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精气神”凝聚发展改革的“文化磁场”

来源:红网 作者:余祖欣 编辑:林旻煜 2016-11-17 00:10:37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15日,当说起湖南人民的“精气神”时,湖南商学院文新学院院长、湖南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郑佳明翻出了一封三年前的信,这封信是时任湖南省长的杜家毫写给他的。杜家毫写给郑佳明的信中提到:“这三十多年来,湖湘大地上以袁隆平、黄伯云、梁稳根等以及文化、广电、传媒等为代表的开拓创新者异军突起,‘血性’依然存在,敢为人先的精神依然存在。时代变了,传授‘道’境遇变了,‘致用’的重点乃至方向变了。只要认真加以研究、挖掘、提炼,可以悟出湖湘文化新趋势。企业要文化,创新要精神,领导要气质。希望您多写一些这样的文章。”(11月16日红网)

  情怀、胆识、智慧、意志,湖南人民“精气神”写进了工作报告,更写进了每一名湖南人的心上。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字字铿锵、促人践行,一封三年前的信文寄托了杜家毫同志的衷心祈愿与心志所向,如今,湖湘文化的精髓之本已然上路,化为人人共勉、凝心聚力的“精气神”,打造服务改革发展的“文化磁场”,促潇湘儿女再跃新高。

  心忧天下,下好经济民生“一盘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上诗篇传世,引洞庭盛景促人远谋;“身无半文,心系天下”,以革命之志而立新中国辉光。正是一代代先贤先烈,在湖湘文化的正气熏陶之下,成为了治国理政、敬业爱民的典范,靠着远大的志向及民族气节,为天下大计奔忙。当前,治一省、强一域、精一业、惠一方,都需要有担当、识大局,正是在一代代三湘儿女努力下,“湖南速度”才真正走上了时代前沿,过去五年成就不凡、过去五年攻坚不易,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的催促下,全省上下守住了“增长阵地”,实现健康发展、惠及民生,特别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要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在脱贫攻坚中真正做到了“举全省之力”“聚全民之力”,累计减贫561万人,为的就是在奔向好日子的路上一个不落!强经济则天下富、惠民生则天下安,正是得益于心忧天下的“精气神”,才能助力于行动、增效于实践,为大治湖南奋力而为。

  敢为人先,争做谋事创业“引路人”。杜家毫同志不止一次表示:“为敢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感到骄傲”。回望过去五年,湖南各行各业无不奋发着“先行一步”的昂扬斗志,有机农科率先打造出生态农业范本、“湖南制造”实现由“大”到“强”转变、长株潭现代化跨前一步、“创新湖南”的名片正响彻神州。事事先行一步、条条深思一层,谋事创业要的就是敢想敢为、会干实干。湖南人民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精神追求,特别是一股子“霸蛮”劲,着眼正道、全力相搏、有理有序,先行而不浮躁、争胜而不死板,正是在这样“一扬一平”的境界下,湖南人民才续写了五年的盛世蓝图。当前,全省引入“三个着力”、构建“四大体系”、打造“五个基地”,守业而后创业,一个以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为战略目标的新湖南茁壮而生,没有敢为人先的气魄和意志、没有争强争优的胆识,湖南就不可能成为中部崛起的“引路人”。

  经世致用,打造湖南特色“示范牌”。三湘大地贤达辈出,往往所具备的就是求是、包容、融合、创新、务实等优秀精神元素,湖南人民的智慧在各行各业及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精粹展现,更极具着湖南自有的特色,能够将任何精神内涵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力促实践、争取佳绩的“催化剂”。诚然,湖南人民何尝不是靠着“正能量”在做有意义、有深度的大事小事,抗战胜利日,长沙“万人空巷”,尽沉于爱国热潮;湖湘智库,集纳贤才真言,为一方发展聚力谋新;人才战略,加大培养选拔,倾斜于热点领域。一系列良效举措的落实和一次次活动的开展,何尝不是为了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目标。正如杜家毫同志所言:“‘致用’的重点乃至方向变了”,然而,只要湖南人民的“精气神”还在,只要能够继续探索、钻研、辐射、共生,湖南特色的“示范牌”就能高昂而立,成为争相学习、共谋强省的内在动力。

  坚韧不拔,啃下改革发展“硬骨头”。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人民就靠“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精神气魄奋起迎敌,坚韧不拔的自强品质徜徉至今。如今,困难、桎梏、难点、挫折……这些关键词被各行各业各领域不断面对、不断战胜,如今,全省进入发展改革“快车道”,更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既要摆出不服输、扛得住的身段,更要有多吃螃蟹、能啃骨头的手段。五年发展不易、后续改革仍在,成绩满页、问题不少,发展不足不优仍需解决、改革攻坚仍要下功夫、民生短板依旧凸显、党的建设确需加强。当前,正着全省推升“四化两型”“三量齐升”质效的关键时期,能够保持定力、勇破荆棘,没有意志不行、没有坚持更不行,从“过去五年”到“今后五年”的转折,仍要千万湖南人民奋力拼搏,有困难,上;有责任,扛;有软肋,强。朝向“两个一百年”目标,勇于改革、深推发展、不辱使命,坚韧不拔,最是良方。

  杜家毫同志说过,“千百年来,湖南这片土地从不甘于平庸,湖南这方人民从不惧怕困难”。如今,大业在前、民心相向,此时更需要用“精气神”凝聚起一个“文化磁场”,辐射人人、激增能量,让每一个人民、每一份事业都连点成线、以线带面,朝向未来正步而去。当然,从三年前的一封书信中,我们也能看到这些“精气神”来之不易、延续不易,只有打造再打造、提升再提升,让写进报告的“精气神”更进一步,才能真正将其融会贯通,写进湖南飞跃的壮丽诗篇、写进湖南建设的宏伟蓝图、写进湖南崛起的一池春水,让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兼具湖湘文化之“芯”,湖南幸矣。

  文/余祖欣

来源:红网

作者:余祖欣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11/17/413789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