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新时代·县市区扫描】今日推出醴陵市篇
一把东方的千年窑火, 让“陶花”盛开的地方,烧出了一个世界陶瓷艺术的“好莱坞”。
醴陵,这座落籍沃野丘陵的城市,用不倦的古老工匠精神,抒写了一部“瓷器飞上天”的工业发展传奇。
俯瞰瓷谷。李茂春 摄
瓷谷为核,融汇陶瓷文化之路
8年前,瓷谷工程建设一度曾遭遇争议,几十亿的大项目,放在醴陵这样一个小县城,难怪有人质疑“回报周期太长了”。
8年后,当古老工匠精神的鸿篇巨制在这里成为现实;当“中国陶瓷谷·五彩新醴陵”的瓷博会在这里绽放陶瓷文化的饕餮盛宴;当“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的荣誉在这里加冕;当涵盖亚、欧、非、北美洲的企业嘉宾们赴迢迢之约,在这里将陶瓷与中国文化带向世界……
决定建设瓷谷的醴陵市委市政府可以宽慰地说,他们没有决策错。
早在2013年4月,时任代省长的杜家毫在醴陵调研时强调:要加快发展陶瓷新材料应用产业,更加注重创新、节能环保,生产更多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培养更多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推动文化与陶瓷产业深度融合,焕发传统产业的活力;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坚持外贸内销“两手抓”,不断提高发展效益。
是的,醴陵的发展,需要一个以陶瓷为载体,融合资本与实业、传统与创新、科技与艺术、文化与旅游的综合性平台。而瓷谷,提供了这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来自阿联酋、沙特、约旦、阿曼、坦桑尼亚、苏丹等“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及非洲的采购商,对醴陵的釉下五彩瓷器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更由此对中国的高速发展深表惊叹。
在这个平台上,来自乌克兰的画家莲娜刘,欣喜于醴陵瓷谷为各国艺术家加强交流合作,提供了便捷机遇;来自加拿大Phil Read公司的展商READ PHILIP LENARD,感谢瓷谷为陶瓷企业搭建了合作交流的绿色桥梁。
这座位于小县城的中国陶瓷谷,正聚拢着世界的目光。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时,醴陵瓷谷正努力打开世界朋友圈,将数千年悠久深厚的陶瓷文化历史与当代探索融于一体,推向远方。
在醴陵市的倾力打造之下,“中国陶瓷谷·五彩新醴陵”正成为区域文化品牌“新地标”。而醴陵“开放包容”的态度,注定使之成为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的相通之桥,精彩演绎“传承、创新、融合、共赢”的“陶瓷传奇”。
于是,全球陶瓷艺术创意新锐人物在这里啸聚;当代陶瓷艺术的国际视野在这里,与原汁原味的醴陵窑陶瓷历史、自然风情产生碰撞。
东方农耕文明与陶瓷文明的大观园,在醴陵燃起了一把世界的文化火焰,上演了一部部“好莱坞”式的陶瓷大片。
工业为脉,定格陶瓷“前世今生”
百年前,醴陵陶瓷承载“中国梦”,开创近代中国“工业学”。1915年,代表作“扁豆双禽瓶”登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世界舞台,秀出“中国彩”,引领“世界潮”,获得“金牌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自此,醴陵“陶瓷梦”与“中国梦”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振兴实体经济的国家战略紧紧相连。
百年后,“红官窑”独享“瓷中之魂”尊荣。“世界和瓶”在醴陵落地,还将在全球友好往来城市建设111尊,接续传递“典藏中国,从醴陵开始”的中国陶瓷文化不熄的火种。
五彩醴瓷,也在时代的脚步下跨入3D打印的烧制技艺变革。
远道而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主席考夫曼·杰克,在眼见传统的“五彩醴瓷”遇上现代的高新技术,激情“窑变”的一刻,惊喜地称,“‘陶瓷工业设计界的奥斯卡’非‘中国醴陵’莫属!”
这一3D打印技术,是醴陵市政府独辟蹊径,联合高新技术,政企共建陶瓷3D打印研究所的成果。
这一研究所更成为醴陵市陶瓷产业技术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创了全球领先、国际一流的智能家居陶瓷新兴产业,不但“每人美瓷”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而且公司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一流还不够,更要走出世界。副省长何报翔在观看醴陵瓷博会时提出,要加大融合创新步伐,强化世界观,提升瓷理念,丰富瓷文化,铸造瓷品牌,振兴瓷产业,做强瓷经济,让“五彩醴瓷”更具世界性。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醴陵再夺两张“国字号”金名片——11月16日,受质检总局委托,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为醴陵授予国家级出口日用陶瓷及电瓷质量安全示范区两张“以质取胜、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两张国字号“金名片” ,为醴陵打开了机遇之门。
“中国的机遇,世界的机遇。”“丝路”正在连接,打开机遇之门的醴陵,必将带着陶瓷产业向品牌化、国际化、个性化、高端化迈进,唱响“丝路”,再铸辉煌。
千年产业为基,舞动全域旅游双翼
醴陵市长康月林曾说,如若别人问他在哪里工作,他会自豪地告诉别人在“陶”“花”盛开的地方。
“陶”说的是醴陵的陶瓷,“花”指的是醴陵的花炮。目前,醴陵的陶瓷品种达4000多个,有专利1500余项。电瓷和日用瓷产量分别占全球的28%、10.8%。花炮有14大类4000余品种,产量占全球份额达10%以上。醴陵“陶瓷名城”和“花炮之都”的美誉名副其实。而陶瓷与花炮,更是醴陵传承千年的产业。
不久前,《人民日报》发布“2017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醴陵市位居百强。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在陶瓷与花炮产业的蓬勃发展之下,一座新兴的工业强市,正呈现在我们眼前。
沉浸于这座城市的古老工匠精神,体验工业脉络的迭代创新,旅游、感受,就成了自然而然的路径——恰似副省长何报翔对醴陵的期望,“要把瓷元素注入到瓷城醴陵的每一个地方,加快发展陶瓷工业旅游,让陶瓷文化在醴陵城乡更加光彩照人。”
这里,陶风瓷韵扑面,工业历史深厚,匠人精神鲜明。这里,百里渌江河水奔流不息,百里罗霄山脉连绵起伏,百处自然景观错落有致,百年热血人文万众景仰。
11月14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发布公示,拟推出10个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其中,醴陵瓷谷成为湖南省唯一一个上榜旅游景点,湖南由此再添国家级旅游新名片。
旅游产业在瓷谷融合,全域旅游的有生力量,正在瓷谷迸发。
让世界感受醴陵的色彩。从陶瓷DIY,陶瓷历史文化展览,到花炮燃放展演等旅游项目;从“瓷光隧道”“云端漫步”,到“花炮始祖故里行”等精品线路;从桃花节、荷花节,到稻草人节等系列乡村旅游节会,醴陵激活了两千年来沉淀的旅游资源,把散落的景点如串珍珠般整合成片。
中国陶瓷谷、渌江新城、“瓷城古韵”“醴北人家”……日益成熟的旅游路线,带来的是如织的游人与攀升的收入。而扶贫旅游专线的开通,带动了7877名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产业增收。
这座有着千年产业的文化、工业城市,以产业为依托,舞动了全域旅游的双翼。
正如醴陵市委书记胡湘之所说:走进醴陵,一缕缕陶风瓷韵扑面而来,一幅幅壮美画卷展现眼前,一幕幕历史记忆萦绕脑海。在这里,你将充分感受到这座城市令人难忘的色彩。
文/雁丘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张兴诚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