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2024.05

越是险阻越要大步高歌向前行,唱响中国青年“young”的最强音。

06

2024.05

擦亮希望的“大眼睛”,为每一双希望的眼眸投去关爱。只要有希望,就有未来;只要有梦想,就有力量。

05

2024.05

只要胸怀国家与人民、坚定信念与意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无法达成的目标。

04

2024.05

中国青年在百余年党史中的不朽功勋,也鼓舞着无数后来者。今天,五四精神的火炬已经传到新一代青年手中。

03

2024.05

我们是五四精神滋养下有着新时代特色的“新青年”。

24

2024.04

掩卷思考:湖南人这种越战越勇、坚韧不拔的性格到底如何炼就?

24

2024.04

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一直贯穿于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之中,滋养了三湘四水的风流人物,书写了近现代中国的复兴华章。

22

2024.04

第29个世界读书日之际,重新审视湖湘文化内涵,蓦然觉察,其中“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已融入湖南人的生命基因,耳濡目染,不学以能,日用而不觉。

19

2024.04

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芷”“兰”尤其是“兰”是楚辞中常见的“香草”意象。

15

2024.04


12

2024.04

卡尔维诺说,“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10

2024.04

今天,当我们徜徉在历史与现实的步道,凝望湖南一师的百年风华,可清晰看到其践行校训校风,弘扬“三不朽”理念,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鲜明路径。

04

2024.04

一篇《滕王阁序》,使得滕王阁成为江南名楼。一座楼与一个人,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04

2024.04

游学13年,44封书信,她在故纸堆与山川风物中漫游历险、观察思索。

22

2024.03

“历史俱在日常俗事中”,没有什么比之更有力量。

19

2024.03

面对更纷繁的世界、更严峻的挑战,要善用“大思政课”为青年成长铺桥搭路,引导他们赓续中国青年百年奋斗传统,帮助他们在思想洗礼和实践锻造中健康成长。

18

2024.03

当好青少年的思想引路人,一堂能够真正把“思政”讲到学生心坎上、让学生尝到“甜味儿”的思政课显得必不可少。

17

2024.03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将之视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亲自谋划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念兹在兹办好这门极其重要的“金课”。思政课教师只有自觉提升教学水平和自我修养,努力讲出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才能更好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

15

2024.03

应该如何规划一部大型湖湘文化通史类学术著作?我们组建一个学术共同体应该确立什么目标?

08

2024.03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我们精心挑选八本湘版新书、好书,敬献给每一个“她”。

04

2024.03

赋予孩子成长原动力,在他们永不重回的青春岁月埋下终身受用的发展契机,才是我们更崇高的使命。

29

2024.02

面对世界信息化风驰电掣的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唯有抓住“数”的智慧力、“链”的集群力、“网”的凝聚力,才能充满自信地奔赴山海,奔赴未来,推动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的实践与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入更明媚的春天里。

28

2024.02

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奋勇迈进,是一条越来越清晰的路。这条路,因为数字经济的壮大,正越走越宽广。

27

2024.02

网络强国积淀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已跨越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奔赴世界各地、化作点点繁星,持续向中国这块万物互联的热土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向世界最前沿传递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中国方案。

22

2024.02

这是献给英武的人们的一曲华章,更向武术之魂发出灼灼召唤。

16

2024.02

鲁迅曾说:“《西游记》之流传,是中华文化最大之幸事,而能够读懂《西游记》,则是个人修养甚深之标志。”

11

2024.02

《三国演义》关于龙的描写,不仅推高作品瑰丽的艺术性,更传递出中国式政治智慧的格、局、度。

10

2024.02

“龙文化”从龙的国度、龙的故乡出发,走向民间,走向世界,成为全民族自觉遵从、反复践行、不断创新的文化深井。

09

2024.02

龙作为中华文明肇始的重要源头、存续的神秘力量,成为海内外“龙的传人”最深的文化认同。而龙人合一的“人生六境”,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底片。

08

2024.02

流光溢彩的春节就像一个精神符号,穿越时空大漠,传递尘世间的脉脉温情,在欢乐喜庆、幸福祥和的氛围中,予人莫大的心灵慰藉。

08

2024.02

过年,既是农历旧年的终点,也是农历新年的起点。城步苗族对“过年”充满了敬畏和虔诚、憧憬与希望。

05

2024.02

唐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黄金时期,尤其是诗歌。唐诗崛起成了一座不可跨越的巅峰

29

2024.01

涟水沟通了湘水流域和资水流域两大板块,其所孕育的流域文化或为三湘四水各流域之冠,是湖湘文化最具特色之所在。

29

2024.01

家风既是家庭教育理念的浓缩,也是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是民族和社会的价值缩影。

25

2024.01

这是不为人知的邵阳雪峰山抗战,湖南平民的血性抗战史。

22

2024.01

去东北吧,那里能让你的梦境更加壮阔。

19

2024.01

打开敦煌莫高窟一千六百余年的建筑、彩塑和壁画的艺术文化世界。

17

2024.01

每次听完他的故事,总有一脉时间的烟云笼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17

2024.01

他看得如此清楚,远超过一个心不在焉对外界视而不见的明目之人。

12

2024.01

以阅读之名,“书山有麓”正式上线了。

01

2024.01

钻木者的执着,创造者的活跃,汇聚成2023年湖湘行者的突出记忆。那些伟大的平凡人、平凡的伟大者,缔结“新的力量”,创造“新的可能”。2024年的希望,属于每一个人。

26

2023.12

毛泽东从实践的打磨中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把“钥匙”的正确使用方法。新时代,我们更应该让这把“钥匙”常用常新。

26

2023.12

回观现今社会,李达身上那种敢于担当,反复探求,求真务实的作风,李达文章中那种旗帜鲜明、关注现实社会、勇于思考、敢于发声的文风,又何尝不是我们新时代青年所追求的呢?

25

2023.12

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毛泽东对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反应极为敏锐,他以深厚的修养、博古通今的知识结构、风趣幽默的个性,写出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精美政论文章,对于评论员“评论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21

2023.12

我们以一个“骉”字,铭记这一年!

15

2023.12

将谢璞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落户洞口县,比作在这儿“栽下了一棵常青树”。这个比喻非常贴切。谢璞老师本人,也是中国文坛的一棵常青树。他辉煌的文学业绩,将被后人永久传诵。

13

2023.11

湖南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中理解过去、现在与未来,正以“岳麓”为名,推动着全民阅读持续走深走实,创造新时代湖湘文化的新辉煌。

19

2023.10

相信相信的力量,发展的和音必将汇成江海,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浩荡奔腾,迈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02

2023.10

它生长在亿万中国人的精神里,割不走、偷不去、抛不掉,成为中华文化永远的精神IP,永不消逝的文字传奇。

29

2023.09

中秋的月亮不应暗淡,中国人的浪漫也不该被遗忘。忙着赶路的人们啊,请你抬头看一看这月亮,有一份遥远的思念托月亮带给你,何不放缓脚步,去签收这份跨越岁月与山海的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