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文艺家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这些科学论断,阐明了文艺作品创作的根本规律。
回溯中外文化历史长河,任何杰出的文艺家无不是其自身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传播者;任何优秀的文艺作品无不浸润、涵养和光大其自身民族文化。缺乏鲜明民族文化烙印的文化经典亘古未见,标榜超越任何民族文化的所谓文艺大师也是子虚乌有。文艺家们只有具备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其创作才能做到有底气、有骨气、有风神。那么,文化自信从哪里来?只有从坚持不懈的学习中来。
我们要向灿烂辉煌的历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远古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艰苦卓绝,到《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良史大道,到历代前哲先贤仁人志士之高标人格,到传统文化经典包括文学艺术经典之瑰丽华章,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和美学源泉。我们在向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习中华民族固有的优秀精神品质,比如崇礼尚道、爱国忠诚、百折不挠、睦亲和友、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等等。千百年来,这些可贵品质已深深植根于民间道德规范,文艺家们要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赋予其时代意义,为我们这个时代不断注入渊源有自的新的精神动力。同时,我们要向传统经典学习本民族宝贵的美学经验和艺术手段,学习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国手法,掌握好中国味道、中国腔调、中国情趣、中国神韵。
我们要向波澜壮阔的时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当今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都源于党和人民坚定不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中国引领主流的时代精神,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的中国精神。人民群众为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付出的所有创造和艰辛,就是新的时代精神所绽放的光芒。文艺家们要紧贴时代脉博,倾听时代强音,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描绘人民群众“寻梦” “追梦”的伟大征程。潇湘大地素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湖湘文化在新时代被不断注入新活力,湖南的文学艺术家有责任在其作品中展现湖南人民特有的文化品格、文化面貌和文化自豪感。
我们要向勤劳智慧的人民学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创造的原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新中国建立以后,一个以文盲和半文盲为主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早已变成国民教育全面普及的国家。这是近百年人类历史上值得称颂的伟大事件。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有如此强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鉴赏力,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文艺作品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文艺家们不但要学习人民的创业精神、吃苦精神和奋斗精神,也要向人民学习艺术表现的能力,人民中间有鲜活的语言艺术、有生动的表演艺术、有令艺术家叹服的艺术想象能力。人民有血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有忧乐,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我们要歌颂人民中间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也要慰藉更多普通人民群众的烟火人生和平凡畅想,用温暖的人间故事照亮人民群众美好的生活。
我们要向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文艺家们在文化创新创造中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并不断推陈出新的根本遵循。越是有文化底气和文化自信的民族,越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一个有文化包容性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其自身文化才可能具有世界影响力。因此,文艺家们既要学会如何向中国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学会如何向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系省作协主席)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跃文
编辑: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