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抢占舆论阵地中增强意识形态的网络引领力

来源:红网 作者:叙岚 编辑:邬庆霞 2018-07-06 11:47:37
时刻新闻
—分享—

  网络舆论虽然衍生自虚拟空间,却凭借极强的传播能力和社会渗透能力,成为现实社会的重要延伸和折射。如“魏则西事件”折射出的医改问题,展现了社会变革时期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互联网上的“全民高考”,再次撕裂了教育公平这个社会创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当前我们处于快速发展期、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集中爆发,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直接关系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格局发生剧烈变化,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博弈和碰撞中滋生大量问题。最近几年,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呈现二元对立的复杂属性,如正能量和负能量的相互交织,一方面,十八大以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大大增强,“中国梦”等执政话语的舆论共识度大大提升;另一方面,网络空间歪曲党史国史、丑化恶搞革命经典和英雄人物、炒作马克思主义过时、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等错误言论仍此起彼伏,西方错误思潮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大肆传播,消解青年一代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

  再如,网络意识形态问题一般化和网络一般问题意识形态化的趋向明显。一方面,一些网络大V习惯于把意识形态问题包装成社会话题进行炒作,引导网民将矛头指向政府;另一方面,在多起舆情事件中呈现网络意识形态非理性繁荣的复杂局面,一些学术和理论问题上的正常争论,有时也被视为意识形态斗争,煽动网民对立情绪,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意识形态领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意识形态工作是在人的大脑里搞建设,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所以人在哪儿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儿。从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当前55.8%的中国人都活跃在互联网上,相比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更贴近年轻人的表达,叙事中更侧重于网民感同身受的代入感。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占领呢?评价意识形态工作是否有效的标尺不仅仅在于政府传播了多少正能量,更在于公众的认同程度。

  随着微博、微信、知乎、问答、秒拍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人都是评论员,人人都是“网络意见领袖”的时代来临。“官腔官调”的表达方式远离受众话语体系,达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而无法占领市场的思想又如何能够占领阵地呢?所以说今天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摆脱“以领导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广大网民的主体作用,一是创新传播载体,突出共享性和互动性;二是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向感性化、个性化和通俗化发展。党的十九大开幕当天,网友就利用各类社交平台为总书记疯狂打call,配以“全程站立无休息,只喝过一次水”“没有人不用付出努力就能得到众人的青睐,目的和责任都一样,只是岗位不同”等励志话语,彰显了网络正能量的个性化传播方式。

  “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网络斗争是一种新的舆论斗争形态,不能因为战术刻板而耽误战略大局,要能出奇制胜。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一个尖锐的问题,在思想交锋中如何科学地发声。前几年,互联网舆论场曾出现这样一种怪相,“呲必中国”成为一种时髦,相反,谁提正能量,谁就被攻击。这几年网络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网民心态渐趋成熟,正能量成为网络舆论主基调。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如何科学研判当前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什么情况下应该大力传播,什么情况下应该坚决反对、不能有半点含糊,什么情况下应该有效引导?如何拿捏好这个分寸,考验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智慧和能力素质。

  文/叙岚

来源:红网

作者:叙岚

编辑:邬庆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07/06/467272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