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能否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型社会”,湖南能否成为中部崛起新的增长极,湖南能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创新发展、生态保护上走出一条新路来?带着如何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的问题,《小康》杂志社记者对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进行了独家专访。(据人民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目标,也是7100万潇湘人民的殷切期盼。而若不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共同富裕,也就不可能达到全面小康。具体到湖南而言,就是若没有596万人的脱贫致富,就不可能实现小康,也不是一个全面的小康。从《小康》杂志对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的访谈来看,“盛叔”对于湖南的全面小康建设已经成竹在胸,下出了一盘“全面小康棋”。
认识到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湖南要想实现全面小康,首先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位。作为湖南主政者,徐守盛就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即尽管湖南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十,但人均均量比较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很突出,经济结构不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到去年底还有596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致富任务相当繁重和艰巨。
精准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强调,扶贫开发工作要善于因地制宜,注重精准发力。对于湖南的扶贫开发,徐守盛就明确强调要在精准识贫基础之上采取措施扶贫,还要精准地来落实责任。如此这般以“精准识别”为前提、以“精准施策”为核心、以“精准输血”为基础、以“精准管理”为关键、以“精准考核”为保障,也确实能够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高效务实推进,带着广大老百姓共同富裕。
分类指导。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差距大,已成湖南实现全面小康的突出问题。要想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就必须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并且,注重分类指导,也不是标准松了、力度减了,而是让扶贫的刻度更精准、开发的效果更明显。湖南省委做出分类指导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决策,就有助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总抓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考评指挥。考评能够促进工作、推动发展,激励各地争先创优、竞相发展,具有“指挥棒”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对发展成果的考评已成湖南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指挥棒”。徐守盛明确表示,不用一个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考全盘,分层次制定考评指标、不断完善考评办法,既体现了梯度推进也兼顾了考评的可比性、公平性和持续性,从而能更好地调动贫困地区争先进位的积极性,从面上推动湖南小康建设。
根据国家统计指标体系初步测算,2014年湖南省小康实现程度已经高达88%。而今在这盘小康大棋局中,湖南书记徐守盛走出了认识到位、精准发力、分类指导、考评指挥“棋子”,并明确强调将举全省之力“啃下硬骨头”,已经为湖南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美好蓝图指明了清晰路径。全省上下若能真抓实干、大干苦干,必能啃下这块“硬骨头”,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推动湖南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文/雪花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雪花飘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