,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

  • 19

    2022.11

    李新年: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置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之下,要通过开放加快自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

  • 19

    2022.11

    谢申祥:基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学习感悟

    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当前必须有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来予以实现。必须通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借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 18

    2022.11

    张振:新征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首要原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也首次正式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内容写入党章之中,成为全党必须遵守的政治原则与政治纪律。

  • 18

    2022.11

    贺培育: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目标和要求作了全面系统阐述。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1

    2022.11

    以强烈的政治担当答好信访工作新时代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意义深远,是举旗定向、兴党强国、引领复兴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是我们党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细读二十大报告,“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报告中“人民”二字醒目鲜明、力重千钧。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平台,作为一名中青年信访干部,要切实在深学细悟笃行……

  • 11

    2022.11

    郭丁文: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后续要抓好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 25

    2022.10

    从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战略高度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以长征文化公园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20

    2022.10

    王君:不忘初心 弘扬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进行的震惊世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是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 19

    2022.10

    学思践悟·二十大报告|胡艺华:实实在在把事情做好

    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反复强调“实实在在把事情做好”,既是从宏观层面对全党全国全军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从微观层面对各地区各单位提出的底线要求。这需要我们认真对标对表党中央,从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角度来认识和体悟其现实必要性。

  • 17

    2022.10

    学思践悟·二十大报告|彭广林:百年大党不忘初心,鼓舞亿万人民勇毅前行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令人深受感动,备受鼓舞。

  • 30

    2022.04

    尹亚鹏:让劳动的精神之光照亮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给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给予了高度称赞,产生了强烈反响。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重视的宝贵财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我们要倍加珍视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传承好弘扬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劳动的精神之光照亮新时代。

  • 07

    2022.04

    胡艺华:战疫时刻中国精神的音乐表达

    时代在不断变化,战场在发生转换,但是《黄河大合唱》所蕴含的中国精神,犹如那面鲜艳的红旗,依然高高飘扬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充满催人奋进的力量。

  • 23

    2022.03

    汤建军:“人民民主”就是让民当家作主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两大奇迹背后就是人民民主,中国人民民主的鲜明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走依法治国的路径,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 24

    2022.02

    汤建军:一切为了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7月成立,就一直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就是不忘初心使命的一百年,一百年对我们最大经验启示也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31

    2022.01

    胡艺华 何维邦:深刻把握团结奋斗的三重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在历史自信和话语创新的意义上为团结奋斗这一传统概念注入了新的更为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从历史底蕴、哲学意蕴、时代内蕴等三个维度去加以理解和把握。

  • 31

    2021.12

    观潮的螃蟹·新年献词丨2022,我们用“亮点思维”致敬信仰

    纵使“变局之上风云叠加”,我们仍有力量拉紧航船的风帆。纵使“光锥之内皆是命运”,我们仍能激起世界向上的希望。走过深谷的人,最能接受步子迈得更沉稳一些;经历过艰难岁月的人,越是崎岖越向前。一个饱经风霜、历经苦难的伟大民族,在2021这个极不平凡的一年里,再一次擦亮了她的名字,叫信仰。

  • 17

    2021.12

    解读丨文艺要看见每一位人民背后的辽阔大海

    百年波澜,壮阔历程,正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一件一件鲜活的事,汇聚起了这部跃动着点滴奋斗的人民史诗;也正是有了这部人民的史诗,才有了文艺创作的丰富矿藏,有了众多触动人民心弦、触发磅礴伟力的文艺作品。

  • 10

    2021.12

    汤建军: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奥秘在哪里?

    民主是个好东西,风景这边确实好。人类对民主的探索和实践永无止境。新时代新征程新民主,我们党将继续高举人民民主旗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人民根本利益就是我们党的全部价值所在,始终坚持走自己的中国特色民主之路,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更高质量地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必将让中国文明新形态的民主之树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永远常青。

  • 26

    2021.11

    观潮快评丨赓续湖湘精神,以“闯、创、干”的姿态拥抱现代化新湖南

    以文化发源,经历史沉淀,再由当下与未来对接,当“闯”“创”“干”赓续湖湘精神,逐渐成为这片红色土地的精神力量,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也会在这样的氛围中,传承这个“特属印记”,进而谱写和拥抱一个崭新的现代化新湖南,一个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篇章的新湖南。

  • 24

    2021.11

    涓滴汇聚,奔涌光明前景——写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之际

    11月25日,历史与抉择,将又一次携手来到前行的路口——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即将在这一天,盛大开幕。

  • 05

    2021.11

    当真诚打动私心,当乡风塑造文明丨湘村经济学③

    有的时候,热爱和信仰会抵消人类逐利的本性。这或许也是土地里长成的农家人,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另一种解释。虽然简单,却不失朴实与真诚。

  • 05

    2021.11

    当供给尊重需求,当人才成为纽带丨湘村经济学②

    点滴的投入,就会有点滴的回报。经济学不能这样保证,但对乡村的热爱却能。

  • 04

    2021.11

    当产业融入村庄,当现代遇见屋场丨湘村经济学①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这五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个个村庄,书写了无数有关改变的故事。其中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件件暖心的事,编织成独特的乡村奋进史,诠释着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走进乡野的有力实践,也见证着三湘大地振兴乡村的奋进身姿。党代会在即,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沙市望城区杨桥村,走进这个小小的村落,从中窥见湖南的“湘村经济学”。

  • 27

    2021.10

    周秋光:重视慈善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两个相结合”,这是在以往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 27

    2021.10

    观潮快评丨你的参与,汇聚起三湘大地的勃发生机

    三湘大地,蓄之既久。一场盛会,即将拉开未来五年的美好愿景。而现在,这份美好愿景的绘就,正等待热土上的每一个人,添上最契合自己内心的一笔。是的,这片你生活的土地,需要你发出最真实也最热忱的声音。

  • 27

    2021.10

    张孝岳:在结合中推动新时代理论与文化创新发展

    理论与文化的创新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我们应不负使命,在结合中推动新时代理论与文化创新发展。

  • 25

    2021.10

    李跃龙:“两个相结合”学习笔记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论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一个结合论发展为两个结合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维度,提升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任务的高度,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

  • 24

    2021.10

    朱汉民:“实事求是”与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和发展,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有着许多相通的思想基础。二者既有价值观念相契合的思想基础,也有思维方式相契合的哲学基础。本文重点探讨二者的思维方式相契合的哲学基础,即“实事求是”与实践唯物主义的相通性。

  • 23

    2021.10

    郑佳明:青年毛泽东的思想从传统文化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1910年毛泽东从韶山来到长沙求学,1920年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从一个典型的传统书生,历经十年,转变成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革命的领袖和导师。

  • 22

    2021.10

    刘泱泱: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指针,也是我们文史研究馆动员馆员从事文史研究和艺术创作的首要任务。

  • 21

    2021.10

    曹健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的科学内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地位。我们要深刻理解蕴含于其中的内在逻辑,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 20

    2021.10

    唐凯麟:关于传统文化的几个基础性理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高度出发,又一次把这个问题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面前。他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因此,认清什么是传统与传统文化,把握传统文化和现代人的真实关系;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联系等问题,就是一些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

  • 19

    2021.10

    王兴国: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革命的一条最基本、最成功的经验。而在这方面,毛泽东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这里,我们拟对毛泽东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古代实事求是命题相结合,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 18

    2021.10

    胡艺华:红军骁将曾士峨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革命情谊

    曾士峨是我党我军早期一位军政兼优、骁勇善战、爱兵知兵、战功卓著的杰出将领,也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英勇牺牲、英年早逝的名将之一。在其短暂而又壮烈的革命生涯中,在那些血与火交织的峥嵘岁月中,他以金子般的赤子初心为“大众之生息”而战斗,始终不渝地拥护、追随、支持毛泽东,不仅深受毛泽东的信赖、赏识和倚重,而且得到了毛泽东的引领、栽培和赞誉,更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 11

    2021.10

    李伏清 易志华:传承辛亥革命薪火,奋进伟大复兴征程

    一代代中华儿女传承辛亥革命薪火,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上艰辛探索、接续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 01

    2021.10

    曹普华:把“稳进高新”工作方针贯穿于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方方面面

    战略指引方向,方针引导落实。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进高新”工作方针。全省亟需深刻理解“稳进高新”工作方针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稳进高新”工作方针的基本要求,高效引导“三高四新”战略落实。

  • 24

    2021.09

    创新育人“心”模式,构筑思政“星”范式

    ​近年来,在湖南省委的高度重视和全面指导下,湖南师范大学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育人导向,突出思想引领,切实推进思政工作改革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 22

    2021.09

    江涌: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执着追求、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的源头。

  • 16

    2021.09

    周年回望·下丨系统观念下的“三高四新”,“落地成花”的真理力量

    “三高四新”,一个伟大的时代擘画,正在湖南释放出“落地成花”的真理的力量和实践的力量。

  • 15

    2021.09

  • 01

    2021.09

    何清湖:以互联网+基层医生培训打通健康最后一公里

    以《互联网+乡村医生培训》系列教材为基础,提出“互联网+基层医生培训”体系,将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素质较高、人员结构合理、具有发展潜力的基层医药人才,为基层医疗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储备,最终打通全民健康最后一公里。

  • 26

    2021.08

    12345,湖南这样战“疫虎”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当此之时,复盘前期行动,总结成功经验,以守护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复盘,又如何指导?这里总结了五点“秘籍”——且看12345,湖南如何战“疫虎”。

编辑团队:
王小杨、张广蓉、姜媚、陈晓丹、李意一

评论文章投稿:
ldhn@rednet.cn

理论文章投稿:
theory@red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