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集中制是我党保证决策的正确和有效实施的有力武器,是增强党的纪律性和战斗力有力保障,是衡量一个领导班子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鉴于“一把手”在班子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应当比其他领导成员更自觉、更熟悉地遵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原则和程序,成为践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人们常见,在一些党委会会议上“一言堂”现象屡见不鲜,“一哥”先发言,往往其他成员会“顺着说”,或“论证主要领导意见的正确”;“一哥”“一锤定音”,其他成员“一致同意”。
其实,在“一致同意”的背后,并不见得都是言之由衷,内心并不见得都是一致赞同,而是说出不同意见怕与“一哥”意见不合,怕由此被视为“不同政见”。况且,在身处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的今天,面对发展任务繁重、利益诉求多元、矛盾问题复杂的形势,有效落实民主集中制,科学民主决策重大事项,真正让“意见向导”成为真正的“聆听者”,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
当然,末位表态、静静聆听,并不是不作为,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积极参与。末位发言,应厘清三个不等于:
“末位表态”不等于末位责任。从“会前定调”到“末位表态”,在议事决策过程中“一把手”的发言顺序从正数第一变成了倒数第一。但是,并非意味着“一把手”的责任也由正数成为了倒数。相反,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一把手”所肩负的责任将更加重大。“会前定调”,侧重于阐述自己的立场、观点和倾向,有利于运用自身想法去影响其他成员的思考;“末位表态”,侧重于总结梳理其他成员的理念看法,要求在众多不同甚至分歧意见中寻找最优和平衡,尽量避免书记个人倾向对集体决策造成的“羊群效应”。
“末位表态”不等于简单归纳。“末位表态”不是简单的归纳总结,而是对众多决策信息的“精加工”和“再创造”。面对班子成员间的不同意见,如何保证既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倾听、尊重其他班子成员意见,又要求能集中大家的智慧,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最优化;如何集班子成员众家之所长,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观点和立场,这对一把手把控大局、纵览全局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一把手”扮演好思想采集者、提炼者的角色,让大家的观点充分碰撞,不断充实完善,最终形成在充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末位表态”不等于乱和稀泥。在民主集中的议事程序中,“一把手”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一把手”必须发挥好“裁判员”的作用,在末位表态中明确表达自身立场,不能因为怕在班子中造成对立和分歧,在发言中“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对我对他也对”的打哈哈,造成凡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导致问题的产生和积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一把手”和班子其他成员之间,不但要讲友谊、讲谅解,更要讲党性、讲原则,以公开公平公正的议事态度,以开诚布公的谦逊姿态,树立起班子成员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良好风气,使大家共同维护班子的团结,使领导班子成为坚强的战斗集体。
民主是权力腐败的天敌。建立制约“一把手”权力行使、防止权力滥用的科学机制,这不仅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同时也是对“一把手”的保护,更是增强党委政府决策科学性、合法性和可行性的有力举措。有理由坚信,“聆听之后的发声”,必能避免“意见向导”的错误性导向发生。
文/胡名声
来源:红网
作者:胡名声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