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络问政常态化背后是执政理念的新突破

来源:红网 作者:彭石头 编辑:易木 2016-07-17 21:50:39
时刻新闻
—分享—

  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寓言叫曲突徙薪,最初见于《艺文类聚》卷八十引汉·桓谭《新论》:“ 淳于髠至邻家,见其灶突之直而积薪在傍,谓曰:‘此且有火’,使为曲突而徙薪。邻家不听,后果焚其屋,邻家救火,乃灭。烹羊具酒谢救火者,不肯呼髠。智士讥之曰:‘曲突徙薪无恩泽,燋头烂额为上客。’盖伤其贱本而贵末也”。突,烟囱。又见《汉书·霍光传》、汉·刘向《说苑·权谋》。这个寓言常用来讽刺那些不能防患于未然,而乐于在事后补救的人。

  这种现象在当前的社会绝不少见,就如人们在积极推崇提高干部的新媒体素养。干部在应对新媒体的素养固然要提高,这是基本功,但笔者以为,既要做好舆情发生之后的应对与引导,更要做好舆情未发生之前的工作,把舆情化解于苗头乃至源头。7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的《离网民更近,和群众更亲》报道,反映湖南一把手带头、标准化作业,答好网络题的经验做法,就道出了“化舆情于未然”的真谛。这篇报道说,近年来湖南通过积极的网络问政让每条留言都有回音,很多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实践表明,这是湖南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要求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民意在哪里,工作就做到哪里”等重要指示精神的实践回答。

  从全国来看,湖南这些年网络问政可圈可点,风生水起,特别是省委书记徐守盛“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湖南各级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座右铭,各行各业触网的程度和广度正日益增加,形成了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版块、红网百姓呼声等品牌平台和栏目,推动大量网上诉求的网下解决,网民的满意度有明显提升,彰显了湖南各级领导干部贴近服务网民群众的真情怀。笔者还以为,湖南积极开展网络问政的初心和意义,或许并不局限于此,而是从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水平的角度谋划一盘大棋——把舆情化解于未然,牢牢把握社会治理的主动权。

  一个普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已处于危机常态化社会,由社会分工的日益分化带来的不期而至事故频频发生,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带来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不断激化,由改革进入深水期之后的攻坚克难,由全面开放带来思想的日益多元多样多层,各种社会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呈叠加的态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发展起来之前少。”舆情是社会现实的镜子,这些社会问题反映出来、爆发出来,就必然首先反映为网上舆情,特别是今天这个一点即燃的时代,舆论风险带来的社会风险也与日俱增。

  由此,如何化解,让事后的补救成为事先的预防,积极主动的网络问政就成为不二选择。因此,湖南网络问政的意义不仅在于群众路线在网络形态的延伸,更在于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治理。

  人民网的舆情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湖南舆情热度已经从前几年的全国前三位退到第8位以后,我想,这与湖南积极推动网络问政,深入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态度与力度、频度与深度都紧密相关。下一步,如何让网络问政制度化长效化,如何把网络问政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如何避免网络问政一阵风,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拓展和提高。

  文/彭石头

来源:红网

作者:彭石头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7/17/403669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