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泱泱: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的理学经世思想

来源:红网 作者:刘泱泱 编辑:司马清 2017-02-14 21:19:56
时刻新闻
—分享—

  曾、左、胡是湘军创立时期和前期领导层的三个重要人物:曾是湘军的首创者和统帅,左、胡则是曾的左膀右臂;曾是湘军的主要思想领导者和核心,左多谋善断、勇毅刚强,是首屈一指的战将,胡则稳坐后方,延揽、输送各类人才,调和各方关系,促进湘军的团结和发展,三人不可分割。

曾国藩

  一、曾国藩及其理学经世思想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诚,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荷叶塘(今属双峰)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兵、工、吏部侍郎。咸丰二年(1852)出任江西正考官,以母丧回籍。时值太平军出广西,长驱直入湖南,清政府令他帮办湖南团练事务。他于次年春至长沙,着手组建湘军,先建立陆师,继之又在衡州(今衡阳)、湘潭设立船厂,训练水师。四年正月,发布《讨粤匪檄》,率全军出师东征,与太平军作战,屡败屡战。经过12年的艰苦战斗,终于将太平天国革命镇压下去,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在此过程中,他于咸丰十年任两江总督,并授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同治元年(1862)兼任协办大学士;三年以攻陷天京功,赏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后加称“毅勇侯”)。四年五月,奉旨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北上镇压捻军。以历久无功,于五年十一月调回两江总督本任。六年,补授体仁阁大学士,旋改武英殿大学士。七年七月,调任直隶总督。九年,奉命查办天津教案,忍辱求和,遭社会舆论谴责,再调任两江总督。卒于官,谥“文正”。在两任两江总督期间,与李鸿章等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工企业,又奏派陈兰彬、容闳率学童出国留学,学习军事、船政、步算、制造诸学,开洋务运动先河。

  曾国藩“平生笃崇宋儒,不废汉学,不轻立说,专务躬行”;“居官治军,粹然儒者,戎马仓皇,不废文事”。前人多将学术分为义理、考据、辞章三门,他另立“经济”一门,合成四门,说:“为学之术有四,曰义理,曰考据,曰辞章,曰经济。”这是切合时宜的。但他仍认为,四门中当“以义理之学为先,以立志为本”。又回到了他的理学经世主张。他立志以平乱卫道自期许。在著名的《讨粤匪檄》中,他呼吁“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号召“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愤怒,以卫吾道”。在外交方面,他抱定一个“诚”字,“守定和约”,“委曲求全”, “忍辱负重”。他严格按照理学家的要求修身养性,“为日记,有过必记,力自绳检”,对子弟教训也很严格,对后世深有影响。他善治古文,曾师法桐城派姚鼐,而雄奇过之,“异军突起,而自成湘乡派”,近世论者或有称其为桐城派之殿军者。

  曾国藩的著作,有《曾文正公全集》传世,今岳麓书社出版有《曾国藩全集》。 

左宗棠

  二、左宗棠及其理学经世思想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尝自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他20岁考中举人,后三次参加会试,均意外落第。从此绝意科举,“弃词章,为有用之学”,刻苦钻研农学、舆地学、史学、兵学以至洋务之学。于书房自撰一联张贴壁上:“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早期坎坷,大器晚成,40岁以后始飞黄腾达:咸丰二年(1852),入湖南巡抚幕府,筹划军事,参与镇压太平军;十年,以四品京堂候补襄办曾国藩军务,自组楚军;次年,以三品京堂候补帮办曾国藩军务,旋诏授太常寺卿,复命督办浙江军务;同治元年(1862),补授浙江巡抚;二年,晋升闽浙总督。三年,攻占杭州,平定全浙,获赏加太子少保衔,进封一等伯爵,爵名“恪靖”。四年,奉命节制闽、粤、赣各军,扫平太平军余部。回福州后,他连上数折,并悉心筹划,创办福建船政局,购机器、雇洋匠制造轮船,又附设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培养制造、驾驶人才,装备水师,开中国近代机器造船、海军和海军教育之先河。同年秋,奉谕调任陕甘总督。六年初,又授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此后五六年间,他先是率部参加平捻,继之督师镇压陕甘回民起义。十二年秋,奉谕以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次年,补授大学士。在其后的海防塞防之争中,他力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反对于西征“停兵节饷”之论。光绪元年(1875),谕命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二年至三年,率大军西征新疆,讨伐入侵的浩罕阿古柏集团,收复天山南北广袤失地。在中俄伊犁交涉中,他提出“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的方针。六年夏,舆榇出关,驻营哈密,部署军事,为伊犁谈判后盾,收复伊犁。在督军陕、甘、新期间,先后创办西安机器局、兰州制造局、甘肃织呢局、阿克苏制造局等;军行所至,筑路、植树,修浚水利,抚辑流亡,注意民族关系,恢复发展生产;又五次专折上奏,促成新疆建省。不久奉召回京。七年正月,受命入值军机,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九月,调任两江总督。十年五月,奉命返京,再次入值军机,并管理神机营事务;七月,以中法军事急,谕命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在任积极部署抗法,反对屈辱议和,又奏请专设海防全政大臣,建立海军衙门,并请移福建巡抚驻台湾,促进台湾建省。次年七月,病逝于福州,谥“文襄”。所著有《左文襄公全集》传世,今岳麓书社出版有《左宗棠全集》。

  左宗棠为学尊奉儒教,而尤以程、朱为宗。在所撰诗文中,他写道:“励学先崇礼,收心在积诚……纳轨躬儒行,防非凛意诚。”他“穷经将以致之用”,要“将儒术策治安”。尽管他广泛学习有关国计民生的“有用之学”,但根本在“以义理为本,发为事功”。他律己、御下、训诫子弟均极严,“作吏训子,皆重朴黜华”,毕生廉洁可风。在应对外来侵略和对外交涉方面,他无丝毫奴颜与媚骨,《清史稿·左宗棠传》将他与曾国藩作了对比:“国藩以学问自敛抑,议外交常持和节;宗棠锋颖廩廩向敌矣,士论以此益附之。”他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和领土完整,反对丧权辱国,割让国家领土。他认为:“邦交之道,论理而亦论势。”必须谈判与武备相结合,“疆吏如能持正,使臣或尚有凭藉,多说几句硬朗话”;又说:“与外人交涉,当强者不可示弱。”他继承并实践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在《〈海国图志〉序》中写道:“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在洋务运动中,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能用洋人而不为洋人所用”,后期并注意发展民用企业,提倡“以官办开其先,而商办承其后”。在理政御军治民方面,他也颇具政绩。《清史稿·左宗棠传》评论说:“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胡林翼

  三、胡林翼及其理学经世思想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也作润之、咏芝),湖南益阳人。其父胡达源,号云阁,历官翰林院编修、少詹事,“学宗宋儒”,为当时著名理学家,曾国藩曾向其考德问学。胡林翼少时曾沾染纨绔习气,“负才不羁”。后在其父及师友劝勉下,“痛刮曩习,慨然有康济斯民之志”,终与其父同“以理学、经济著闻”,而事功远胜之。他于道光十六年(1836)中进士。嗣后授翰林院编修,充江南乡试副考官。二十八年,以知府分发贵州,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在任强化团练保甲,镇压贵州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咸丰四年(1854)春,擢贵东道,奉命率勇赴湖北、湖南抗击太平军,旋补湖北按察使。次年,迁布政使,又署巡抚。六年,所部攻占武昌,平定湖北,实授湖北巡抚,成为继江忠源之后湘军将帅出任封疆大吏的第二人。在任六年,将湖北建成继湖南之后的又一个巩固后方,湘军将源、兵源、饷源的又一个可靠基地。他全力支援曾国藩湘军东征之师,派出得力战将李续宾、鲍超、多隆阿等交曾指挥,还多次出省协同作战,力取九江、安庆等地,均系战局关键。

  胡林翼善于处理各方关系,既想方设法改善与湖广总督满人官文的关系,稳定后方,又细心处理湘军内部各派系间或各将领间的关系,发展湘军。曾国藩曾称:“自(咸丰)七年以来,每遇捷报之折,胡林翼皆不具奏,恒推官文与臣处主稿。偶一出奏,则盛称诸将之功,而己不与焉。其心兢兢以推让僚友、扶植忠良为务。”他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延揽与举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阎敬铭等均经他鼎力奏荐,曾国藩曾说他“荐贤满天下”;对部属,则循循善诱,“推廉尚能,手书戒勉将吏如子弟”。同时,他“严课吏治,纠劾文武数十人”;特别重视治理地方,防范未萌,尝说:“词讼案牍,病在积压;盗贼奸骩,弊在因循。夫州县之小事,即百姓之大事;今日之所谓小贼,即异日之大贼。”他以理学经世,虽戎马倥偬,不废于学。驻太湖时,“调兵筹饷,日不暇给,而委己于学,夜则延老儒姚桂轩会讲《论语》,未尝稍间”。其父撰《弟子箴言》,旨在教育学者奋志、勤学、端品,培养经世人才,他继承父志,晚年于故乡建“箴言书院,教人务实学”。

  胡林翼殁后谥文忠。所著有《胡文忠公遗集》传世,今岳麓书社出版有《胡林翼集》。

  (作者刘泱泱系省文史馆员)

来源:红网

作者:刘泱泱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2/14/421209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