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唐浩明谈曾国藩的修身与治家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郑亚邦 编辑:程赛 2015-10-20 10:05:22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古代有两个不同的传家理念,一个是传给有形的财富,一个是传给无形的精神。什么能够传之久远,有形的一定传不久远,它有生有灭,有盛有衰,这是必然的,唯有精神财富可以长久地传承。
  
  民间也常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人类的大智慧。
  
  记者:家风仍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现在许多领导干部问题就出在治家上。曾国藩作为一个父兄,一生写家书数以千计,对子弟谆谆教诲,子孙后代能人辈出,他的治家理念主要是什么?他管好家人的经验有哪些值得我们尤其是领导干部借鉴?
  
  唐浩明:古语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的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至多五代就消耗殆尽了。但曾国藩的后代哪怕到了六七代,也还不错,没出过一个废人、一个纨绔子弟。
  
  曾氏家族对治家非常重视,他祖父就很重视家庭教育,才有了曾国藩这一代的成才。但是形成很好的家风还是在曾国藩这一代。他祖父开始也是一个浪荡子,30多岁改邪归正,对他的三个儿子管得很严。到了曾国藩,他就更加注重家庭教育,他到北京之后,把儒家的“修齐治平”作为自己的目标。儒家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是“修身齐家”,因此他对家的治理非常注重。总体来看,曾国藩对家的治理看重的是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孝友。孝就是孝顺长辈,友就是友爱兄弟。他说,自己仔细研究了中国的家族,发现做官的人家就是一代两代,做生意的人家大约三代四代,耕读人家如果勤俭可以延续五代六代,孝友人家就会十代八代。如果一个家庭里面对长辈很孝顺,对平辈很友爱,这个家庭就能保持兴旺昌盛。
  
  二是勤俭。他认为,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一个家庭,一个人,立身之本就在勤俭。历史上的奸雄也没有一个懒惰的,世界上的庸人都败在一个懒字上,才人败在一个骄字上。奢靡是败家根源,再大的家产一奢靡就败了。
  
  三是读书。他家里不仅男人读书,女人也读书。曾国藩有5个女儿,都知书达理。他也给女儿规规矩矩取名字,把女儿当儿子一样看待,没有重男轻女。
  
  四是睦邻。就是搞好邻里关系。
  
  曾国藩对教育子女看得非常重。他教育子女的方法有几点值得我们重视,一是对子女期待什么,指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他曾经有一段很有名的话给他儿子:世界上的人都希望子孙做大官,我不希望,但愿做“读书明理之君子”。这句话的核心,首先是读书,读书的目的是明理,然后做君子。并不是要做很大的官,赚很多的钱。他说,凡办大事,半由人意,半由天意。有一半是天命主宰着,自己把握不了。唯有一点是自己能够把握的,自己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就是做君子。他把道德修养看得高于社会地位。曾家后人把这条视为根本,牢牢记住,就是做读书明理的君子。所以家族没出什么坏人。后人大多在教育界文化界。比如第四代中,曾宝荪是中国第一个在欧洲获得学位的女性,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在湖南创办了第一家女子学校,“艺芳”女子学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女性知识分子。其堂弟曾约农也是在伦敦大学获得学位的,回到长沙创办了克强大学,后来到了台湾,创办东海大学。曾氏家族的后代中有诗人曾广钧、化学家曾昭抡、考古学家曾昭燏等。对子女要求的第二点,即身心的健康高于学业与功名。子女首先要求身体健康,心灵健康,学业和功名还在其后。第三点就是富贵人家子弟要有寒士之风。富贵人家子弟之所以容易出事,一是仗着家里有钱,一是仗着家里有权。曾国藩有意打掉他的家人在财富和权势上的依恃。有一个例子,同治三年六月曾国藩兄弟打下南京,七月他的儿子曾纪鸿在长沙参加举人的考试。那时曾氏家族正如日中天,曾氏兄弟战功赫赫,兄弟俩同日封侯封伯,这在中国历史上除了皇亲国戚没有第二例。但曾国藩写信给儿子,给他立规矩:在考试之前不能递条子,拜门子,考完以后立即回乡下去,不要留在长沙,长沙的风气太不好,奢华风气盛行。曾纪鸿依照父亲的话去做。这年,曾家二少爷真的没有考上,但他也没任何牢骚。
  
  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他不留钱财给子孙。他说,如果是儿孙有用,没有祖上的钱他也有饭吃,儿孙没用,再多钱财他也会坐吃山空。今天许多官员就倒在这个问题上。一些领导干部通过把自己的权力转化成财富,传给子女。比如儿女经商、搞房地产,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于社会是不公平的,于他们自己也不是真正的爱护。
  
  中国古代有两个不同的传家理念,一个是传给有形的财富,一个是传给无形的精神。什么能够传之久远,有形的一定传不久远,它有生有灭,有盛有衰,这是必然的,唯有精神财富可以长久的传承。民间也常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人类的大智慧。今天我们回看唐朝,李白杜甫的诗传了下来,唐朝的基业传下来了吗?唐朝的财富传下来了吗?没有。现在的家庭教育也存在许多误区,价值观出了问题。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应该是让孩子成为德行高尚的君子。
  
  记者:曾国藩作为一个“修身齐家”的典范人物,他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唐浩明:这一百多年来,曾国藩对后世最大的意义在于,他就是道德的楷模,人格的榜样,这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中国优秀的文化,落脚点就是人的文化,就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曾国藩对中国社会巨大的影响,可以从几个重要人物身上来看。
  
  毛泽东。他说,改变中国,不只是要改变有形的东西,重要的是改变无形的东西,社会的风气,人的道德良心。靠什么,就靠大本大源的学问。大本大源是什么,是宇宙的起源,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的本源。“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是有大本大源学问的,他在立人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梁启超。梁启超编撰了《曾文正公嘉言钞》,他在前言里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为什么他能达到这个地步?他认为曾国藩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自拔于流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精神境界超出于普通人之上,这就是他的修身之本,通过修身,通过自律,通过与圣贤神交,管住自己,把自己从流俗中超拔出来。所以梁启超以曾国藩为师,包括每天记日记,学习曾国藩的修身,然后以“移风易俗天下一二人”的身份,主动担当起改造社会的责任。他56岁的生命竟然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文章,平均每天写了2000字。
  
  对社会的担当,并不是谁要你这样做,而是自己给自己加上责任和使命。所以,这一百多年来,不管是底层的贫民还是高层的精英,曾国藩都是一个人格上的楷模。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原标题为《曾国藩的修身与治家》)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郑亚邦

编辑:程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