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湖南《经视新闻》推出系列报道《老村新青年》之《湘西龙山刘波:碰一鼻子灰也不回头》,真实的镜像,暖心的场景,让我们见证了以刘波为队长的望城县帮扶工作队新青年们,为了湘西三个堡村贫困村民如期脱贫致富,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变“输血”为“造血”,“甘洒热血写春秋”的为民情怀。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留在这片土地上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殷殷嘱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于山高路远、贫困程度深,群众思想保守的湘西龙山县洗车河镇三个堡村,仅仅靠送钱送物这种“输血”扶持,只能缓解“病情”,应一时之急,绝非长久之计,再多的钱都会花完。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连片特困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帮扶工作队认准了这条思路。这也是总书记当年在湘西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创新用意。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跋山涉水走进僻远的三个堡村,以刘波为队长的长沙望城区对口帮扶工作队一行人,从沉下心去深入村寨把脉问诊,诊断“穷”因,到挨家挨户“促膝谈心”碰了一鼻子灰,直至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和贫困户前往800多公里外炎陵参观黄桃种植基地,帮助村民破除“贫困思想”。谋划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为了让三个堡村越来越好,刘波和他的同事们,可谓是呕心沥血。饱蘸“一心为民”初心的奔波劳累,也让共产党人的青春在贫瘠的山村闪闪发光。
流转110亩土地,以村民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黄桃种植合作社,先期种上1500棵大树,精准滴灌,造血生机,种下漫山遍野黄桃树,收获千秋万代幸福果。三个堡村精准扶贫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在帮助贫困户种黄桃增收的同时,又帮助他们树立了脱贫致富信心。以刘波为队长的这些帮扶工作队年轻人,虽然在这里对口扶贫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是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看得见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年轻的理念根植在了这片大山,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脱贫攻坚步伐中,写下“以人民为中心”的铮铮誓言。
行百里者半九十。现有贫困大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难啃的硬骨头会越来越多。如何既身体力行帮扶,又立足山区实际进行谋划,注入实践动力,三个堡村帮扶模式为湖南乃至全国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解码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要有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更要有“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和毅力。
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如何帮助贫困群众抛弃等、靠、要、“破罐子破摔”等观念和心态,借助政府的帮扶与指导,立足农村自身实际,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跳好“民族舞”,打好“畜牧牌”,用“输血”来“造血”,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发展的脱贫路子,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脱贫之路,长沙望城区对口帮扶工作队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文/张渠鹏
来源:红网
作者:张渠鹏
编辑:王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