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和必由之路。从这个角度来说,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对湖南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已经具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今湖南举办“沪洽周”,为的也就是借助招商引资的力量推动湖南的跨越式发展。事实的确如此,本届“沪洽周”硕果累累,若称其为“发展周”恐怕都不为过。
毋庸置疑,举办“沪洽周”能够直接展示湖南的投资环境。不可否认,近年来湖南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从营造投资环境到营造创业环境,从引进项目到引进人才,在筑巢引凤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然“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各地都在想方设法招商引资之际,宣传推介无疑成了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子。如今“沪洽周”邀请到境内外跨国公司、长三角地区知名企业及行业商协会300余家,当然能够借助这一平台来宣传湖南的投资环境。
其实,“沪洽周”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宣传推介,其最直接的效益就是能够带来投资。这是因为,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既能够增加即期需求,又能够扩大未来供给。从湖南实际情况来看,在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继续坚持投资拉动尤为必要和紧要。再来看此次“沪洽周”活动,截至目前就已经引资总额折合人民币1484.7亿元。有着如此庞大的投资,若能够充分利用,无形中就为湖南的各项建设储足了后劲。
在带来投资的同时,还有着一个更现实的作用,就是带动就业。就业可谓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社科文献出版社先前发布的《教育蓝皮书》就曾表明,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700万大关,冲到727万。作为教育大省,湖南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如今湖南通过“沪洽周”引进企业来湘落户,当然有助于帮助湖南缓解“就业难”这一民生难题。
并且,“沪洽周”还将为湖南带来产业结构优化的红利。这是因为,湖南经济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4502亿元雄踞全国第十,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本次“沪洽周”湖南以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招商重点,“更加注重上下游产业配套,注重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引进”,如此必然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湖南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打造湖南经济升级版。
不仅如此,内外因辨证原理我们都很清楚,这也就决定了在湖南的跨越发展中既要依靠潇湘大地的内生力,也离不开强大的外力支持。而“沪洽周”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利用外力的平台,最直接的就是湘沪合作。因为上海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和前沿阵地,随着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建设,通过“沪洽周”沪湘两地交流合作必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湖南的全面深化改革也因之有了更加美好的前景。
说到长江经济带,“沪洽周”对于湖南融入其中更是意义不凡。在此次“沪洽周”期间,省政府就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签约,省商务厅分别与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红星美凯龙集团签约,省机场管理集团也与上海机场集团签约,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促使着湖南更深入地融入到长江经济带中,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市场对接,加强劳务协作,深化金融合作,推进旅游互动,在真抓实干中将湖南与长三角经济圈的合作推向更广、更深的领域。
进一步来说,加深与上海合作及融入长江经济带都是湖南发展外向经济的表现,而外向经济当然离不开国际市场。比如,湖南文化娱乐产品当前虽然已经“傲视群雄”,但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必须融入国际性元素,引入国外先进理念做到洋为我用。这一点“沪洽周”更是可圈可点,因为上海历来都是湖南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重要平台和窗口。借助“沪洽周”这一媒介,以项目为纽带,湖南日益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沪洽周”名义上是大型经贸交流活动,但湖南并没有完全围绕经贸而进行,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展销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证。实事求是地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方面湖南将现场展示与直播销售予以结合,把湖湘文化借助电视、电脑和手机实现古老文明和全国观众的隔空对话,这不仅有助于湖南丰富文化资源的开发,更有助于在叠加中实现文化产业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发展,很是值得肯定和支持。
“沪洽周”是一面多棱镜,也是一面聚光镜,能够折射出湖南多头出击的发展战略,也可以展示出湖南外向发展的战略匠心。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在“沪洽周”集结号激励下,若再加上充分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积极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成渝经济区等区域的合作,相信必然能够实现湖南经济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文/雪花飘
来源:红网
作者:雪花飘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