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湘音》栏目发表了题为《县委书记要当好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的文章。文章从脱贫攻坚的大局出发,梳理了“中央、省委把大家放在贫困县县委书记放到脱贫攻坚总指挥这个岗位”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以及贫困县县委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该有的全局观与决断力。这对解决脱贫攻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具有十分明确的针对性。
脱贫攻坚是一场不可懈怠的战役,更是贫困地区民众走向幸福安康的必然之路。不能忽视的是,在这场持久的战役中,许多客观问题摆在这儿,比如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落后、资源严重不足、交通极不便利等。除此,一些隐性的问题也于无形之中潜藏着,或随时会被激化,比如脱贫攻坚的方式是否科学,是否综合考量了当地实情,是否与贫困民众交心而赢得他们的信赖等。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都是一道道考验题,破解稍有不当很可能会影响当地脱贫攻坚的全局。
在这一意义上,打好这场战役,我们不仅仅要拿出必胜的信念,向最难啃的骨头聚集所有的“火力”,更要有一位胸怀合局且能“临机决断”的“一线总指挥”。当好“一线总指挥”,所在贫困地区的县委书记该当仁不让,且要以一颗“为民之心”,拿出决战者心态,统一发令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所谓民生事大,事关民众生计,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是一种无比崇高的荣耀。
当然,脱贫攻坚绝非一部分人的事。作为“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除了全面有效地调动当地一切资源外,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积极整合外部力量,同时有效地借鉴成功经验。比如永州市在脱贫攻坚上,有效抓住了中国社会扶贫网推进试点的机遇,通过平台的“链接功能”,建立贫困户与社会各界的线上对接渠道,这大大方便了社会资源力量的积极注入与爱心参与等。
辩证地说,脱贫攻坚有内外两条路径,一条是依据当地现状,从内部聚集发力,充分调动当地资源与广大民众的积极性,补齐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另一条是搭建外联平台,充分借助外部力量,实现比较优势互补。这两条路径是相互促进的,内部的资源可以通过外部的力量来放大与转化,反过来外部力量的引入,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为贫困民众带来新的理念。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更好地“解决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将脱贫攻坚中的问题进行有效地梳理,并掌握其中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无疑也是“一线总指挥”的应尽职责。
正如在7月24日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巡查整改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所强调的,“要始终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扶贫与扶心、扶智、扶志、扶技结合起来,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建立群众参与机制,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群众工作和村规民约引导,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改变贫困面貌”。有了良好的运行机制,这场持久的脱贫攻坚战,显然将会更有效地实现步步为营向前推进的战略目的。
无论如何,贫困县县委书记要当好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 这是一种心智考验,更是一种至上荣耀。
文/红评
来源:红网
作者:红评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