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社会知名人士的家国情怀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茅文婷 编辑:夏熊飞 2014-04-21 15:14:13
时刻新闻
—分享—
  在中国现当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有许多知名人士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们在人生成长道路上,均受到了良好家风的影响。在他们看来,家风包含着勤俭持家、诚实守信、踏实做人、爱国奉献、勤学敬业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他们也像普通人一样,认真遵守和实践着家风,并对子女严格要求,努力将家风代代传承下去。
  
  鲁迅: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1936年,鲁迅病重时,在散文《死》的篇末写下遗嘱,其中第五点是写给当时年仅7岁的儿子周海婴的:“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最终,周海婴没有成为文学家或美术家,而是成了一位无线电专家,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贡献着力量。
  
  莫言:勤学上进,与人为善
  
  当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表示,自己的家风是“勤学上进,与人为善”。莫言家里十分重视学习,重视文化。他虽然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但广泛阅读了各类书籍。他的母亲对他读书学习十分支持,专门从邻居手里买来一套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让他读。正是背着这套书,莫言走出了家乡。时至今日,莫言依然认为,《中国通史简编》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书。正是不断的勤学上进,莫言才能给自己的语言文字插上飞翔的翅膀,正是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才能对家乡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
  
  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当代作家、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路遥,出生在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据路遥女儿回忆,“父亲不是一个喜欢说豪言壮语的人”,“作为他的女儿,我没有继承他的事业,可是我却有幸得到了他的身教”。路遥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认为应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写《平凡的世界》,他足足用了6年。他像打着强心针,每天平均工作十几个小时,最后连手都张不开了,泡了热水才缓过劲来。
  
  袁隆平:要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特等科学奖获得者、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的母亲是一位贤良的知识女性,注重教给孩子良好的品德家风,她曾讲过一则哲理故事:一只胖胖的狐狸听见一群雏鸡在围栏里叫着,馋涎欲滴。在围栏一角它发现了一个小洞。可洞口太小,它那肥胖的身躯进不去。这只狐狸便饿瘦自己,终于穿过小洞,吃光了雏鸡。这时它发现吃大的肚皮却出不去那个小洞了。无奈,它再次饿瘦了身躯。结果,回到院墙外的狐狸,依旧是原来那只狐狸。袁隆平长大后逐渐明白,母亲是告诉他,要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无欲则刚”的家风,让袁隆平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
  
  华罗庚:弄斧必到班门
  
  “弄斧必到班门”是数学家华罗庚对子女的一条重要教诲,也是华家严格要求的体现。华罗庚以身作则,在国外大学做数学演讲时,他常常针对那所大学最有名的课题去讲,有人说,那不是班门弄斧吗?而华罗庚却认为,如果我讲得好,说明我水平更高;如果我讲得不好,我可以在与对方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华家的子女都有这样的记忆,碰到数学难题去找父亲,父亲若发现不是很难,会把脸一板:“自己去想。”解了难题去找父亲,父亲会给出三道更难的题目。正是这种态度,让他们养成了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
  
  钱玄同:学了知识技能就要去改造社会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他曾经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并为“文学革命”摇旗呐喊。他常对钱三强说:“对于社会要有改革的热情,时代是往前进的,你们学了知识技能就要去改造社会。”为了加深孩子对掌握知识,改造社会的理解,钱玄同带着6岁的钱三强一起参加了五四运动的游行。正是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支持鼓励下,钱三强报考了清华大学物理系,随后漂洋过海,跟随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学习。1948年,钱三强学成回国,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竺可桢:滴水石穿
  
  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竺可桢从小就很喜欢思考问题。一次,他蹲在门口数着从房檐上滴下的雨滴,突然发现门口的石板上有一排小坑,水滴落下来的时候正好落在坑里。他的小脑瓜想了半天也没有弄明白,就跑去找母亲请教。母亲告诉他,这就叫“水滴石穿”,那一个个小坑就是被雨水滴成的。别看一滴水没有什么厉害的,可日久天长就能把石板滴出一个小坑来。接着,又话锋一转:“孩子,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有所成就的。”竺可桢牢牢地记住了母亲的话。从此,“水滴石穿”这一家风,伴随着他从绍兴小镇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聂海胜: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
  
  航天员聂海胜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家的家风是“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小时候,聂海胜家里穷,父母常常为几元钱的学费东挪西借。有时交到老师手中的“学费”甚至是一只兔子。但他学习很刻苦,寝室关灯后,有时候他就在校园的路灯下读书。他数学成绩特别好,考试经常是满分。初中毕业,他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他被录取为航校飞行员。由于他的勤奋和努力,他两次登上了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并圆满完成了任务。正是由于践行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的家风,聂海胜走出了自己的航天之路。
  
  柳传志:做个正直的人
  
  企业家柳传志在自己中学毕业受到挫折时,父亲告诉他,将来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做个正直的人,就是我的好孩子。此后,“做个正直的人”深深植入了他的心中。而他父母管教孩子,基本上都是以身作则。父亲作主人时,他一定要早到;作客人时,如果早到,一定会在外面等到时间点才进去,免得让主人尴尬。柳传志后来才明白:“原来这就是规矩。”正直做人的家风,既是柳传志个人的行为准则,也成为他能带领联想公司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
  
  李嘉诚:做人要真、要善、要有骨气、有毅力
  
  实业家李嘉诚出生于潮州。李氏家风严谨,学识渊博,是书香世家。李嘉诚从小就酷爱读书,三岁就咏诗诵文,五岁开始上学。父亲李云经不仅仅教给李嘉诚知识,更教给他许多做人的道理:做人要真、要善、要有骨气、有毅力。即使在临终时,李云经也不忘告诫儿子“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这些家族的规范,李嘉诚从小就铭刻于心,无论是在艰苦创业还是事业辉煌的时期,都未敢忘却。
  
  叶圣陶:永不自满
  
  永不自满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家风,为此他为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未厌居”,他在自己的短篇小说集《未厌集》自序中说:“厌,厌足也。……愿以后多多磨炼,万一有教自家尝味到厌足的喜悦的时候吧。”以后,他在文坛屡创几个第一:参与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诗刊《诗》,出版了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倪焕之》,等等。叶圣陶还常用这种“未厌”精神教育子女,告诉他们不要满足现状,要不断攀登高峰。在家风的熏染下,叶家兄妹三人一起和父亲学写作,共同阅改文章,从单篇文章的写作、发表到出版自己的文章集《花萼集》《三叶集》,精益求精,未敢止步。
  
  陈鹤琴:勤俭起家,忠厚传代
  
  教育家陈鹤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一个商人家庭,陈氏家族一直有着“勤俭起家,忠厚传代”的祖训。然而,由于6岁丧父,母亲为了养家,终日在河边洗衣劳作,陈鹤琴才六七岁就做起家务。一次,她冒着凛冽的北风去池塘边洗衣服,路上不小心跌倒在地。母亲为她敷药,她却天真地问:“妈,我今天洗了这么多衣服能挣多少钱?”母亲说:“今天正好30件,你挣了一毛钱!”陈鹤琴高兴极了:“妈,明天我一定多洗几件,我要挣两毛钱!”受优良家风的熏陶影响,再加上幼时苦难的生活经历,陈鹤琴对穷苦大众格外同情。这也为她后来从事难民教育和儿童教育奠定了心理基础。
  
  陶行知:遇患难要帮助别人
  
  教育家陶行知为了创办晓庄学校,曾经脱下西装革履,穿起布衣草鞋,全家住在牛棚柴房。他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既不要做人上人,也不要做人下人,而要做“人中人”。要把自己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其子陶城回忆,父亲曾对他们说,“遇患难要帮助别人”,“没饭吃时我们要找饭给大家吃,找来饭要先给别人吃。”不仅如此,陶行知还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农村访贫问苦,让他们亲身感受农民的苦难。舍家为国,舍己为民的风气,让陶家的孩子从小就树立起担负国家存亡的责任意识。
  
  吴玉章:礼让与苦读
  
  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出生于四川荣县双石乡蔡家堰,父亲吴世敏一辈,一直以恪守祖德,勤勉苦读的吴氏家风教育子女,吴玉章家的门枋上方刻的对联就是写照:“百年丕振延陵绪,三让犹存泰伯心;荆树有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三让”是指古公直父“让”西戎而迁周原,太伯、仲雍“让”而建吴,季札“让”而至延陵,“让”是吴姓祖先代代相沿的“至德”;而对读书的重视,则是吴氏家族的族规。在吴氏家族内部,劝诫读书不仅是为了博取功名,更是提高家族素质的重要手段。所以,礼让与苦读,成为吴氏家族的精神风范,吴玉章对这幅对联牢记终生。
  
  常香玉:国家的利益大于一切
  
  豫剧大师常香玉一生简朴,不多的几件衣服都已经缝缝补补穿了几十年,晚饭几乎都是馒头、稀饭和咸菜。如此一个“小气”的老太太却有着难以想象的大手笔。1952年,她率“香玉剧社”演员演出180多场,募捐15.27亿元(旧币),为赴朝作战的志愿军捐献了一架飞机。她的一生募捐不断:1976年为唐山大地震,1998年为长江抗洪,1999年为西部母亲,2001年为残疾儿童,2003年为抗击非典……提到家风,常香玉女儿说:“我们家老太太没有特别清楚地像人家有几句话在那儿,但是我的感觉就是国家的利益大于一切。”
  
  红线女:对业务精益求精,抓住业务永不放弃
  
  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对艺术非常认真执著。“四人帮”被打倒以后,红线女的第一场演唱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那时她父亲生病住院,有人劝她暂停演唱会,她说:“演唱会不能停,观众已经买票了,还有人专门从香港过来,不能停!”就这样,她白天到医院陪护,晚上又搞演唱会。后来她年纪大了,骨质疏松、大腿肌肉萎缩,但那怕是在后台安排急救医生,她也要坚持站在舞台上唱,甚至连去世前一个月都如此。谈起红线女的言传身教,儿子马鼎盛感慨地说:“她要求我对业务精益求精,抓住业务永不放弃。”
  
  李雪健:受点伤摔点跤都是人生的财富
  
  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在电视剧《父爱如山》中,曾经塑造了一个不善言辞却内心细腻的父亲。但在真实的生活中,李雪健却十分和蔼可亲,和儿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注重给儿子保留自己的成长空间。李雪健表示,希望孩子能大胆去闯,选择自己的路,不怕摔跤,因为“受点伤摔点跤都是人生的财富”。
  
  濮存昕:清白吏子孙
  
  曾被观众评选为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电视剧“最喜爱演员”的濮存昕,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苏民的儿子。苏民和老伴1946年入党,对钱,对物质的东西看得比较淡。家里的摆设都是实用品。“清白吏子孙”的家风和父母的生活态度,濮存昕自小看在眼里,渐渐培养出了宠辱不惊,淡泊名利的气度。
  
  姚明:诚实
  
  篮球运动员姚明对家风体会最深的是“诚实”二字。小时候,他曾经因为说谎挨了一顿打,所以一直记得:“父母告诉我要诚实。”从1997年开始职业生涯到2011年退役,姚明在球场上遇到过各种情况,但他始终坚持着父母的教导,诚实地打球,并明确表示“我根本不想学假摔的花招”。诚实的品格给姚明带来了重要的人格魅力,再加上精湛的球技,姚明成为世界知名的华人运动员。
  
  (《新湘评论》2014年第07期)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茅文婷

编辑:夏熊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