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辉东:湖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优势与方略

来源:红网 作者:郭辉东 编辑:许敏 2017-07-11 13:37:01
时刻新闻
—分享—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特就湖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比较优势、制约因素、总体思路与可行方略进行探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代湖南人有信心有能力建成湖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一定能够实现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奋斗目标。

澧水河畔。图/网友“夏阳秋实”

  一、湖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比较优势

  观天地之大象,诊山川之巨脉,人们不难发现:湖南省特有的地质地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独立自主进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些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一)湖南省具有便于独立自主进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地理环境。

  湖南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南岭山脉到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在全国地势总轮廓中,属自西向东呈梯级降低的云贵高原东延部分。在中国“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区域构造中,湖南却是“湘江北去”。洞庭湖水系控制了全省96.7%的土地面积,使自然界的大气、水体、土壤与生物之间的生命元素迁移转化过程,可在一个区域构造单元内进行,实现物质能量在循环转化过程中的不断平衡,而且具有很强的自净能力。

  (二)湖南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比较优势得天独厚。

  从人造地球卫星上俯瞰地球,湖南和相邻地区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图景。然而,在地球同一纬度带上的西亚和非洲北部,却多呈干旱荒漠景观。湖南北阻大湖,东南西三面环山,东以幕阜罗霄界江西,南与粤桂共五岭,西以武陵连黔渝,雪峰山耸立湘域之中。湖南特有的地理环境,与沿海、西南、西北地区以及国外同纬度地区比较,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没有构造性地震带的困扰,二是没有海侵威胁,三是可以避免沙尘暴和荒漠化引起的烦恼。

  (三)湖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明显。

  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多山丘的内陆环境,森林覆盖率达59.57%,富有山泽田土和草木之利,为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场所。冬寒期短,无霜期长,一年可二熟或三熟。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1450毫米,比全国的649.9毫米多800毫米。现有水库13295座,总库容366.7亿立方米。湖南洞庭湖纯湖区面积152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204亿立方米。

  (四)湖南省有利于建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板块与网格已经凸现。

  现代文明与智慧的网络是多元多彩的,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网络格局也应当是多元多彩的。湖南境内已形成一个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格局,从流域看,有天然形成的湘、资、沅、澧四水与洞庭湖四水一湖格局,四水流域梯级水电站建设已基本完成;从交通线路看,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新格局已经形成。从总体看,“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全省四大板块实现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覆盖,形成了板块联动、极带互动的竞相发展新格局。2008年4月以来,湖南投资174亿元进行水污染综合整治,实现了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湘江长沙枢纽工程建成后已在长株潭形成130多公里的人工大湖,长沙市山水洲城已成为世界上独特的引人向往美景。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积极推进和湘江新区的勃兴,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NextPage]

  二、湖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制约因素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其利必有其弊。湖南在具有得天独厚自然地理优势的同时,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两个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

沅陵县城沅水河的情景。图/网友“湘沅老王”

  (一)孕灾环境独特,自然灾害繁发。

  湖南现代地貌格局是在内外营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副热带高压及西风带环流的综合影响而形成不稳定气候系统。由于向北开口马蹄形地貌,导致冷空气易进难出,产生持久的阴雨和低温,成为灾害性的春寒、秋寒和冬寒,使得境内冬季平均温度和极端低温值低于邻省同纬度地区。湘江、资江、沅江各自与其支流形成树枝状水系,澧水及其支流形成羽状水系,往往形成山区易洪、沿江和湖区易涝的特点;有客水注入的低洼地区,又具有外洪内涝的特征。全省旱涝灾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集中性,空间分布上具有群发性,旱涝灾害还呈现一定的共轭性。

  (二)经济增长方式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不高。

  湖南省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未根本改变,工业技术水平与设备比较落后,资源高耗型产业比重大效益低,经济持续增长受到严重制约。以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走的是一条高能耗、高增长的路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大部分矿山技术装备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低,采富弃贫、采厚弃薄现象普遍。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急剧消耗和环境污染,使生态条件失去平衡。

  (三)环境污染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待遏制。

  在农业文明时代,农牧业生产的废弃物和人畜的排泄物,都是可循环利用的。在工业文明时代,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和集中式的城市化生活,人们把大量废弃物和排泄物排向天空、撒向大地,江河湖海变成了垃圾桶,环境污染问题由此而生。环境污染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复合,使区域性生态环境退化由局部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单要素的生态环境退化转变为多要素的生态环境退化。

  (四)人类过当的活动,制约了生态环境变化。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016年湖南人口6629万,人口基数偏大和人类过当的活动,也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行为时有发生。土地乱用滥用、矿产乱采滥挖、“三废”乱排滥放的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严重。


[NextPage]

  三、湖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当代湖南人应当以广阔视野、深邃眼光和坚实步伐,走出经济社会发展与良性生态平衡的文明发展之路。

沅江秋色。图/网友“清风随影之过客”

  (一)当今世界,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共识,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当今世界,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福建、江西、贵州三省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设立的首批省份。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湖南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言中建议将湖南省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应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尽早将湖南省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范围。

  (二)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自然生态规律者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铁的定律。

  人类文明正大步迈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时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创建宜居宜业的生存空间。自然界的演化是一个永恒的生命创造过程,人类应该爱护天地万物,自觉维护非人类生命及其生存环境。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和谐相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已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曾经发出过警告:“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留给自己的则是荒漠”。中国文化大道之源的《易经》说:“古者包牺氏(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传入中土的佛教文化信奉“万物生而平等”,人与人平等,人与其他动物也平等,杀生害命会遭到因果报应。在中国生态文化传统中,所有生命出自一源,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生生不息。

  (四)人民群众早就盼望党和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治理环境污染。

  当代湖南人应当以广阔视野和深邃眼光,从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平衡的角度出发,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良性生态平衡之间的结合点,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如果只追求局部的、眼前的短期经济利益,环境污染了,水变脏了,土变毒了,空气变坏了,动植物繁衍生息场所破坏了,人类生存空间糟蹋了,老百姓连新鲜空气也吸不上,干净的水也喝不上,再多的钱和再多的高楼大厦有什么用?人不能在乌烟瘴气、暗无天日和污水滥流的环境中长期生存!面对生态环境危机的威胁,党和政府应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治理环境污染。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美好家园,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NextPage]

  四、以湘资沅澧四大流域可持续发展为轴线,绘制一幅生态美好的新湖南水系图

  (一) 以湘资沅澧四水为可持续发展轴线,全面推进人水和谐水环境建设。

  湖南90%以上的县市城镇坐落在四水流域干流和支流两岸,适宜进行以流域为可持续发展轴线的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既宜于建成一批独具特色的生态智慧城市,也利于建设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四水可持续发展为轴线,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方针,以大流域治理为骨干,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理,把蓄水、灌溉、防洪、航运、旅游、发电和流域治理开发相结合,建设主要河流梯级枢纽水电工程时,应尽力使已有水利工程充分发挥配套作用,形成互联的自流灌溉系统。要把修建道路与堤防建设相结合,城区的河道要尽量修建成景观型河道,使水面和岸上观赏景点水清岸绿,河流两岸500—1000米范围内应形成茂密的多层植被,有效阻止水土流失。

  水与人一样,都是要有出路的。人不给水出路,水就会给人死路。长沙市一些渔场已变成市场,某些蓄洪堤垸已不存在。若遇特大洪水,一些地下工程必遭淹没!要探索洪水资源化和泥沙资源化的新路子,在低洼地带即本来是自然湖泊及分蓄洪地带,深挖一批大型人工湖泊,既可分蓄洪水,又能发展淡水养殖,挖出的泥沙还可以转化为宝贵的财富。

资江风光。图/网友“石破天惊人”

  (二)救船、救水、救鱼,还给江河多种功能。

  1969年11月,毛泽东听取在三斗坪地区兴建高层大坝枢纽水电站方案时指出:“望你们在设计施工中,不要把长江变成短江,要做到三救,即救船、救水、救鱼。”60多年前湖南的大小江河都可通船,湘军攻克南京后曾国荃等人能将大量战利品用船直接运到湘乡老家。上世纪50年代大兴水利工程后,全省大小江河的数百个水坝陆续兴建,船只不能通行了,水不能自然下流了,鱼虾不能畅游了。在人水和谐水环境建设中,可在湘江东安电站、水府庙水库、柘溪水库、永兴第二电站先行采取因地制宜的工程措施救水、救鱼,用小船坐电梯、大船过楼梯的办法救船。今后平原地区修建桥梁,应当留足有利于船舶通行的高度和跨度,最好是修建过江隧道。

  (三) 借鉴古今中外开凿运河的成功经验,能够绘制一幅生态美好的新湖南水系图。

  湖南地势格局总体为三个阶梯的复式盆地,这就给开凿运河提供了地形地势的可行条件。我在《关于开凿湘资沅运河的建议》和《关于开凿郴资桂运河与郴州构建生态型山水城市的设想》等文章中,提出过三湘四水能够形成新水系图的设想。(1)从资江干流冷水江市金竹山乡至岩口镇开凿一条运河到涟源市,将资江连接涟水到湘江。(2)从沅江干流安江镇的深渡乡(海拔高程200米)、经龙水坪河,在雪峰山下开凿城门型隧洞或明渠与洞口县长塘河相连,由赧水汇入资江干流。(3)沿焦柳铁路开凿凤滩水库罗依溪至张家界永定区澧水的沅澧运河,把凤滩水库的水引入张家界永定区,使沅江支流酉水与澧水干流相连,并尽早兴建澧水干流的宜冲桥水库。(4)在长沙市雨花区开挖湘江至浏阳河的湘浏运河连接湘江和浏阳河,其中段可与圭塘河相连,有利于改善和优化长沙市区水环境,还可起到分解湘江和浏阳河在长沙市区的抗洪压力。(5)在浏阳河黄花镇至金井捞刀河,可开挖一条联通浏阳河与捞刀河相连运河。(6)以东江水库或坝下适当位置为引水起点,至桂阳县同和乡大回湾西河出境处海拔135.2米为终点,开凿连接东江、郴江、西河的郴资桂运河,在北部永兴二级电站形成一个关闭的出水口。(7)湘桂运河是我国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第一条历史航运水道,通行了2100多年,应争取早日启动湘桂运河工程,把湘江打造成南连珠江入南海、北接长江入东海,并连接长江以北运河大网络,形成长达数千公里的水运大动脉。

  (四)在长江大拐弯处的洋溪兴建长江至洞庭湖无坝引水工程,能够使洞庭湖平原与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国”竞相争辉。

  三峡水库以下100公里长江大拐弯处的枝城洋溪居于上荆江制高点,拥有分流所需的水资源,芦家河江心有一块巨石叫鄂脑石,将长江水道分为左右二槽,洋溪街到松滋县小南海挡有一座小山,适宜开凿类似都江堰的宝瓶口水道。若能在此兴建一个无坝引水工程与相距20公里的松滋河相连,三峡水库下泄的清水就能够自流到洞庭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洞庭湖枯水期缺水的问题,能够使洞庭湖平原与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国”竞相争辉。在此我坚定地认为:一个设想只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顺应自然又能动地巧妙改造自然,梦想迟早会成真,设想终究会变成现实。


[NextPage]

  五、湖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可行方略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承担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试验的综合性平台,重在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

  (一)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向节约、绿色、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要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坚决纠正和彻底摒弃。为此,我们必须以人类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践行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倡导适度消费模式,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之路。

  (二)深化两型社会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都服从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质变量变、肯定否定规律。把握和顺应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建湖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就要深化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完成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第三阶段建设任务,进而在全省全面建设两型社会。要以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为突破口,筑牢“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屏障,形成各种物质投入和土、水、光、气、热能资源合理配置,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三)建立健全绿色发展引导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要健全完善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在功能分区上,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内在联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生态强省。对生态文明建设要采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等措施,突出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要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科学界定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义务,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

  (四)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加大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宣传力度,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制度的解读和宣传,普及培育生态文化,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公共环境公益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建立单位和个人环境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形成以保护环境为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我们坚信:湖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一定能成功,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愿景一定会实现。

(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原参事,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正厅级退休干部、研究员,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来源:红网

作者:郭辉东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7/11/435151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