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城乡一体化“望城模式”的有益启示

来源:红网 作者:课题组 编辑:程赛 2014-11-11 15:53:54
时刻新闻
—分享—

  城乡一体化,就是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和转化利用,推动城乡之间统筹协调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近年来,长沙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深入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要求、落实湖南省委“四化两型”战略的重要内容、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选择,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创造了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长沙现象”。“长沙现象”既带来了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也积累了城乡统筹的宝贵经验,对于我国大中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借鉴意义极其重大。“长沙现象”给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整体联动。长沙把“尊重规律、惠民为本、协调发展、有序推进”作为基本遵循,把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作为核心内容,把“以点带面、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作为重要方法,积极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和镇村关系,全市城乡呈现出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同步发展、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同步提升、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二是坚持内生驱动。长沙全面实施公路通达、电力扩容、饮水安全、环境整治和校舍改造“五大工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充分激发农村投资潜力,全面开发农村市场空间,提高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增强了区域发展的整体性。三是坚持创新推动。长沙出台实施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深化投融资制度改革、强化公共财政支农、统筹城乡就业社保、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有效保障和有力支撑。四是坚持示范带动。长沙按照“分类指导、统筹布点、集中连片、全面推进”的原则,在主城区、都市圈划定了长永、金洲、莲花、京珠4大片区,确定了10个中心镇,铺排了21个郊区村、城中村、园中村,破解规划、建设、用地、投入的难题,推动科技、人才、信息、资源的融合,促进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的均等,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搭建了实践平台,提供了示范样板。
  
  望城作为长沙的新城区,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两型社会”和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不仅拓展了农业功能、提高了农业效益、优化了生态环境,而且服务了城市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强化了城乡联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望城模式”。“望城模式”的发展路径、主要做法与基本经验,对于新时期如何推进“三化同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2011年人均GDP已达5540美元,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但我们仍须清醒地看到,这些经济指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而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趋严峻,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难以为继。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首次作出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吹响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号角,凝聚起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国家共识。
  
  望城紧紧抓住全境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和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发展机遇,围绕打造“省会长沙最亮丽的名片”和“湖南统筹城乡的示范区”的目标,把望城全境作为大公园、大观园来规划、来建设,把文化和科技作为驱动望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有力翅膀,坚持生态优先,注重文化挖掘,追求绿色GDP,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家园;以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抓手,在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突出乡村生态、乡村民俗和乡村文化遗址的保护,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在发展中加强生态保护、在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生态和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望城模式”表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才能真正抓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坚持政府引导与城乡居民共同参与,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而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维护和促进城乡居民的利益。因此,在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的关系,既要坚持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组织和有效引导,又要突出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起他们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望城在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中,坚持政府有力引导和群众积极参与有机结合,凝聚了社会共识,形成了发展合力,共同谱写了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崭新篇章。一方面,望城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基础建设、建立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了服务引导功能,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另一方面,望城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通过建立体现农民意愿的体制机制,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获取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区委、区政府促进包容性发展的执政理念和坚定决心。“望城模式”启示我们,只有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并举,才能获得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坚持因地制宜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是实现区域经济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禀赋千差万别,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没有统一模式可供遵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无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国际视野中,都没有现成道路可资选择。因此,需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因地制宜与突出重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区域经济特色发展。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避免“一刀切”;突出重点,就是要挖掘内在优势,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亮点,杜绝“一把抓”。
  
  望城区委书记谭小平认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久远的,就越是新鲜的;越是特色的,就越是大众的;越是生态的,就越是现代的”。望城始终秉承这一理念,依托紧邻省会长沙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农业大区的资源优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以“农事体验、农家休闲、农业观光”为主体的休闲农业和以“文化旅游、古镇旅游、生态旅游”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在充分考虑地理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环境承载等因素的基础上,注重把保护生态与挖掘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出了一批以“靖港古镇、乔口渔都、铜官陶城、新康戏乡”为代表的内涵丰富且极具地域特色的精品景点,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望城气派、望城特色的城郊区县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成功路子。“望城模式”表明,只有坚持因地制宜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才能找到一条实现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驱动。三十多年前,发轫于农村的土地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率先拉开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确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业“第一次飞跃”,产生了巨大的改革红利。但是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城乡要素流动持续加速,现有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越来越暴露出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能力弱、科技贡献率小等缺陷。这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强化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第二次飞跃”。
  
  望城始终坚持把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夯实农村繁荣发展、农业转型提质、农民增收致富的制度基础,促进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充分调动了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强化农村土地流转指导服务,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商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项目,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朝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三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增强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保障了广大农民的经营收益。伴随这一系列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望城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望城模式”启示我们,制度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只有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才能长期保持农业现代化强大的内在驱动。
  
  坚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当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阻碍因素,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农村基础薄弱和农业大而不强的状况也未获得根本改观,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还需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这些问题和困难都亟待各级党委政府坚定信心、下定决心,进一步强化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探索建立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有效流动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
  
  望城明确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并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出了“一江两岸四镇四岛五景区”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构想,以“强农兴旅、以旅助农、农旅结合”为目标,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延伸,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促进了高效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联动发展,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推进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居民文明素质和收入水平的差距,为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望城模式”表明,发展是和谐稳定的基础,而城乡差距的缩小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只有坚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根据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课题组《“长沙现象与望城模式”解析》整理而成)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课题组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11/11/351867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